首页>海峡导报
标题图
厦门十中:多元教育 赋能学生成长
2023-05-24 09:33 海峡导报

海峡导报·新福建客户端5月24日讯(记者 吴舒远 康泽辉 文/图)每周五的中午,厦门十中的励学楼,跟“赶集”一样热闹。

一位位洋溢青春活力的十中学生,将一袋袋塑料瓶、一摞摞旧废纸,汇集到环保站回收区,再通过学生、家长、党员教师志愿者一丝不苟地分拣、归类、回收,最终变成赈灾的物资和资助临夏困难学子的爱心款项。

这就是厦门十中坚持8年、全校参与的环保教育实践“长跑”。在“文心化行·以心正行”的办学理念指引下,十中创新“环保于行·公益于心”的德育特色品牌项目,践行从低头弯腰做环保到抬头挺胸说环保,从手上的环保到心灵的环保的育人理念。

由环保教育项目延展,以德育促智育,厦门十中打造多元特色教育体系,赋能学生五育并举、全面发展。  

全校坚持8年做环保

开头的场景,出现在厦门十中全校的“资源回收日”,这是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

学校设立专门的垃圾分类督导员,在全校范围内的公共垃圾分类投放点检查和督导垃圾分类。

德育科的老师还会将各班参与回收的情况,反馈到学校班主任的微信群,不断强化学生资源回收意识。

而在学校环保教育站人文区,培训上岗的“学生环保讲师”每周五为轮流的班级,以及来校参观的志愿者们,开讲“环保讲座”,解读“环保十指口诀”,教授环保回收实操技巧。

“学生环保讲师”还会分享“一日五善”,即“省电、节水、低碳出行、不用或少用一次性用品、多蔬食”,并引导将“碳中和”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初一(9)班的吴可意同学是即将上岗的新一批“学生环保讲师”。“新生时对学校环保特色教育很有感触,特别喜欢,就想加入其中,传播环保知识,贡献自己的力量。”她说。

初三学生谭奥麟的家长陈女士也积极参与其中,帮助协调环保回收流程,“陪着孩子们一起做环保、做公益,希望孩子们在十中德育教育的熏陶下,成为有爱心的人”。

手上环保到心灵环保

一组数据足见厦门十中环保教育的成果。

自2016年以来,厦门十中通过环保回收工作,回收了纸类45454公斤、塑料瓶2636.5公斤、铝罐36.9公斤、铁类44.2公斤。

其中的塑料瓶部分捐给慈善机构生产赈灾物资,而纸张类回收的资金捐赠39442.85元用于赈灾助学,另外一部分资金25080元捐赠给甘肃省临夏州和政县三十里铺中学,用于资助92名品学兼优的困难学生的晚餐。“践行环保的活动,既净化了学生的心灵,唤醒了学生的爱心,更夯实了学生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的责任心。”厦门十中环保教育项目负责人王小宁说,十中师生用自己的行动,让“垃圾变黄金,黄金变爱心,爱心暖人心”,从手上的环保到心灵的环保,这就是“环保于行·公益于心”实实在在的意义,在实践中关心帮助他人,收获自我价值感,培养公益之心和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大爱精神。

不止于校内新生环保培训、环保沙龙、环保夏令营,“学生环保讲师”还在王小宁老师的带领下,走出校门,将环保理念辐射到兄弟学校、社区单位,厦门十中的环保教育影响力持续扩大。

多元教育赋能成长

“由环保教育延展开,厦门十中在环保教育实践过程中,不断挖掘环保教育的德育渗透功能,以此为契机,带着课题研究,积极探索环保教育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王小宁老师介绍,通过学生环保志愿者的相互帮助,激发正能量,从而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形成德育、智育相互促进的良好教育态势。

从以前的内向,到现在的大方自如、侃侃而谈,十中环保站人文区负责人、初二(5)班林立涵的转变,揭示着十中环保教育更多的正向影响。林立涵告诉导报记者,在这里不仅能学习和传播环保知识,还得到了许多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

以德育促智育,厦门十中持续深化“文心化行”办学理念,打造多元特色教育体系,赋能学生五育并举、全面发展。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