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平
标题图
知否?知否?抹茶原是末茶
2023-05-23 08:03 闽北日报

提起“末茶”,免不得会让不少人误会是否把“抹茶”说错了。其实,末茶是一种传统技艺制作的茶品类,在中国饮茶历史中曾居于相当重要的地位。

从古书之中,可见“末茶”二字最早出现在唐代陆羽的《茶经》,陆羽在《六之饮》篇中提到“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末茶兴于唐,盛于宋,在南宋时期传入日本,被日本称为“抹茶”。自明朝中期末茶在中国逐渐衰落,以至于今日声名不显。

图片

▲研磨好的末茶(苏晋垚 摄)

不少人听到“末茶”之名常误会是“抹茶”。被日本借鉴去的文化自己却浑然不觉,有鉴于此,建阳人邱荣兴便在二十多年前投身于古籍之中,以期从记载里复原末茶。让传统的末茶能够回归,为现代的生活注入古意。

图片

▲邱荣兴看茶青

“日本把末茶借鉴去以后传承发展,打出国际知名度。末茶在国内没有传承,了解的人也少,这种情况确实令人遗憾。”邱荣兴自述,他自小便浸润于传统文化当中,雕刻、京剧、建盏、书法……长辈传授的每一件技艺都使得他更沉醉于中华传统文化。末茶作为悠久的茶文化之遗珠,深深地吸引着邱荣兴。同时也为本土的末茶知名度不及日本抹茶而惋惜。于是在1997年,他便在延平区文体路建立了一间工作室,用来研究古法末茶技艺。通过复原古法末茶技艺,将末茶带回大众视野,让大众了解末茶文化。在他看来,末茶与大众熟知的散茶不同之处在于其“可玩、可看、可饮”,相比冲泡的散茶更富有趣味。

从《茶经》和《大观茶论》当中,邱荣兴一点点寻章摘句,逐渐还原古人品味末茶的礼仪。饮用末茶,需取适量的茶粉,倒进茶盏,调膏,冲入沸水,用茶筅充分搅动碗中茶水,使其产生沫饽。在沫饽之上,可做茶百戏,与茶客观赏。观赏完毕则开始品味茶汤。

图片

▲对碾茶研磨处理

末茶的制茶要求也不简单,茶叶采摘以“谷雨前者为佳”,采完后“以甄为蒸,生熟得所。蒸已,用筐箔薄摊,乘湿略揉之,入焙,匀布火令干,勿使焦。编竹为焙,裹櫡覆之,已收火气”,然后“入磨细碾”。依照古法,邱荣兴会在每年的4至5月份前往自己的茶园采摘茶树鲜叶,茶叶均在自然遮阳百分之七十以上和人工遮光百分之九十八以上的条件生长。然后经过清洗、晾干、萎凋、做青、筛选、蒸青、凉水浸泡、脱水、吹干、进一步炒青、烘干、焙火、茶叶精挑等14道工序。后用“石碾盘”、“碾磨钵”、“茶碾”、“萝筛”等工具对茶叶进行叶茎自行分离、叶面粉碎,研磨细加工等步骤的处理,最后通过多道筛子,经由这些工序制成茶粉成品。为了把控品质,所有步骤均是邱荣兴一个人手工制作。他提到,制作过程中仅过筛一个步骤,便要逐个使用60目到500目的数个筛子,保证末茶成品细腻的质感。

图片

▲叶茎分离处理

“末茶的制作到饮用有着一套独特的技艺,复原古法末茶的技艺也能带动点茶法的茶礼仪回归,让我们切身感受古人的生活方式,真正体会古人的茶文化。”邱荣兴介绍,末茶不仅是汤品,在末茶的基础之上还有茶道、茶百戏、点茶艺等茶文化,并结合建盏与末茶,更加深度地推广末茶。

现在,随着养生观念深入人心,末茶的健康效用更加凸显。末茶制作技艺在经历理论研究与技术复原后,到达了应用实践的阶段。邱荣兴说:“末茶因其较低温的制作工艺,保留了茶叶中500多种活性成分,更加符合现实需求。”他打算从末茶饮料、糕点、清洁用品等日用方面扩大受众群体,从注册地理标志、建立传习所、发展传承人、打造延平末茶文化创意园等进行保护和传承,使得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可饮、可看、可玩、可学和可传的非遗末茶文化产品更加丰富。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