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江镜镇前华村
在这个静美的渔村里
徜徉着一座
外观平凡无奇
但充满故事的百年古厝
86号古厝建于120多年前,有着福清渔村近300年来“四扇厝”民居的典型样式。“四扇厝”以单进四扇房为主,房内左右两侧为房,分前后房,中为厅堂,也分前厅与后厅。
建筑特色
房子由本地黄黏土、牡蛎壳烧成的石灰和碎瓦构成的“三合土”逐层打垒建成,至今人们仍能从墙体上看到这一建筑特色。
这座建于19世纪末的“四扇厝”
见证了平凡渔村里的无数大起大落
在它的屋檐下
是一部百多年谋生艰辛交织
闯荡豪情的海边春秋
这座看似平平无奇的古厝的背后,记录了何氏这个家族一个多世纪的风雨生活,还走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粮农组织任职最高的官员——何昌垂。
淌过漫漫历史长河
回到前华村86号古厝的起点
早早挑起生活重担的四兄弟,有的出海捕鱼,有的下田耕地,有的闯荡南洋,有的经营小铺。1898年,四个兄弟决定凑资共同起厝。
前华村当时还没有围海,屋顶的木梁和门窗的木材是从福清一都山区人力搬运到上迳港,装上木船后再通过江阴岛与目山的海道运回。
在贫困和简陋的19世纪末,四兄弟历时一年才建成“四扇厝”,彰显了“共商、共建与共享”的兄弟情怀,实现了“兄弟一条心,黄土变黄金”的老话。
百年来
这座平凡的古厝至今仍矗立村中
但从这间古厝走出去
并走向世界的后辈已超过了500人
何昌垂的父亲何必潮,在18岁时也独自前往新加坡闯荡,他所带回的英文小书便成为了点亮后辈探索世界的火种。
据资料记载,仅何必潮这一支,子孙就有百余人,他们分布在美国、加拿大、英国、阿根廷、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及香港地区,从事商贸或学术研究。
前联合国粮农组织副总干事何昌垂
阿根廷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何文强
此外,何昌垂的侄辈何文强于2022年当选为阿根廷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同为何昌垂侄辈的何文清则拥有加拿大多伦多唐人街的一大片地产。他们受祖辈的教育影响,都成为了颇有名气、慷慨乐施的爱国华人华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