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六届福建省戏剧水仙花奖比赛评奖结果揭晓,漳浦90后戏曲演员洪丽琴以《陈三两·骂堂》一折饰演青衣陈三两取得专业组表演奖三等奖的佳绩。
芗剧《陈三两·骂堂》中饰演青衣陈三两
2个月前,在福建省戏剧水仙花奖决赛的舞台上,她低吟浅唱,一招一式,皆为身法;转轴拨弦间,水袖飞扬,兰花指捻,流转似水。舞台上,她声情并茂地将剧中人物陈三两,从悲凉、愤怒、无奈到绝望的情绪变换展现的淋漓尽致。她采用饱含情感的高腔唱法,字字声声,如泣如诉,夺得满堂喝彩。
为探访这位年轻戏曲演员的戏曲之路,近日,笔者走进漳浦县竹马戏(芗剧)传承保护中心采访了洪丽琴,听她讲述与戏曲的“意外”之缘及其幕后的多彩故事。
94年出生的洪丽琴是漳浦本地人,她长相美丽,身姿挺拔,散发着“旦角”的气质。问及当初如何与戏曲结缘的,她说,上初二那年,有两个厦门艺术学校老师来学校招生,挑了几个声音条件和身体韧性较好的学生来现场表演,洪丽琴由于小时候练过舞蹈,轻轻松松就将一只腿举到头顶了,一下子就被招生老师相中。洪丽琴一开始是拒绝的,因为在此之前,她对戏曲毫无概念,家里也没有人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既然有机会报考,为何不去试一下,她的父母和老师一同支持她报考这所学校,抱着试一试的心态,2009年,洪丽琴考入了厦门艺术学校,就此开启了戏曲演艺的大门。
洪丽琴说艺校学习的那段经历是一段忆苦思甜的日子。俗话说,戒尺之下出高徒,对于他们戏曲行业来说就是,刀枪之下出高徒。在那里,她遇到了一群优秀的老师,对她日后的戏曲之路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还记得,当时为排练芗剧《挡马》,她被戏曲科的老师魏小春收为关门弟子。魏老师的课程要求特别严格,每次训练的前一天,洪丽琴就开始担心和紧张,练功时只要一个站姿没站好,一个小动作没有达到要求,老师手中的刀枪道具就“啪”的下来,直到他们把基本功练到标准、扎实。每天早上六点半,练功的铃声一响,她与戏曲班的同学们就立马起来进行跑圆场、喊嗓、压腿、蛙跳、耗腿等基本功的训练,在挥洒汗水与泪水的同时,也收获了深厚的同窗之情。学校期间,老师们根据她的身段、样貌,指导她主攻闺门旦,期间她曾多次参加厦门海峡两岸交流晚会演出,也多次赴新加坡韭菜芭城隍庙参加汇报演出,积累下不少舞台经验。
毕业那年,洪丽琴选择到漳州市歌仔戏(芗剧)传承保护中心工作。“戏曲演员的舞台积累特别重要,不是一开始就能演重要角色。”洪丽琴说,刚进剧团的那段日子,她从没有任何台词的小丫鬟、小宫女演起,这些角色往往需要站在一边保持一个固定姿势长达半小时以上,在这个过程中,她就不断的观察和学习前辈们的手眼身法步。随着舞台经验的积累,洪丽琴渐渐参演了一些角色,比如芗剧《梅花公主》里面的的小花旦夏莲,芗剧《半把剪刀》里面的金娥等。
在《一代相国蔡新》中饰演尹兰芳
2017年,成家后的洪丽琴考回自己的家乡漳浦县的竹马戏(芗剧)传承保护中心工作。“不管在哪里,认真诠释好每个参演的角色是一个戏曲演员的基本素养。”洪丽琴说,此次参演的作品《陈三两·骂堂》是从越剧改编过来,她特别邀请了国家一级作曲家蔡艺榕老师为此戏重新编曲创作,曲子难度较大,但是十分好听。为此她多次去查找其他剧种的版本来观看,仔细揣摩陈两三的人物特点,通过反复彩排,反复修改和反复磨合,最终才完成台上那精彩的演出效果。
“丽琴对待工作有一股冲劲和不服输的精神。”洪丽琴同事刘斌斌对她评价道,“比赛前,洪丽琴感冒严重到失声了好几天,好多人都劝她弃赛,可她说不想错过这次比赛,而让自己遗憾,毅然决然的撑到比赛结束,这就是她对艺术的执着和追求。”
唱念做打拼功力,乐音婉转声绕梁。洪丽琴说,在她们戏曲行业有个说法,一日不练自己知道,三日不练师父知道,十日不练观众知道,为了演好每一个大大小小的舞台,她从不间断练习基本功。“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再辛苦也要一路走到底。”在传统戏曲面前,洪丽琴有着超乎年龄的稳重和坚定。
参加福建省第二届“丹桂奖”曲艺总决赛剧照
当然,作为一名“90”后,洪丽琴青春的精彩之处不止于此。学艺期间她还辅修了书法、舞蹈、声乐、主持等专业,可谓是技多不压身,这些技艺也为她带来许多的机会和荣誉。2017年4月她参演了漳浦红色题材微电影《铁番号》;2018年她在孝子微电影《汝端寻母》中饰演“慧娘”;2017年9月她参加福建省第二届“丹桂奖”曲艺总决赛,荣获“二等奖”;2018年1月她参加了漳州市“九龙江杯”舞蹈专场《穿灯新娘》,获得团体奖“一等奖”;2019年1月,她参加漳州市“九龙江杯”舞蹈专场《剪梦》,获得团体奖“一等奖”。 疫情期间,她也参与创作并演出了许多芗剧防疫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