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海峡导报
标题图
集美工业学校:弘扬嘉庚精神 锻造蓝领工匠
2023-05-05 09:37 海峡导报 原创

▲学生在校内参与实训

在许多老厦门人心中,“老轻校”“老化校”专业能打、地位非凡。2016年,集美轻工业学校和福建化工学校正式合并,定名为“集美工业学校”。

虽然名称新,但两所老校有百年历史,培育了近十万人才,有三棵树董事长洪杰、全国劳动模范高溪树、同安锡雕福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郑天泗等。集美工业学校践行“诚毅勤美”校训,锻造扎实肯干、专业过硬的技术型人才,肩负职业学校的社会功能。

立足职教特色 培育未来工匠

上周,全国劳动模范冯鸿昌来到集美工业学校,和同学们分享了自己作为技校毕业生,如何从实习生成长为企业技术骨干的经历,鼓励同学们扎实职业本领,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像这样的讲座在校内常常有,这是作为专门培养“蓝领”的工科职校的良苦用心,集美工业学校希望培育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国工匠”,为学生找到人生目标、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输送可靠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

2022年,集美工业学校在职高院校的“高考”——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中再创佳绩,“机器人技术应用”项目斩获三连冠,更以20枚国赛一、二、三等奖的奖牌数居福建省第一,成为连续霸榜7年的领先职业院校。学校以技能大赛为支点,专业教师带队,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目前,学校设有现代化工产业、先进制造产业、智能控制产业、信息工程产业、现代交通产业、现代服务产业、闽南文化产业7个学系,开设31个专业,并持续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

职业教育注重实践,集美工业学校的设施足够“硬”,每年投入2000多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实训室建设。在校内,光是实训基地的建筑面积就达到33229平方米;在校外,还与百家企业共建实训基地,让理论知识有的放矢。学校还创新性打造“一基地三中心”,即“闽南传统工艺传承基地、移动云教学大数据研究中心、U+双创中心、中德AHK培训中心”。其中,闽南传统工艺传承基地融入大师工作室和现代学徒制,设立漆线雕、珠绣、剪纸、惠安石雕、德化陶艺、厦门香道、华天艺道大师工作室,培养闽南传统工艺的接班人。

赓续嘉庚精神 发挥社会功能

“张爷爷,我们今天会学剪窗花吗?”“张爷爷,咱们快开始上课吧……”在海沧街道青礁村,孩子们和集美工业学校的教师打成一片。学校客座教授、中华剪纸大师张金城“剪”下生花,和孩子们一起创作出造型各异的剪纸作品,在童心中埋下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

2021年起,学校与海沧街道青礁村、厦门文圃研学教育有限公司共同签署乡村振兴村校企战略合作协议,开设非遗文化、技能培训进乡村,共同打造生态乡村、文化乡村、美丽乡村特色品牌。

除了剪纸,学校还提供无人机飞行和逆向设计与3D打印培训项目,职业院校的专业技能在田间地头体现出大妙用。无人机课教师柴源向村民介绍了无人机在农林作业、地形丈量勘察、消防领域应用等方面的作用。村民说:“老师们都很专业,讲得又实在又接地气,对我这新农民的发展很有帮助。”

学校的文明之路走出厦门,与“一带一路”重叠。2017年起,学校依托市委统战部、集美校委会牵头设立“陈嘉庚奖学金”,三年学费全免,面向“海丝”沿线国家华侨华人及港澳台地区集美校友后裔招生,开办“海丝班”,成为福建省唯一一所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中职学校。

集美工业学校精益、专注的工匠精神和“忠公、诚毅、勤俭、创新”的嘉庚精神走出校园,发挥出职业学校的社会功能,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探索出新路径,为厦门区域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学校名片

集美工业学校是厦门市教育局直属公办职业学校,最早可追溯到陈嘉庚先生于1920年创办的集美学校商科,2016年6月由原集美轻工业学校和福建化工学校整合设立。现为国家首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全国首批云教学管理示范校、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首批入会单位,是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福建省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厦台职业教育合作交流示范校。2021年入选“福建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立项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A类)。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