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莆田>本地新闻
标题图
城厢:当劳动教育邂逅非遗美食文化,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2023-04-22 11:01 福建日报客户端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4月22日讯(记者 陈盛钟 通讯员 陈丽君 黄云煌)21日上午,城厢区筱塘小学新落成的“筱食育”劳动研学室内飘香四溢、热闹非凡,该校在这里启动首期莆阳非遗美食传承活动。学生们通过学习莆田非遗小吃的制作技艺、烹饪方法,并动手实践、出力流汗,体验劳动快乐,传承非遗文化。

莆田是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源远流长的厚重文化,催生了琳琅满目的莆田美食。红团、煎包、扁食、兴化米粉、莆田卤面⋯⋯一个个耳熟能详的非遗小吃,构成了莆田人共同的乡愁记忆。

当天,筱塘小学五年7班全体学生,成为莆阳非遗美食传承活动的首批学员。该校把非遗美食作为劳动研学特色课程以传承和发展莆阳非遗美食为指引,以莆田家喻户晓的非遗美食--煎包和燕皮扁食制作技艺为主要学习内容,邀请新长正餐饮公司的面点师现场指导学生们进行劳动实践学习。

“煎包的馅料主要有瘦肉丁、虾仁米、香菇末、萝卜丝等,包上经过发酵的面皮,捏出菊花瓣形状的封口,再放入平底的煎锅里煎作⋯⋯”课堂上,新长正餐饮公司的面点师吴萍萍首先介绍了制作煎包和扁食的工具、食材及主要流程等知识,让学生们对两道非遗小吃的制作技艺有了初步了解。

舌尖美食,指尖艺术。现场,学生们分成擀皮组、包煎包组、包扁食组、洗切组等多个小组,热火朝天地跟着美食老师学习制作美食。“来,看下,先把面皮压扁,然后用手掌心按住擀面杖,来回推一下,面皮就擀好啦!”在新长正餐饮公司面点师张中秋的耐心指导下,擀皮组的学生开始了制作煎包的第一道工序擀面皮。

一旁,负责第二道工序的包煎包组的学生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在接过擀皮组同学递来的一张张面皮后,他们迫不及待地跟随导师学习包煎包。将馅料揉进面皮里,捏紧包口,大家非常专注,每一个步骤都学得很认真。

在煎煎包环节,同学们小心地将包好的煎包一一摆到煎锅上,加入白面汤、浇上花生油,盖上盖煎煮约5分钟。“给我也翻两个”“我也想翻一翻”,翻面时,大家争先恐后,等待“小露一手”。不一会儿,煎包要出锅了,略呈焦黄色的煎包冒着吱吱热气,飘出阵阵清香,让人垂涎欲滴。

包扁食组的同学们也不甘落后,大家细心地跟随导师取皮、放肉、掐紧。很快,一个个小巧玲珑的燕皮扁食,就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堆叠如山。

⋯⋯

这堂别开生面的体验课,激起了学生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大家在寓教于乐中收获多多。“煎包和扁食我都很爱吃,吃着我们自己亲手制作的美味小吃,感觉味道更好了。”五年7班林成锐笑着说。 

“‘筱食育’劳动研学特色课程,开启了‘双减’背景下以劳育德的风景线。”筱塘小学校长阮丽斌说,在课堂上让学生们体验亲手制作非遗小吃,不仅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良好美德,也让他们了解莆田的非遗文化,增强对本土文化的文化自信。今后,学校将继续开展莆阳非遗美食传承活动,让珍惜粮食与尊重劳动的理念融入思政教育中,实现劳动实践和传承地方非遗文化的双赢。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