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多年前,宋代理学大家朱熹曾在同安文公书院讲学。如今,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学植根这片文化沃土,践行“知行合一”校训,坚持五育并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作为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同安一中现有9000多名学生,是厦门市在校生最多的学校之一。如何将“五育”全方位渗透?学校探索出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融合学科开展各式校园活动,开创出百年老校的德育新模式。
学生自主管理 培育创新型人才
在上周刚闭幕的第38届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同安一中满载而归,选送的9个项目全部获奖,斩获6个科创项目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其中3个项目同时获得贤銮科学教育基金专项奖,4个项目获推送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贤銮科学教育基金专项奖、一等奖和推送参加国赛数量位列全省第一。
▲科创课导师指导学生
这得益于“学生自主管理”模式,该模式已经成为校园德育特色之一。该模式贯穿校园生活的始末,从行为规范督导、食宿生活到社团活动和举办“六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志愿者文化节、社团文化节),学校给予学生充分信任与支持,由学生会自主管理、自主策划。
同安一中党委书记、校长戴鹭坚认为,各类活动中学生间的朋辈教育和自我教育是教师无法替代的。因此,在德育工作中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自我教育、自我成长。
自主管理不代表学校松懈“放手”,而是春风化雨的引导、完备的培育体系与扎实的硬件支撑。为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同安一中把对学生的培养分成“兴趣培养”、“人才预培养”、“深入开展研究性学习”、“一生一档”助成长、“跟踪发展做榜样”五个阶段,通过“英才计划”和“导师制”融合多方力量,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优秀校友梁希同现在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北大-清华生命联合中心研究员,从事大脑功能的研究。他说:“在同安一中养成的原创精神,自主实验的锻炼,为我播下创新思维的种子,也成为我日后发展的不竭动力。”
多彩体美活动 德育更接地气
能够发现和欣赏美,必然是热爱生命、阳光向上的人。走进同安一中,“书香飘在墙壁上,知识系在绿树上,情感撒在花草上”,背倚大轮山,毗邻千年古刹梵天寺,远眺双溪入海,优美的校园环境美育学子心灵。
美在校园,更有丰富的校园活动。近年来,学校在“五育并举”的基础上将美育、体育、劳育与德育有机融合,开展多彩的校园活动,为学生打造广阔的成长心灵空间。副校长杨柳峰说:“德育并非高高在上,也能有接地气的趣味活动,这样才能做到入脑入心。”目前,同安一中的德育活动已实现课程化、系列化、融通化。
“健康第一”是同安一中为学生塑造的体育观,多形式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保障学生每天在校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学校体育教研组专门组建训练教练队伍,形成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化培养模式。教职工运动会上,老师们走下三尺讲台,在操场上跳起长绳,跑起接力。昔日严肃的老师成了活力十足的“大孩子”,不仅拉近了师生关系,更言传身教展现运动的魅力。
作为全国硬笔书法实验基地、福建省青少年美术书法教育基地,同安一中的书法教育秉承“一笔一划写好字,一生一世做好人”理念,一撇一捺间培养专注力和严谨有序的态度。每年寒假,开展“新春送祝福 笔墨凝爱心”春联义卖活动,让同学们走上街头,在实践中引导学生体验传统文化之美,形成文化自信与国家认同感。
学校还联合厦门大学和集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构建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网络云课堂和育人全课堂,协同联动“一核四维”同安一中特色“思政+”德育课程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