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原创
标题图
第五届“印象·福州”大赛颁奖仪式暨第六届大赛启动仪式在榕举办
2023-04-08 23:30 新福建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4月8日讯(记者 陈尹荔)“三山两塔茉莉香,回响在梦里。如果忘了祖哪里是出处?如果没有根怎能成大树?如果舍故乡,问情归何处?如果不爱国,我为谁欢呼?海纳百川福州人,福来福往山水城,风雨兼程愿同行,星辰大海启新程……”8日晚,当一众福州海外侨领合唱《星辰大海启新程》之时,在“当闽江之心遇上‘印象·福州’”活动现场,第五届“印象·福州”大赛颁奖仪式暨第六届大赛启动仪式正式举办。

WP5_4814_毒霸看图.jpg

WP5_5307_毒霸看图.jpg

WP5_6321_毒霸看图.jpg

WP5_5455_毒霸看图.jpg

WP5_6000_毒霸看图.jpg

WP5_5110_毒霸看图.jpg

WP5_5136_毒霸看图.jpg

本届大赛共征集到来自42个国家和中国港澳台地区的参赛作品2301件,评选出679件获奖作品和优秀指导老师奖、优秀组织单位奖。

据介绍,“印象·福州”大赛自2015年创办以来,参与人数逐年增多,作品质量明显提升,对外影响不断扩大,被海外乡亲称为“留心留根工程”。当前,福州正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推动高质量发展,一幅幅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这为“印象·福州”参赛者们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

微信图片_20230408215103.jpg

在征文作品中,来自马来西亚16岁的黄歆络以《印象福州之福州青红酒》荣获一等奖。“人们说,我们南洋的福州人有三把刀:剃刀、菜刀和割胶刀。以我之见,三把刀中的菜刀最为锋利。要问为什么,这就得归功于名为福州青红酒的这一块磨刀石。它,为福州美食这条龙点上了眼睛……在鸡汤里加入青红酒就像是为其注入了灵魂……这些味道,正是我们福州人所喜爱、追求和怀念的……我是从遥远的家乡漂洋过海到南洋扎根的第五代福州人,八十四岁高龄的外公是位酿酒好手,家里的青红酒都由他老人家新手酿造……希望身为福州后裔的你也能动起身子,酿起福州青红酒,为属于我们的文化之星点上一把传承之火。”专家点评:“……作者娓娓道来诉说着福州特产——青红酒的酿造方法、酿造过程与功效,言语鲜活生动,读来令人垂涎欲滴,也足见作者对青红酒的了解与热爱。更难能可贵的是,小作者能透过现象思考更为深刻的文化传承,一句精妙的比喻‘有了刀和磨刀石,却没有磨刀人,这把刀永远只会是一把钝刀。’传递出作者深深的使命感,让我们一起做福州文化的传承人吧!”

马来西亚陈孟鑫参赛作品《印象·福州》 - 演讲作品 

马来西亚池可妍参赛作品《红酒鸡汤面线》 

在二等奖作文《儿时忆,虎纠记》中,来自菲律宾17岁的黄佳昕写道:“走在满是福州烟火气息的街道上,看到街边卖的肉燕汤和锅边糊时,闻到茉莉花香时,听到小贩吆喝的虎纠话时,我知道——我回到了故乡。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每个羁旅海外的华侨都心系桑梓,深知自己的‘根’在何方,我亦如此。我的根如同院子里那古老的榕树般,深埋在故乡——榕城之片热土之下。”

在书法作品中,来自中国香港12岁郑信谦的“左旗右鼓抱三山 五虎莲花镇两江”,还有梁子钰的“地出灵泉润海表 天生石鼓镇闽中”,还有丁维婧的“七闽山水多奇胜 秦汉封疆古来盛 无诸建国何英雄 赤土兮茅于此中”……间架笔意、字里行间,处处是浓浓的乡情。

澳大利亚伍奕达 Andrew Wu参赛作品《福州——我向往的城市》 

在摄影作品中,日本13岁的桥本福太郞拍摄的反映福清石竹山的《中华梦乡》,来自中国香港15岁的梁钰萱拍摄的《福州中洲岛》,来自中国台湾16岁的顾伟平拍摄的《印象“三坊七巷”》,来自中国香港8岁的林毅拍摄的《龙江桥》,来自英国15岁的倪婉鑫拍摄的《福州上下杭》,来自秘鲁16岁的林许兰汐拍摄的《西禅寺》,来自中国香港16岁的刘骁拍摄的《解放大桥》……成为“当闽江之心遇上‘印象·福州’”活动现场福州市民频频点赞的佳作。

来自菲律宾的施雅祺参加的是13~18岁征文组比赛,获得三等奖。她说:“福州特别有古典的韵味,菲律宾是不太找得到的。”对于参赛的意义,她认为,能更好地更深入地了解到祖籍国的传统,更好地了解到祖籍国发生的事情。“虽然身处国外,但是也有着爱国之心。”

来自法国的石朝东,祖籍地是福州长乐,作为活动嘉宾,他说:“福州要慢慢培养祖籍福州的华裔青少年对福州的感情,让他们多走回来看看。这些年,祖国和国外的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多,我身边的华裔青少年对祖国的热爱越来越深。”

福州华侨中学侨生班已经是第二年全体参加“印象·福州”大赛。上一届参赛人数是60多人,20多人获奖,这一届是70多人参赛,10多人获奖。福州华侨中学德育处主任王维钬笑叹:“大赛规模越来越大,水平越来越高!”在备赛的3个多月时间里,学生的参赛作品还会得到老师的修改意见和改进指导。为了以赛促学,学校组织了很多场文化讲座或文化交流,包括肉燕文化、民俗文化等等。“参赛初期,有学生有抵触情绪,认为又要做任务,随着参加活动越来越深入,他们走出家门、走出校门,真正地走到坊间去,才发现福州变化越来越大,越变越美、越变越强。”

“当闽江之心遇上‘印象·福州’”活动由福州市委统战部(市侨办)主办、东南网海外部承办。来自五大洲35个国家的60余位海外侨领,福州市相关部门的有关负责人,以及第五届“印象·福州”大赛获奖华裔学生代表、优秀指导老师、优秀组织奖单位代表等出席活动。

【记者点评】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全世界的经济社会进入了一个空前繁盛的发展期。在科技的加持下,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前所未有地流通交互,人类文明不断攀登新巅峰。在正和博弈的时代呼唤下,作为“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枢纽城市,古城福州既需要融入世界的发展,向全世界持续输出正能量,又需要吸引世界的目光,持续引来全世界的正能量。

首先,在新时代,海外华裔青少年“印象·福州”大赛让遍布世界的海外华裔青少年本着念乡爱乡建乡护乡的乡情乡思,共同将新福州托举至世界舞台的中央,显然有着非凡的战略意义。这支轻骑兵的建制,不啻是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神来之笔。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文化自信是一切文明的精神内核。在新时代走向世界,新福州需要新的文化名片,需要文明辨识度,让海外华裔青少年加入到宣传新福州的大局中,既是对古福州渊远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又是以包容世界各种文明元素的独到眼光来表现和解读新福州文化的创举。只有这样,新福州才会充满时尚地走向世界,才能赶上新时代全球风尚,才不仅是福建的福州、中国的福州,更是世界的福州。

再次,通过动员全球广大海外华裔青少年关注福州、宣传福州,也是新福州展开母亲般的怀抱,呼唤海外赤子投身新福州建设大潮的恳切要约,更是向全世界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广发的英雄帖,既是走进来的请柬,更是走出去的号角。同时,也是为更长远时空的请进来、走出去培根铸魂。

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今天的中国,是紧密联系世界的中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中国始终把自身置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发展大格局中,与世界良性互动、共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应该是新时代人类文明的共同信念和共同选择。这也是新福州昂然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底层逻辑和文明景深。

如今,以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为目标的有福之州,开放之门越敞越开,“朋友圈”越拓越宽,“国际范”日益彰显。

休言故土难离,尧天共戴;且喜盛世又逢,禹甸同耕。

新福州欢迎你!愿你欢迎新福州!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