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4月7日讯(通讯员 林丽丽 邱洪福 陈伟)4月7日,由中共光泽县委宣传部主办,中共华桥乡委员会、华桥乡人民政府承办的“牢记嘱托强产业秀美华桥再出发”2023年“最美华桥”主题推介活动在光泽县华桥乡吴屯村举行。
领导嘉宾共同按下启动按钮(邱洪福 摄)
活动现场除了歌舞表演,还举办了水美乡村健步行、吴屯茶山现场采茶、制茶表演、茶山旗袍秀、华桥乡农产品展销推介、茶山寻宝、采茶比赛等活动。
华桥乡各村在活动中进行村特色产品展示(邱洪福 摄)
华桥乡位于光泽县西部,距离城关15km。华桥乡交通便捷,邵光资高速、鹰厦铁路和316国道穿境而过,全乡地域面积304.8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79.44%,耕地面积28328亩,林地面积377368亩。
近年来,华桥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记嘱托、立足本乡实,积极融入武夷山国家公园西区发展,围绕本乡“一区两园三片”产业发展,大力发展茶产业和特色种养殖产业,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特色发展路子。
2021年,华桥乡以绿色产业为主导,大力推进现代农业(茶叶)产业园项目工作开展,探索“三茶”融合发展路径。现代农业(茶叶)产业项目是以1200亩的映生态茶园为依托,金映生态茶园隶属于金映茶业家庭农场有限公司,项目实施后,该公司基本实现了“三茶”产业融合发展,除了茶山道路干净整洁、景观优美,茶山改良效果显著,绿色防控工作实现全覆盖等茶山面貌有了极大程度的改观,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引得前来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外,茶厂已能够同时满足岩茶、红茶、白茶等茶叶的加工和制作,茶山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茶农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初步具备举办各类健步走、茶园观光、茶叶科普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华桥乡鼓励该公司将引进的茶业新品种及新技术辐射本乡牛田、古林、园岱、大禾山、何舟坪等村及周边地区2000余亩的茶叶种植基地,为全乡新增了120余个就业岗位,其中带动了16户建档立卡脱贫户增收致富。2021年,华桥乡仅金映茶业家庭农场有限公司茶业产量就达10万余斤,年产值1120万元,为当地农户提供了70余万元的家庭收入。
“三茶”融合发展探索的成功为华桥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引领,华桥乡再接再厉,以茶旅带动农旅。去年,吴屯村顺利吸引乡贤回乡创办了石楠农庄这一集观赏、休闲、采摘、垂钓、为一体的农家乐,让吴屯村形成了“有得看、有得玩、留得住”的新业态。
游客在茶山上寻找“盲盒”(邱洪福 摄)
同时,华桥乡还有丰富的自然、人文、红色等旅游资源。牛田村是革命老区、苏区村,结合这一红色资源,华桥乡着重打造“红色牛田”地域品牌,先后向上级部门争取各类项目资金,修复红军指挥所、红军广场、红军井,新建红军墓、观景台等红色遗迹,推出“重走红军路”为主题的精品旅游线路,吸引了众多团队和个人前往牛田参加学习。此外,牛田村充分利用龚氏、陈氏等宗亲文化打造乡贤回归旅游产业。“牛田村地处深山,却是全国龚氏家族的发源地”,2020年12月,由龚氏宗亲捐资2000多万元新建的龚氏家庙在牛田村龚家组落成,目前已成为村里的地标建筑。随着从天南地北回牛田寻根祭祖的人越来越多,“红色牛田”声名远播。大禾山村境内有多处宋代古窑址,其中以茅店窑面积最大。该窑遗址坐落在茅店组九谷松,东西宽100米,南北长150米。茅店窑瓷器在宋元进入鼎盛时期,产品以釉色划分,有青白、黑和青三大类。目前大禾山茅店宋瓷窑遗址是县级文保单位。
为了更好地实现绿色发展,华桥乡还依托闽赣交界山区植被类型好、林分质量高的优势,以园岱村种植木通果,发展采摘游,“以游养长”发展林下经济的嘉禾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主体,成功示范带动周边40余个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共同投资,成立联合社,统一生产标准,注册专门品牌,打造七叶一枝花、黄精、三叶青等30个仿生态标准化中草药示范种植基地,目前全乡黄精、七叶一枝花和木通果等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6000余亩。(全乡产值,提供就业岗位、带动农户增收情况)。2021年华桥乡被评为福建省林下经济示范乡镇,林下种植业也初显成效。
“今年,我们华桥乡把落实‘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摆在首位,继续围绕华桥乡‘一区、两园、三片、六个一’产业发展,大力发展茶产业和特色种植产业,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特色发展路子。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打好打赢新一轮‘攻坚战’。”华桥乡党委书记黄水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