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厦门
标题图
厦门市印发“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平均每个街道将有两个养老服务中心
2023-04-06 16:54 厦门晚报

梧村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 刘东华 摄

近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厦门市“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全市建设社区基础设施面积达97.5万平方米,城市社区综合用房平均面积达1156平方米,农村社区综合服务场所平均面积达2000平方米左右,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100%。共建成“e政务”便民服务站440余个,接入22部门280项自助服务事项。在此基础上,我市提出“十四五”期间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目标。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养老照料

每千名常住老年人

养老床位数将达40张

到2025年,每千名常住老年人养老床位数(含社区日间照料床位)达40张,家庭养老床位数3000张。各区辖内镇(街道)平均建有2个以上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全市总数不少于80个。有条件的村(居)举办爱心近邻敬老餐厅。在社区层面大力发展“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全面推广“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养老服务机构+近邻服务站点”服务模式,打造“一刻钟养老服务圈”。

儿童托育

全市每千人拥有

3岁以下托位数将达4.5个

到2025年,全市各镇(街道)(3岁以下人口规模达到1000人以上)至少建成1所具有示范效应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全市每千人拥有3岁以下托位数达到4.5个。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拓展0岁-3岁托育服务。2022年-2025年,全市公办、民办幼儿园开设托班的园所数量在现有基础上至少按10%比例逐年递增。设立社区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到2025年,城市社区建校(站)率达到90%,农村社区建校(站)率达到80%。

社区教育

开展“四点钟学校”活动

培育一批教育特色品牌

到2025年,培育一批社区教育特色品牌,制作20个适合老年人学习的智能技术应用视频,组织推介“智慧助老”专题优质工作案例10个、课程资源20门。学校联合社区开展“四点钟学校”活动,联合青少年宫等开展优秀民间传统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学习等寒暑假托管班。

健康管理

社区15分钟健身圈将实现全覆盖

完善城市社区15分钟医疗卫生圈和体育健身圈,推动实现公共卫生、体育健身、便民药房等基础设施“村村有”,基本医疗、医保、医药等健康服务“村村通”。加强体卫融合,完善“体卫融合示范社区”站点网络,支持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开设体卫融合门诊,为社区慢性疾病、老年人群等制定运动处方。到2025年前,力争新增群众身边的足球场、篮球场、健身路径等体育设施不少于500处。提升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服务管理水平,新建或改建一批社区智慧健身房,实现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

政务服务

“e政务”自助终端今年岛内全覆盖

完善服务统筹和即时响应机制,社区服务设施开放和服务时间不少于每天8小时,开通24小时线上服务,保留必要线下办事服务渠道。推广24小时自助服务,推动厦门“e政务”自助终端向城市社区延伸,不断提升城市社区覆盖率,其中思明区、湖里区2023年完成全覆盖,集美区、海沧区、同安区、翔安区2023年覆盖率提升至50%以上、2024年提升至80%以上、2025年完成全覆盖,实现政务服务“就近办、家门口办”。

公共设施

27.82万户老旧小区

2025年底完成改造

提高“城中村”社区服务水平。加强“城中村”村容村貌整治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中村”周边公共交通服务。到2025年,全市“城中村”停车难、生活不便、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得到明显改善。

加快推进市、区、镇(街道)三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建立“市级-区级-街道级-社区级”四级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市域构建1小时都市生活圈,各区构建30分钟城镇生活圈,各镇(街道)按照15分钟生活圈标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

2025年底,全市完成27.82万户老旧小区改造。

厦台交流

鼓励两岸养老服务机构

开展培训实习见习等活动

强化厦台社区服务交流,推动采认台湾社会工作者职业证书,开发面向台湾社工的专门岗位,打造一批两岸共创社会工作服务品牌。鼓励两岸养老服务机构合作开展人员培训、实习见习和举办研讨会、交流会,支持引进台湾知名养老服务集团、连锁机构在厦开展养老服务和加入养老服务行业组织,鼓励学习借鉴台湾养老服务领域先进培训模式与管理机制,搭建厦台养老服务业交流平台。

(记者 汪燕妮)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