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导报·新福建客户端3月28日讯(记者 余健平)清风低拂水面,微波泛涟漪,鱼儿嬉戏玩耍;岸上花红柳绿,盎然的春意间,市民三三两两惬意休闲;湖畔商圈繁华,楼宇林立,经济产业蓬勃发展。一幅幅水墨画般的幸福景象,在海沧区的一处处水域湾畔呈现。
过芸溪省控断面水质年度均值达到Ⅲ类,新阳主排洪渠有效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果,海沧湖水环境稳步提升;小微水体治理工作圆满收官,在全省率先开展“美丽池塘”评选,经验做法得到中央级网媒和省、市主要媒体报道……
以对“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不懈追求和执着坚守,将治水工作推深做实,以亮眼的治水成效切实回应民生期待,提升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近年来,海沧区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治水方针,立足海沧实际,持续创新融合,不断提升河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推动河湖长制从有效管控走向全面治理。
水岸同治 提升配套设施
打造湿地公园新空间
水体清澈、河道宽阔、堤岸整齐,过芸溪流域与湛蓝色的天空交相呼应,形成一幅“大美过芸溪”的长卷。
位于过芸溪中下游的三江口温泉湿地公园,如今已成了厦门的网红景点,一到周末,游人如织。“现在三江口一带环境确实大不一样了,通过改造这河里的水变得又清又亮的,岸边也打造成了一个小公园,我们住在这里,跟住在景区一样。”当地居民陈老伯感叹到。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过芸溪北起天竺山,南至马銮湾,全河道长15.12公里,是海沧的“母亲河”,也是全市小流域整治首批试点示范溪流之一。曾经清澈秀美的溪流一度遭受污染,2014年底,厦门市启动小流域整治工程,海沧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将过芸溪作为全市首批试点的示范溪流之一。2019年,过芸溪在全市9条溪流率先消除劣V类。经过大刀阔斧的整治,过芸溪省控点汤岸桥断面年度平均值达到Ⅲ类水标准。
“在水美岸绿景美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提升了温泉眼周边景观及附属设施的提升改造,增强群众的幸福感。”三江口温泉湿地公园项目负责人介绍,通过在过芸溪三江口温泉湿地公园增设生态休憩廊架、休憩座椅、景观小品、标识系统、照明、监控及绿化提升等配套设施,打造有温度的“湿地公园新空间”,不断提升过芸溪品质。
统筹推进综合整治
“龙须沟”变身“靓丽渠”
在晴朗碧空下,新阳主排洪渠宛如一匹绿色的锦缎,缓缓从新阳人家门前流过。水体清洁见鱼,白鹭栖息于此,沿岸郁郁葱葱。如今,岸边还多了一道动人的风景——每天早晚,一批广场舞爱好者汇集于此,潺潺的水流映衬着人们律动的舞姿,远看,宛若在画中起舞。
“原本我们都在悦实广场上跳广场舞,后来发现这里的空气更清新,在这里跳舞,心情莫名的舒畅,身体也更加舒展了,现在大家都聚在这跳舞,这一带越来越热闹了。”每天早晚准时来“打卡”的杨丽燕说,新阳主排洪渠从人人避之不及的“臭水沟”,变为新阳人休闲的“地标”,老百姓切实感受到了水环境提升带来的幸福感,这份“绿水福利”,也让大家深知护水的重要性,更加珍惜和爱护水资源了。
新阳主排洪渠是2015年国家住建部挂牌督办的黑臭水体,全长约4.9公里,曾被居民将其戏称为“黑龙江”。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以来,海沧区结合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建设,运用“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系统思维,统筹推进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取得显著成效,2020年被国家住建部列为全国黑臭水体治理典型案例。从“龙须沟”到“靓丽渠”的完美蜕变,这也是对海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最生动的注脚。
打通水体管护“最后一公里”
为村民治理出家门口美好图景
宛如明镜般的莲塘别墅池塘,清晰映照出蓝天白云,绿树船影,岸边的鲜花,也因此显得分外鲜艳动人。这幅美好的景象,吸引了无数人前来写生。
“我们都喜欢来这玩,更喜欢来这里画它,细细描绘她的美。”在附近上学的孩子们,是这里的常客,池塘在他们的画笔下,更加千姿百态,美丽多变。海沧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管理员苏毓娇说,每天都能听到人们对莲塘别墅池塘各式各样的赞许,她也经常组织学生们过来写生,“大家都说,听着潺潺的流水声,心情特别舒畅,这里美得让人就想静静待在这。”
莲塘别墅最早名为“莲花洲”,素有“美丽冠绝八闽”之美誉,因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池塘水变脏,每到夏季怪味难闻,居民都绕道而行。
乡村环境好不好,百姓生活美不美,常常体现在村民房前屋后的那一泓碧水之中,如今莲塘别墅池塘华丽蜕变,只是海沧区将治水管水的“利剑”转向小微水体治理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海沧区将水环境提升的触角延伸至农村基础最末端,总结并运用“控源截污、抽水清淤、生态补水、循环蓄水、生物净化、活水曝气、水生浮岛”等治理模式,通过对村民家门口的池塘、沟渠等小微水体进行疏通整治,打通水体管护的“最后一公里”。 去年,海沧区共完成正本清源改造55.6平方公里,完成全区72个自然村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成效明显,小微水体治理工作圆满收官。
值得一提的是,在巩固小微水体治理成效上,区河长办通过无人机应用、卫星遥感、视频监控、水质监测、自动水位流量雨量检测信息化技术手段的运用,实施动态、实时管理,对水环境、水安全问题进行预警,通知河道专管员、管养单位进行处置、取证、溯源等,提升池塘智慧值。
如今,海沧的赤土社池塘、开台公园池塘、莲塘别墅池塘、湖头池塘、和尚河池、过坂池塘、西山池塘、洪塘公园池塘、茂林池塘、龙舟池等都已成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为群众提供亲水的休憩场所,为城乡品质提升工作带来源源水动力,逐步构建起“一村一河一品一景”的新格局。
去年底,海沧区在全省率先开展“美丽池塘”评选,经验做法得到中央级网媒和省、市主要媒体报道。一个个小微水体逐渐清澈见底,一座座水利设施安全运行,为群众增添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
三分治七分养
深入推进河长制管理
天竺山风景区内,一湾皓月湖风景如画,温柔恬静,特别是皓月当空,黛青的远山、透绿的湖水组成了一幅绚丽的山水画卷。环湖4.3公里的木栈道是景区最受市民游客欢迎的健步观光栈道之一。
皓月湖,也叫溪头水库,是天竺山景区面积最大的湖,面积约24公顷,蓄水量约300万立方米,为II类水质,属备用水源。溪头水库与上游两二水库属上下游库套库。该工程于1969年12月动工兴建,1975年7月竣工。
湖水常年保持透绿清澈,水质达到水功能区的保护标准,正是“三分治七分养”的治水理念,为溪头水库建立起一道坚实的安全屏障。
据悉,常年来,溪头水库管理人员每日对水库的三大构筑物进行巡查,每月对水利设施进行维护保养,确保正常运行,为便于观察,每两个月对大坝进行一次集中除草和防治白蚁工作,确保大坝运行安全和沿岸景观效果。这份对“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不懈追求和执着坚守,是海沧区持续深入推动河湖长制从有效管控走向全面治理的生动写照。
市区领导带头巡河,主管部门一线指导,各级河长培训提升,严格落实河长履职规范,全面细化巡查范围、巡查内容、巡查频次、巡查记录、巡查报告、配合事项的“六个明确”,督促各街道河道专管员加强日常巡查,并制定要点明确职责,强化联合执法......海沧区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厦门经济特区河湖长制条例》,全面深入推进河湖长制,持续改善全区河湖水环境质量,提升河湖系统化、信息化、精细化管护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海沧区河长办积极响应“持续打造福建幸福河”和建设“一河一网一平台”工作部署,启动海沧区智慧水利项目建设,投资330万元,搭建智慧水利平台,融合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等要素,形成“2+N”水利智能业务应用体系,呈现全区70余个主要涉水点位实时信息,持续提升辖区治水综合能力,力争实现“一屏看水”“一屏管水”目标。
宣传爱水护水理念
营造共建共治共享氛围
水环境与工作、生活息息相关,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共同担当,才能共建美丽家园。
为了进一步营造全民爱水、治水、节水、护水的良好氛围,近日,海沧区河长办以“水润少年行 节水在我心”为主题,通过向学生发放《公民节约用水行为规范》、《节水倡议书》、节水小知识宣传册、印有节水标语的活动小礼品,开展节水宣传讲座,学习《公民节约用水行为准则》,介绍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明令淘汰的用水器具,介绍日常生活节水小知识和小技巧等方式,向学生们普及相关节水知识,让学生们意识到节水是一场全民运动。从节约每一滴水开始,从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开始,倡导人人都是节水大使。
除此之外,海沧区河长办联合区教育局向海沧区各小学广泛征集“学习河湖条例 共绘海沧河湖”主题手抄报。活动紧紧围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厦门市河(湖)长日”主题开展,结合2023年正式实施的《厦门经济特区河湖长制条例》,以“学习河湖条例 共绘海沧河湖”为主题。引导学生们理解全市河湖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的非凡意义。
征集活动从3月1日开始,到3月15日结束,共11所小学推荐134份作品参评,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7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