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城市>漳州
标题图
探迹月港古帆船
2023-03-16 10:24 福建日报

19世纪航行于台湾海峡的中国帆船,与漳州月港帆船形制一样。(资料图片)

漳州月港中国帆船营造法式成型于明代中期,传承延续至今。今年初,月港中国帆船营造法式入选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动月港中国帆船营造法式更大范围进入人们视线。

不日,台籍航海家温荣达将作为该项技艺的第七代传承人,也是该项技艺首位台籍传承人,前往月港“认亲”。

月港中国帆船“浪荡子·马可波罗号”完工试水。(资料图片)

古法造船技艺难觅

西汉时,漳州有了最早的造船记载。宋代,漳州成为福建四大造船基地之一。绍兴年间,朝廷一次从漳州征用船只120艘。到了明代,漳州造船和航海技术快速发展。以海澄为中心的漳州月港一度成为闻名中外的贸易集市港,月港位于漳州平原濒临九龙江下游的江海汇合处,红树成林,藏风聚气。漳州月港的兴起,离不开盛产于当地的建造木质帆船所需的松、杉、樟、藤、棕、铁、生漆、桐油、苎麻、蛎灰等物料,以及特殊的地理环境。

福船,是当时最具远洋能力的木质帆船,中国历代重大海事活动几乎都以福船为主。福船是对建造于福建、浙南、粤东一带闽文化区域,具有相同特征的海洋木帆船的统称。

传统福船的建造技术涉及形制、设计、选料、建造等程式和木作、捻缝、铁作、油画、帆装、冶缆等工序。关于不同时代、不同用途、在不同海域航行的福船的记载,大多分散在史书、地方志和私人笔记中,缺乏系统性,导致今天难以对它们进行严格的分类和系统的研究。

上世纪50年代后期,福建省造船业专家曾对全省海洋渔船和沿海木帆运输船进行过普查,但当时的技术调查仅限于对现存主要船型的测绘,未能记录到前代的帆船,也未能涉及传统的设计及建造方法。

在那个年代,造船业是一项要求严格又相当辛苦的行当,供不起孩子读书的家庭只希望掌握一门维持生计的手艺,便将孩子送来当学徒,因此,即便这些孩子后来能成长为大师傅也基本不识字。

而木帆船建造的传统方式都是由造船师傅凭借经验尺寸现场放样,没有精确的图纸和量度数据,其造船的法式、各种尺寸配搭以及选料用材等经验都只印在脑中,仅靠言传身教。加上历来师傅们对赖以谋生的手艺的保守传承,以至今人极难找到民间造船秘籍。

阿土师与郑氏船谱 杜正蓝 摄

破译民间造船图谱

许路是位航海者和生产技术史学者,痴迷寻迹中式帆船。2005年,他从鼓浪屿郑成功纪念馆征集到一本十分罕见的民间造船图谱,循迹到龙海海澄镇豆巷村阿土师的家。

阿土师本名郑水土,造船手艺在当地首屈一指,世代生活在九龙江畔溪口岸。民国初年,郑氏先辈在海澄创办宗兴船厂。经历公私合营后至今,郑家的造船作坊仍有运作。

“船谱是郑氏前辈绘制的,记载了他们1919年至1937年间经手建造的16种各式运输船、渔船和客船,以及它们的船主名、尺寸和结构,是迄今为止唯一发现的中式帆船民间造船图谱。”许路从船谱中读出,郑氏帆船与传统福船建造顺序一致。

海澄成了许路探究传统中式帆船建造技艺的第一站。为了弄清图谱上的内容,许路成了郑家的常客,请他们逐字解读图谱上的文字,弄清楚帆船各个部件以及设计方式的名称。

“福建帆船的船体结构和工属具的名称,大都以各地传统方言命名,口口相传,鲜见文字。”许路说,谱中的汉字书写工整,但数字采用的是苏州码子,而造船术语用的是海澄腔调的闽南语,甚至还有当地造船工匠的行业自造字。为此,他专门做了一个郑氏船谱用语与闽南造船通用术语、现代造船术语的对照表。

许路在翻译船谱后发现,图谱未写明做船的具体材料、厚度规格、各种梁以及定向工具舵等详细信息。

观摩造船环节,只见阿土师手中的L形鲁班尺一比画,打上标记点,上板上钉,一气呵成,根本无须用到角度制概念。

“现在少年多是盲目做,只有老伙子才按甲路。”阿土师所说的甲路相当于现代造船工程学的船舶设计模数。这些设计模数来自经验的积累,根据不同地方的气候、地理和人种习性而提炼成诀。

由此可见,月港造船业至少在上世纪初就已实现个性化定制,根据客户的需求调整各种参数,从而造出满足不同需求的船只。

阿土师(右)与船匠开锯船底板原木。(资料图片)

让古法技艺“活”起来

曾称雄于世的福建造船业,现存专著仅有清代乾隆版《钦定福建省外海战船则例》和手抄书《闽省水师各镇标营战哨船只图集》两部,记载的是清代中叶赶缯船、双篷船和哨船三种水师战船的规格,不足以反映民间传统造船法式的全貌。

许路等专家学者认为,郑氏船谱的发掘,为研究福建传统造船业提供了珍贵资料。月港古帆船映射出当年闽南乃至福建地区的经济生活,一些技艺特征影响至今。譬如船尾马蹄形减摇舱,开放式结构让水能进入,利用水的重力减少船只前后摇晃的幅度,保持船体与水面平行,增加航行时的动态平衡。通过破译这本船谱,人们不由为闽南传统造船业的精湛技艺所震撼。

2022年,许路出版专著《造舟记》。书中详细描写了探究漳州月港中国帆船营造法式的经过,并介绍了月港帆船的出海历史、营造技艺以及郑氏船谱的解读,抢救式整理了古帆船营造技艺。

“工匠所掌握的是动态的技巧,应当与静态的理论知识结合,才能形成完整的传播体系。”许路说,提升该项技艺理论化和数据化是保护和传承文化的基本操作,最终能让技艺“活”起来,并非标本式的展现。

“搜集记录并整理造船营造技艺难度较大,耗时较长。”漳州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会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完善对漳州月港中国帆船营造法式的量化分解和数字化记录,提高其工艺传承与延续的原真性和精准度。并计划建造成一个集传统帆船科、教、研、产于一体的创意产业链基地,展示漳州月港中国帆船营造法式,并邀请全世界航海爱好者走进月港,让月港年轻的工匠走向国际。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