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漳州
标题图
古城破圈 玩出花样
2023-03-16 10:05 福建日报

被现代化高楼包围的古城

状元迎亲、木偶快闪、古城过大年……2023年春节,漳州古城在社交媒体上狠狠刷了一波存在感,仅春节7天,古城的人流量就达到52.3万人次,大年初三当天,人流量超过13万人次。在经历了9年的保护开发之后,古城的魅力得以更加完整地展现。

3月1日,文化和旅游部官网公布第二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漳州古城旅游休闲街区上榜。

当沉淀着历史文脉、内涵的古城与当代经济社会生活相融合,能够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近日,记者走进漳州古城,感受古城的点滴变化,探索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化利用模式。

古城夜景 郑文典 摄

活化古里看今

处在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多、文化古迹多,古城项目的保护开发工作早在2014年就正式启动,但有别于其他区域的改造建设,作为漳州的文化名片,古城的开发需要慎之又慎。

“古城内有传统的商业业态、古建筑、居民,这在国内是比较少的,应当更好地保存下来。”在2013年完成的《漳州古城保护与有机更新规划设计》中,来自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专家,经过对古城的走访考察,提出“有机更新”的设计理念,让古城得以保留原有的烟火气。

经过9年的保护开发,如今的古城中仍有原住民1.7万余名,他们在这里生活休闲,也成为古城的一道风景。

虽然留住了烟火气,但毕竟要在古城里开展旅游等商业活动,如何在居民、商铺经营者与游客三者之间找到平衡?

“古城老人多、游客多、商铺多,这也给我们社区工作者的能力带来更高的要求。”西桥街道延安社区党支部书记黄雅玲告诉记者。

延安社区的服务范围位于古城核心区内,延安南路是古城的商业中心,也是客流的主要聚集地。同时,60岁以上老人占社区人口的九成,商业活动活跃的同时,如何让这里的居民住得舒心、住得安心,是一大课题。

“为了应对社区的特殊情况,我们联合社区党员、居民、物业等多方力量,组建起多元调解、志愿讲解、商铺管家三支先锋队伍,应对社区内的大事小情。例如,在商铺入驻时,就要划定准入规则,不能影响居民的生产生活,规范生产经营模式。”黄雅玲说,作为漳州对外的一张形象名片,在活化开发下,更要关注居民的生活需求,做好优质服务,让古城更有人情味。

古城热度的提升,也给这里的居民带来实惠。居住在延安南路的居民蔡先生表示,通过向游客售卖当地小吃,他实实在在增收了。

在街头表演的“木偶快闪”活动

引流融合扩圈

古城的关注度从何而来?

源于在保护开发的过程中,原真性地保护古城,探索当地居民生活方式、文化风俗的活态传承,保留、放大自身文化生态特色。

坐落于古城魁星阁旁的漳州木偶艺术表演馆和展示馆,每到周末演出的时候常常座无虚席,观众甚至站在门外观看整场演出。

“木偶表演这项技艺生于古城、成长于古城,如今也通过古城破圈。”漳州市布袋木偶传承保护中心副主任岳思毅告诉记者,改造后的古城,让木偶表演有了一个更加契合的场所,也拓宽了受众群体。接下来,剧团将创作出更多符合当下时代背景的演出剧目。

除了漳州木偶艺术表演馆,古城内还开设漳州古城记忆馆、漳州灯谜艺术博物馆、许通海微雕艺术馆等“九馆二所五中心”。这些扎根于古城的文化展馆,为游客带来了更多的深度体验,也为古城带来了人气。

“有了多元的文化内涵,也为古城的文旅融合做好了铺垫。”漳州市文旅康养集团品牌建设运营中心副主任许晓丽说,近两年,古城策划开展了木偶嘉年华、木偶快闪、魁星点斗大巡游、“古城有嘻哈”等系列活动,做到“周周有热度,月月都精彩”,逐步形成集夜游、夜演、夜宴、夜购、夜娱于一体的夜间消费目的地,聚引人气、烟火气。春节期间,古城全网总曝光量超百万。

近段时间,“永不落幕的美食节”在古城延安南路开幕,将漳州美食节的人气引流至古城,激发更多消费潜力。

延安南路小吃街是古城人气“C位”

孵化锦上添花

“一轴四板块七大街区的规划布局,让古城的功能区划进一步优化。”许晓丽告诉记者。目前,古城核心保护区的改造已经基本完成,在总面积21.11公顷的区域内,根据“闽南腔、民国风、古早味”基调,划定了历史人文体验区、民厝民俗体验区、非遗演艺体验区、温泉休闲体验区四大板块,丰富古城的游览体验。

引来客流之后,便是如何转化为经济效益。各地的古城开发如火如荼,有的难免陷入千城一面的怪圈,这源于商业业态的单一与重复。为了避免此类问题,古城在商业招商的前期就下了一番功夫。

“古城招商,应契合古城的画风。”许晓丽说,作为活化石,古城本身有着丰富的商业资源可以挖掘。

“用味蕾感受古城。”在线上平台搜索,游客对于古城的印象,总离不开品种多样的漳州小吃,这也正是漳州古城的独特之处。

每到夜晚,位于古城北入口的延安南路小吃街总是热闹非凡,五香面、沙茶面、面煎粿……这些承载着漳州人本土记忆的小吃,通过古城这个平台呈现在游客的面前,让他们对于古城的记忆多了一份可口。

而在修文西路,“非遗一条街”的招牌也吸引不少游人驻足,漳绣、剪纸、海柳雕等非遗产品丰富多样。目前,古城内共有60余家非遗、老手艺特色文化业态,在为古城增添更多文化内涵的同时,古城也为这些非遗的传承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展示窗口,为本土非遗的推广传承助力。

一边是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一边则是要与实力品牌牵手。接下来,古城还将引进实力品牌,提升古城的营商品质。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