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育
标题图
精彩!直击福建省小学语文“以文化人 课程思政”专题教学研讨活动
2023-03-15 15:55 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目前,青少年的政治思想教育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同时,传承红色革命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则是构筑中华民族精神家园重要途径。3月14日,福建省小学语文“以文化人 课程思政”专题教学研讨活动在福州市鼓楼第二中心小学拉开帷幕。

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福州市鼓楼区教育局、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鼓楼区三个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和罗源县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联合举办了这场专题教学研讨活动。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小学语文教研员黄国才、冯洁珏,福州市鼓楼区委教育工委王莺副书记、福州市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江振珍书记、副校长,福建省教育学院黄丽萍处长、蔡春华主任、陈燕副主任一同参加本次活动。活动伊始,王莺副书记对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她表示鼓楼区十分重视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更重视课程育人与活动育人,并取得较好效果。同时,她强调此次活动的开展能探索并推进语文课程思政化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从而实现党提出的育人目标,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整场活动致力于实践“课程思政”的专题,并在“大思政课堂”观的统领下,由专家大咖们倾情引领,名优骨干教师用心展示,为大家带来一场全新的教学视听盛宴。全国各地7万多人线上观摩了此次专题研讨活动。

名优教师展风采

品革命故事——忆先辈,扬强国之志

六位教师,带着倾注各自团队智慧的六节展示课闪亮登场,她们带领孩子们游走在字里行间,推开那个久远的年代之门。

image.png

《八角楼上》 福州市西峰小学 郭雪琴

课堂上,郭老师立足学情,坚守儿童本位,紧扣单元训练重点展开教学。整节课以读为主,在朗读的过程中,抓“寒冬腊月”“单军衣”“薄毯子”“凝视”“沉思”“察觉”“光辉著作”等关键词,引导学生联系插图、生活实际、上下文理解词语,通过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当时条件的艰苦,毛主席工作的专注。    

image.png

《刘胡兰》罗源县进教师进修学校 方丽梅

方老师先创设情境,从毛主席的题词入手,初识刘胡兰,并通过观看影视资料,让孩子更加直观地了解刘胡兰,为理解文本埋下铺垫。紧接着通过问题引路、自主学习、交流汇报、激情朗读等,抓住“收买、威胁、毒打”等词,引导学生理解内容,让学生体会刘胡兰在敌人面前的毫不屈服,感受刘胡兰的英雄形象。最后以读促情,层层递进。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落实了单元要素,充分发挥“革命题材”的育人功能,在“学”中受到思想和文化的熏陶感染,传承红色基因,“以文化人”,实现“文道统一”。

image.png

《手术台就是阵地》福州市钱塘小学 陈岚

陈老师在教学中关注本单元默读的训练,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陈老师通过创设学习任务情境,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感悟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坚守阵地、不怕牺牲、无国界支援的国际主义精神,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启发学生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含义。继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借助插图和关键词讲述白求恩故事,宣扬白求恩精神,在学生们心中种下了红色精神的种子。

image.png

《一个粗瓷大碗》福州市井大小学 陈章苗

陈老师在设计、实施教学学习活动时,做到了“三个一”,即:讲好一个故事、塑造一个形象、传承一种精神。一个粗瓷大碗”象征着艰苦的革命年代和革命先烈们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通过丰富的言语实践,使学生得到革命精神的鼓舞和启迪。

image.png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国科大福建学院附小(福州市茶园山中心小学)黄海燕

黄老师在教学中,通过“回顾旧知,聚焦‘不振’”“品读语句,体会‘不振’”“结合诗歌,升华情感”“移情拓展,立下志向”和“分层作业,拓展延伸”五大板块,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课堂关注人文主题,将学语文与学做人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科育人”的教学理念,培育学生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等可沉淀于心的美好情感和良好品质。这节课立足核心素养,体现语文学科特色,以文本为载体,在充分自主的学习实践中,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阅读、联系思考,揣摩词句深入体会周恩来立志的原因,以此思考自己的志向,让学生获得阅读、表达、思考、探究等“带得走”的能力。

image.png

《军神》福州市鼓楼第一中心小学 林术钦

林老师以“代沃克医生讲述这场惊心动魄的手术过程,向熊克武将军推荐刘伯承”任务情境为依托,和学生一起用“角色代入法”,紧扣沃克医生和刘伯承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内心,感受人物品质。在“读-品-写”“读-品-练说”等环节中,学生深刻体会到刘伯承“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堪称军神”的高大形象;在完成推荐任务的实践中,进一步感受中国军人了不起的“军魂”。

领衔名师巧点评

读红色经典——敬英烈,抒爱国情怀

当老师们还在回味今天课堂的精彩之时,领衔名师们颇有深度的点评发言,引发了老师们更深入的思考。她们纷纷肯定了课堂中展示的全新教学理念,强调语文学科特点与思政教育的无声共融,以达到“以文化人”“思政育人”的效果。

image.png

image.png

同时,她们也提出许多宝贵建议:黄丽萍处长建议联系学生行为,强化教育效果;蔡春华主任认为要紧扣语文学科特点来精确把握思政课程教学;陈朝蔚老师提倡教师要注重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扫清因年代生活差异而造成学生的阅读障碍,引发学生的阅读共鸣;陈雪玲副校长从单元语文要素和学习任务群谈起,提出教学目标要迭代,课堂结构要重建,教学支架要精准;陈瑾副校长明确革命题材课文要以学生理解难点为突破口入手,以学定教,“文化育人”要由浅入深,又要深入浅出,春风化雨般浸润儿童的心灵;周大豪校长从儿时记忆说起,谈了红色经典作品中的人物和故事给孩子深刻的启迪和熏陶……

专家引领探新路

传红色基因——育新人,立强国之信

image.png

黄国才老师作题为《课文课程思政:以文化人 文道统一》的专题讲座,强调“立德树人”,教师要有“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学处处着育人”的全局观,“以文化人”要让“革命故事人人讲,红色基因代代传”。教师还要有精心设计作业,并将其有机地融入教学中,提供教学评价,达到“教-学-评”一体化。同时,课堂思政要做到自然开题与结题,让育人这项源远流长的工作,悄无声息地落地生根。

image.png

林其雨老师的《以红色经典课文为载体,让红色基因植入儿童心灵》专题讲座,倡导用语文方式学习红色经典课文,让故事住进学生心里,人物形象鲜活起来,人物品质深入骨髓,以此播撒红色基因的种子,让其根植于儿童的心灵深处,化为儿童受用一生的人生信仰。

以文化人,

凝心向阳,催人奋进。

思政铸魂,

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我们将以文为路,以课为径,

寻一方沃土,育一代新人。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