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当前疫情形势下学校体育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到,学校要坚持健康第一,高度重视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全面开展线下教学活动,针对学生健康状况和学习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不得随意停止体育教学活动。
新学期开学以来,泉州市中小学的体育课有点不一样,学校创新教学思路,暂停高强度运动,及时调整体育活动策略,循序渐进开展体育课程,为学生们科学开展了“阳康”后的恢复训练。
▲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趣味体育课
互动游戏增趣味
“来‘吃’我,来‘吃’我!”近日,在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操场上,一年级八班的同学,正做着“贪吃蛇”的游戏。一条由多名同学组成的短短的“小蛇”快速移动着,每靠近一同学,就把他们“吃进肚里”,被“吃”的同学迅速并入队列。随着操场上的“豆子”越来越少,同学们组成的“小蛇”也变成了一条长长的“大蛇”。
▲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同学在做“贪吃蛇”游戏
在一旁的篮球场上,二年级九班的同学们分成了数组,做着“投石过河”的游戏,同学们拿着一块垫子,从起点处或横着或竖着跳过,比比谁先到达终点。该班的陈同学说起了自己的策略,“我的下肢力量还在恢复中,所以我选择的是横向跳跃,会比较稳也比较省力。”
▲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在做“投石过河”游戏
“开学以来,我们体育课以韵律操、体育游戏等趣味性运动为主。同时,及时监测学生心率,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也做足预案。”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体育教研组组长李瑞芳告诉记者,学期初学校就针对学生“阳康”后的生理心理特点,组织体育教师开展了“阳康”后体育课教学的注意事项、“阳康”后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合理运动、“阳康”后的身体恢复小知识、心肺复苏等主题教研。
传统项目受青睐
“大家成左弓步,左手向左平搂收回腰间抱拳,冲右拳,目视前方。”近日,在清华附中晋江学校的体育馆内,初二年1班的同学们正跟着郑方圆老师的口令,操练着“五步拳”。
▲晋江学校操练着“五步拳”
根据“阳康”后学生的身体情况,晋江学校体育课特别开设了“阳康”班,“五步拳”就是郑方圆老师特地为“阳康”后学生挑选的拳法。郑方圆介绍,五步拳既是中国传统武术拳法之一,动作简单、运动量也不大,适合学生这阶段的恢复性训练。“课前,老师会引导我们做好热身活动,包括关节活动和小器械运动,课后也会做好拉伸运动。”该班王同学说,整节课下来,自己感觉微微发汗,强度不大,也没有不适的感觉。
▲晋江学校学生体育课上自测心率
值得一提的是,体育课中同学们热身完,以及做完幅度大的动作后,郑方圆都会叫同学们手指按在手腕动脉上自测心率。郑方圆介绍,科学的运动量能够更好地让孩子恢复体能,在课上至少会让同学自测两次心率。如果超过120次/分钟,运动量就要适当往下调一调。
▲晋江学校学生在操场上体育课
晋江学校秉承“无体育,不清华”的体育精神,重视学生的体育运动。这学期开学前,晋江学校统计完阳康人数后,便对体育课程进行了相应调整。“阳康后的体育课,我们把课程的运动密度和强度降到了50%,课程期间以轻活动、静拉伸、浅呼吸为主。”晋江学校体育组组长黄龙表示,剩下的课内时间,会安排“阳康”的学生观摩其他同学的训练,以“观众”视角进行学习,为日后的技能提升打下基础。
学科融合显用心
除了运动技能的恢复性训练外,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还关注学生营养膳食和心理健康等内容,践行体教融合理念。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李瑞芳认为,高低年级学生的吸收程度不一样,所以学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高年级的学生吸收这方面的知识会比较快、以观看视频为主;低年级的同学则会采取提问抢答的方式、以互动参与为主。
▲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在上体育健康知识课
“与物理等学科融合,能让同学们在训练时事半功倍。”晋江学校黄龙老师介绍,在实心球投掷教学中,运用物理知识讲解投掷角度、速度和用力方法等,可以让学生更正确地掌握掷实心球技术,防止“阳康”后同学的运动伤害并提高其运动成绩。“同样的,在练习排球时,物理学科的力学知识也能让学生明白击球部位的选择问题。”黄龙说。
专家说:
“‘阳康’后的体育教学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一切要从学生的健康出发,遵循健康第一、循序渐进等原则。”泉州市教科所教科室主任、体育教研员、泉州市中小学体育柳惠斌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柳惠斌介绍,本学期以来泉州教科所与各地进修校、基层学校和工作室的成员进行多次探讨,采取了“线上研讨+线下教研”相结合的形式,从课程的变化、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教学评价、学生心理的调控等几个方面着手,共同探讨“阳康”后的体育教学模式。
柳惠斌提醒,“阳康”的学生不要陷入焦虑和紧张情绪,要重视生命健康教育的学习,循序渐进做好恢复训练,学会自我健康监测,这也是体育素养的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