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茶道
标题图
典籍里的中国茶(二) | 《茶经》里的美学,是赏与用的统一
2023-03-09 18:20 茶道CN

3月5日,《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将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第八期,“当代读书人”撒贝宁穿越千年,带领观众在袅袅的茶香之中品读《茶经》,感悟陆羽“精行俭德”的传奇一生。

图片

陆羽,唐代茶学家,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他编写了《茶经》,发明了茶具、茶道、茶艺,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茶学的开山之作。

《茶经》虽篇篇说茶论茶,字里行间却无不渗透着陆子深邃的哲思——儒、道、释三家思想的激荡、盘错与回互,如精行俭德、守中务远、崇尚自然等。

今年是陆羽诞辰1290周年,本次我们将推出系列文章探讨陆羽从“好茶”到“好人”的智慧,追寻书中闪耀的智慧灵光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图片

《茶经》的问世,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茶文化时代。自此,茶也从生活层面升华到了精神层面。其中体现的茶审美思想,,典型的东方文化,符合中国人文精神的美学境界,穿越时空,历久而弥新。

依《茶经》记载,陆羽在制茶、用器、煮茶、饮茶等学术研究上态度非常严谨、认真、实际,也非常重视人、茶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今天就来谈谈《茶经》实用性与审美性的融合,以及朴素和谐的茶美学观。

图片

制茶技术之美

制茶技术在进入唐代以后,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片茶、团茶、散茶的品种和样式也逐渐增多。

而唐代饮茶之风的盛行,逐渐形成了宫廷茶道、寺院茶道、文人茶道、平民茶道,唐代茶文化为行为文化更进一步深化其观念文化。

《茶经》里有提到唐代茶叶的制法有四种方式:“饮有觕茶、散茶、末茶、饼茶者。乃斫、乃熬、乃炀、乃舂,贮于瓶罐之中,以汤沃焉,谓之痷茶”。

图片

此四种方式即:

觕茶制法:将茶叶初步压榨成固定形狀以利运输,主要销售对象为边地民族。

散茶制法:即将茶叶干燥后收藏,待饮用时研磨成粉末。

末茶制法:即将干燥的茶叶直接磨成粉狀保存,唐宋禅宗的茶道中的饮茶即是此种方式,与散茶同样通行于民间。

饼茶制法:为陆羽进行改良的制茶法。

图片

陆羽品茶图

唐代蒸青饼茶的制造及煎茶的步骤都形成了一定的程序。陆羽《茶经》只写了一句话:“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十几个字表述了当时蒸青制茶的工序。

这一蒸青制茶工序,后传播到了日本、印度和前苏联等,这些国家的绿茶制法至今仍主要沿用蒸青制法,特别是日本。

国内虽然大部分绿茶在明代已被炒青替代,但湖北和台湾等部分地区也仍然有采取蒸青制法制作绿茶,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图片

蒸青绿茶

“茶器”的功能美

陆羽在前人基础上继承并改造、创新,创造了专业的煎茶清饮的茶器。

陆羽在《茶经》中就计划了24种完备配套的茶具,并夸大说:"城邑之中,王公之门,廿四器缺,则茶废矣。"

有碗、风炉、火夹、则、瓢等,且件件都各有天地,设计细致入微,于烹煮、品饮中包容了泡茶者、喝茶者与茶一切的感官的享受。

陆羽也提出了具体的茶器美学主张,认为越瓷“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越瓷青而茶色绿”在三个方面完胜邢瓷。

图片

《茶经》中的茶器,形式极美,而这种美就是功能美的体现。人们在煮茶过程中,不单单是茶水的清香带给人的味觉和嗅觉的快感,而且由于茶器大小的协调、质地的优良、造型的优美,甚至光润的手感都会使人感到使用的舒适和审美的陶醉。

图片

我们看见《茶经》“茶器”不仅是适应当时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功能,而且在形式上符合当时人们审美的最高标准,并给后人带来了欣赏古典茶器之美的享受。

美学“煮”义

陆羽发现了影响茶汤滋味的很多因素,如火源,炙烤,择炭等,创立了煎茶的流程,煮茶的火候控制,水温控制等等。

煎茶茶艺成为唐代富有时代特征性茶艺,唐人煎茶时,饼茶须经炙、碾、罗三道工序,接着取火、择水、侯汤,“三沸之后酌茶、啜饮”。

选活水,在水略微沸腾、有“鱼目”气泡时为“一沸”,加适量盐调味,除去表面水膜。烧至边缘气泡如“涌泉连珠”为“二沸”,先舀出一瓢水,边搅动边放入茶末。再等气泡如“腾波鼓浪”时则为“三沸”,加入之前舀出的一瓢水,以收敛茶的精华,如此茶就煎好了。

图片

陆羽对泡茶所用的水非常讲究。具有来说,来自山上的池水和来自钟乳石的滴水是最好的,江河之水次之,井水最差。另外,急流和死水不作为备选之列。

终其一生,陆羽几乎游遍名山大川,但每到一个地方,他最重要的一件事便是对当地的水进行品鉴。

图片

对于“用火”也一样讲究。陆羽认为煮茶木炭最好,硬柴次之。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烤煮茶汤,必须考虑用冒着火焰的木炭,以木炭为最佳选择的材料。那些沾有油烟的柴和烤过肉的炭,不适合用来煮茶。除了含油脂之外,类似的柏木、松木、桧木等也不适合煮茶。

他在用火方面,追求一种持续性,也就是说选择的木材必须是燃烧性能好的,具有稳定性,这样才能有效的控制火候,煮茶的时候最忌讳的便是火力时强时弱。煮茶的时候,要注意火候、烟气和气泡的状态,如果煮茶人操作不熟练,势必烹煮不出好茶。

图片

饮茶之美

陆羽研究出了当时品茶的最佳体验方式,品饮流程和要点,甚至对每碗茶汤的品鉴也是非常精准的。

图片

在茶汤审美上,首次提出明确观点,而且颇有建树。陆羽把唐代主流的调饮法,即在茶汤里加葱、姜、桔皮、茱萸、薄荷等佐料的方式煮饮的茶汤,贬为:“斯沟渠间弃水耳”。

他认为这简直就是沟渠中的下水,这是一个非常极端的比喻了。这也是陆羽,以反面的角度,提出了“清饮”的理念,也把茶饮从食用属性转向到了饮用属性。

图片

元·赵元《陆羽烹茶图》

形容煎茶茶汤上的沫饽“如枣花漂漂然于环池之上,又如回潭曲渚青萍之始生,又如晴天爽朗有浮云鳞然。其沫者若绿钱浮于水湄,又如菊英堕于尊俎之中。”陆羽以超人的天赋以及对茶艺的深入理解,把本来源之于物质需求的饮茶,升华为美学意味的艺术过程。

品茶时,陆羽认为,喝茶应该趁热喝,一般来说,他认为第一碗茶汤最好,但也要考虑分茶情况的存在,因为很多时候茶汤第一碗要倒掉,真正开始入味的是第二碗。若喝茶者有五人,那么就盛三碗,如果喝茶者有七人,就分五碗。之后便不值得追饮,因为茶味已去。

图片

《茶经》有着极其丰富的茶文化内容,记述了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还包含复杂的茶文化观念文化层内容,像是认为“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下一期,我们将分享《茶经》中从“好茶”到“好人”的智慧,敬请期待!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