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厦门
标题图
文化印记 | 鹭江这条老街,藏着厦门的旧时光!
2023-03-08 18:24 思明鹭江

寻味鹭江的老城文化,一定要走进这条曾经盛极一时的厦门“第一商业街”——大同路。繁华已逝,烟火依旧,如今,这条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街,仍以其独特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韵味吸引着人们探寻的目光。

大同路建成于1926年,由厦门城西门至史巷,长1099米,路面宽9.1米,以孙中山“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政治理想命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更名为人民路,1979年复名。它的一头通向大海,靠近轮渡码头,毗邻邮局、海关等重要机构,是海外华侨进出厦门口岸的必经之地,于是有了这条完全由华侨出资购地,独立建房而形成的商业街。

从1929年到1958年间,大同路一度成为厦门最繁华的商业街,其与横竹路交会处的十字路口是上世纪30年代厦门城市发展的缩影,光看路口四角宏伟却不失精致的建筑,就可以想象之前的辉煌。据史料记载,大同路上当时有45家的大小百货公司、36家金店、20家参行、19家绸布庄、7家五金行等。三大百货公司的永康成、南泰成、捷克,以及同英布店、瑞芳参行等著名的商家均在大同路上。

1929年中山路建成,由于中山路比大路更宽、更直,又直通轮渡码头,中山路逐渐取代大同路厦门“第一商业街”的位置。但曾经的“海上繁华梦”依然镌刻在大同路的一砖一瓦上,不变的骑楼,静静地讲述那老时光里的繁华旧梦。

繁华已逝,容颜已老,但大同路上的市井烟火却始终不变,厦门人最市井的生活在大同路的骑楼下随处可见。位于大同路73号新打造的大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也以传统的闽南红砖风格讲述着大同的历史故事。大同印象展示墙老物件展示柜浓缩着近百年来的大同时光,“图说大同”“商业大同”“传统大同”“文化大同”看得见老厦门的风情,也看得见商业街昔日的辉煌。

厦门茶桌仔曾是厦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茶肆,如今已不多见。但大同路太安街口的“五湖茶室”仍然以最淳朴的泡茶方式服务着老厦门人。一张低矮的小桌子,几把磨得黑亮的竹椅,沏上一壶清茶,点上一份咸梅糕、脆口酥或贡糖,这份悠长,是厦门人的最爱。大同路上的小吃店、网红茶馆、糖水铺、老物件回收店,同样展现这真实的市井生活。不仅有花生汤、面线糊、鸭肉粥、虾面等厦门人从小吃到大的早餐,味道质朴无华,却真正暖胃暖心。也有时兴的围炉煮茶、精致的咖啡西餐,街巷深处,细数时光悠悠,市井人间,品味美食饕餮。

时光无言,岁月如歌,走在大同路,原汁原味的风貌建筑让人遥想当年繁华,穿行在骑楼之下,烟火缭绕的厦门市井味道令人回味无穷。偷得浮生半日闲,到大同路上走一遭,在鹭江的百年老街里寻味历史,在热闹的市井烟火中体味生活。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