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立先锋,文化空间的精神重塑
书店, 是反映一个城市人文风景的窗口, 更是一个城市文化内涵的缩影。行走于不同城市,书店承载着城市的文化空间构建,提供了在地城市鲜明的文化土壤样本。

先锋颐和书馆店内陈设 图源 | 摄图网
先锋汤山矿坑书店 摄影 | HUA
也有人说书店像水泥都市里最氤氲隐秘的花园,那里创造出的独立公共空间,可供人们在其间更好地触摸与感知一座城市的文化脉络,追溯遥远的城市记忆。20世纪90年代,一批怀抱理想主义的知识分子创办了以社科类书籍为主,具有人文关怀、注重图书品味的书店,这是中国最早的一批独立书店。
先锋颐和书馆 图源 | 摄图网
作为南京最具影响力的独立书店,先锋创立于1996年,创办之初的先锋面积仅有17平方米,几经易址,最终于2004年落户五台山,面积扩大至3780平方米,经营图书七万多种,客流量上万,堪称民营书店的奇迹。2020年,先锋继第11家门店莪山先锋云夕图书馆后,将重心扳回金陵,将第12家门店选址在南京汤山矿坑公园,一处被山体半掩埋的废弃双筒红砖窑里。

汤山矿坑公园距离南京约一小时车程, 位于汤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内汤山山体南侧。这里曾是汤山最大的废弃矿坑龙泉采石场。汤山以温泉著名已有1500年历史。千年前,汤山温泉就曾于南朝萧梁时期封为皇家的御用温泉,自南朝以来,历代达官显宦,文人雅士来此游览沐浴,南北朝萧梁时期被皇帝封为“圣泉”。

行走的栈道和裸露的山体
历经岁月,它慢慢地同背后的小山丘几乎融合在了一起,从而成为一处独特的具有历史记忆和场所精神的区域。因此,在矿坑公园的上位规划中, 这里被保留下来,意图结合砖窑打造一处消费或文化性质的建筑。

砖窑在园区入口附近,毗邻游客服务中心和生态停车场,在整个公园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公园的建设过程中,逐步确定了将先锋书店落户于此,于是就有了先锋汤山矿坑书店项目的由来。
刚刚接触到汤山矿坑公园时,虽然在现场的规划师们都觉得采石坑残留崖壁非常壮观,但总体而言是山体的“伤口”,应该修复并融入周围山体变成绿色,需要“掩盖” 过去的错误。事实上, 就算是“错误”也有它的作用,也是历史的一部分;人类对自然的干预,无论是“无心” 还是“好意”,都需慎重考虑其意义和价值。

起初,从几公里外的道路拐进园区,清晰可见的几个废弃的采石宕口, 宕口远看伤痕累累, 走近却气势恢宏——植物已经悄然地从破碎的石缝中慢慢长出,与冷峻的石壁搭配成漂亮的肌理。在现场勘探完成后,设计师们商讨后决定对场地采取了“修补”策略。即首先对场地中的坡面进行了开挖和降坡处理,将其去除稳定坡面后,进而进行合理的山体修补,去除这坡面后自然增加了更多的场地面积。因此这是一个先挖土石,再用建筑体量去填补的过程。
草皮和建筑 摄影 | HUA
在此基础上,设计在几个方向上通过不同的景观处理,利用长台阶、景观草坪、户外看台、挡墙草坡等措施,将场地修补完整。因为存在着相当大的高差,植入的建筑体量在竖向上也有着丰富的变化,特别是一层的局部屋顶将前广场、北面的草坡,以及后面的山体草坪联系成了一个整体。建筑成为景观和山体的一部分,彼此融合。
摄影 | HUA
如此这般,当车过矿坑,从远处看时,废弃砖窑虽半埋于山体,但新的建筑利用了拱形,与旧砖窑建立起微妙的链接,而设计元素的同构,进一步加强二者的关联和统一,使依附于旧址精神上新生的书店建筑,最终呈现出一种非独立的废墟美学感观。先锋书店有一句最有名的slogan,来自先锋创始人钱小华先生对奥地利诗人特拉克尔的摘抄—— “灵魂,大地上的异乡者。”

大地上的异乡者 摄影 | HUA
钱小华把这句话摆在每个“异乡”的分店最显眼处。寓意人的精神永远在寻觅一个无所在的故乡。钱小华认为现在市面上的大众书店,通常在设计中夸大书的“物质性”。他们使用夸张的顶天书架满墙,或者各种异形书架,但大部分书籍充斥其中是假书或无法够及,更甚者,弱化了书的可读性,放大网红打卡背景,满眼皆书却不得书。因此,在先锋书店的设计中,设计师们通过反复沟通,试图拨乱反正,重塑这种文化空间的精神向度,重塑书籍和空间的对话关系。
在先锋矿坑的主厅里,书店内室由三个拱形筒体构成,它们在一层相互连通。一层高的筒体将作为入口灰空间,以及新书展销、书店收银和文创产品展销的场地,其跨度为8米。两层高的筒体,其中一个用于展览、演讲厅和书籍销售,另一个则用于咖啡厅,二者的跨度均为10米。

休闲区域 摄影 | HUA
书店在整个空间的处理上,所有阅读区的书架都在普通人可伸手触及的高度,这部分可以称之为“文化空间”,读者可以方便地进行选取和阅读。从剖面关系上来看,书架区可能仅使用了总高度的1/3左右,而书架之上的混凝土拱及天窗则占了剖面的大部分区域,这一部分可以称之为“精神空间”。
图源 | 小红书博主 .Q.
高大空间带给读者视觉的震撼,从而在无形中提升对阅读和文字渴求的精神向度。加之层高的筒体部分的拱形对视觉张力的扩大作用,人在其中更能体会到独立的个体位于整个空间之中,对更好地探索自我,寻找精神性阅读打开进一步可能。
当混凝土结构的顶拱天窗将自然光线柔和引入室内,空间主体似乎重新注入了意境和感动,如同阅读中的文字,某时某刻涌动着交织袭来,触动内心敏感的角落。这或许正是先锋追求的精神性贯穿建筑下的崇高之美吧。回望26年发展历程,先锋书店的成功离不开对南京城市文化的漫长探索和深入挖掘。叶兆言先生在提及南京时,说南京有山有水,它足以和国内任何一座城市媲美,然而它的长处,还是在于它的历史,在于它独特的人文。
回归金陵,重回先锋诞生的这座城市,先锋坚持自主设计文创产品。产品以南京为文创创意核心和出发点,重新审视这座六朝古都。同时也不忘立足汤山,融合在地矿坑元素,使更多读者通过文创走近曾经废墟中兴起的老建筑,以阅读为媒介,重塑精神与物质紧密相连的文化空间。

书店里明信片墙前的读者 图源 | 摄图网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栖息方式,今天的南京在成就先锋书店的同时,先锋也在中国的阅读市场中辟出一条历久弥新的文化地标之路。
正如南京先锋书店的新浪微博最近一条更新中,用重墨挥洒的字体写着的海报——“如何在废墟之上耕耘播种”,这是艺术家、先锋乃至所有人在这个意义被摧毁的时代,不得不面对的自我发问。
连接一层和二层的楼梯 摄影 | HUA
先锋书店创店26周年,已然成为所在地独一无二的文化地标。就像先锋人说的,先锋最大的价值不在于商业,而在于文化。
正因为这份人文关怀,先锋方能以汤山矿坑在今冬的款款飞雪中,遥向艺术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