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漳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结合古雷港区实际,不断创新灭火救援思路、改进方式、延伸触角,致力于灭火救援载体、形式、思路、模式、工程以及装备器材创新创造工作,进一步提升队伍实战能力,推动灭火救援工作高质量创新发展。
创新载体
实现企业灭火救援预案全域数字化
灭火救援预案是港区消防救援力量日常联合演练及灭火应急救援的重要基础。多年来,传统的WORD、CAD、润森等办公软件虽然能制作完成消防重点单位灭火救援预案,但存在数据关联性较弱,可视化效果不强的问题。为此,特勤大队与古雷大队共同调研,参考江苏、广东等发达地区石化灭火预案制作经验,引进灭火救援数字化预案系统,制作3D、多维、立体化的数字化电子预案,对港区现有15家企业进行基础信息录入、3D建模和作战力量部署。数字化预案具有内容修订简便、适用性较好、数据关联性好、可视性强等特点,可在电脑上直观展示园区各企业基础信息资料和灭火救援力量部署,进一步为预案推演和灭火救援组织指挥提供辅助决策依据。
创新形式
引进通信终端统一指挥调度
古雷港区现有消防救援力量、企业无线电种类、频道不一,对战时协同作战影响较大,为方便战时指挥调度和日常“三联”工作的正常开展,特勤大队积极探索调度平台建设,引入可视化指挥调度通信系统终端,将港区现有企业纳入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充分利用到日常演练、熟悉、拉动集结中。可视化指挥调度通信系统的配备,加强了古雷港区消防救援力量的联训、联勤、联动能力,解决了古雷石化园区多消防队伍联通困难的难题,对今后实现战时指挥统一调度、协同作战、降低重大事故风险、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思路
突破解决快速调集装备难题
针对灭火救援器材数量多、体积大,但执勤车辆空间少,运送量不足、装载分散等问题,该大队立足队伍装备建设实际广泛开展调研,对内广泛征求消防救援人员意见,对外积极请教物流企业单位意见,探索开展灭火救援装备投运工作,创新研发化工装备模块拖运车,设计容量为12门移动水炮和200盘供水水带的可悬挂式后置模块箱,可存放大型灭火救援行动过程中所需的灭火器具及供水水带。后置悬挂式设计,可以较好地与多种消防车联用,较好地满足了现场作战一次性调集装备需求,解决了装备运输难、用不上的问题。
创新模式
探索制作化工罐组灭火平台
为解决石化园区围堰高、内攻难、风险大,固有设备设施易在发生事故时被摧毁的问题,特勤大队积极探索设计移动式组合式设施,搭建化工罐组灭火冷却盲区内攻与应急组合平台,解决罐组间灭火冷却难的问题。大队已多次开展移动式围堰水炮平台实地操作测试,校验了平台搭载各类灭火器具在不同的出水压力的条件下的作战效能,并就测试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改造提升。目前,平台已完成测试并投入使用。同时,大队积极探索移动式组合式设施,将灭火机器人、移动遥控水炮等跨越围堰投送至罐组灭火冷却盲区等,实现了以较小的经济代价,达到罐组灭火冷却盲区内攻应急安全、高效、快速的效果。
创新工程
完善消防救援基础补短板
为保障古雷石化园区企业生产安全,确保灭火冷却用水远距离、长时间持续不间断,大队结合“三联”工作开展实地调研,积极推动消防灭火取水设施改造工作,探索原水管网与远程供水系统联用建设,设计改造了疏港大道中段5个源水管网消防取水接口,满足普通消防车及远程供水专勤消防车的火场灭火救援远距离供水保障使用需求,提升消防供水覆盖面,并规范设置6个取水点标志,维护取水便道、装备通道等基础设施,利用开展海水退潮期间远程供水取水测试,完善园区供水保障能力;开展消火栓建设情况摸排,健全完善园区石化企业消防用水水罐、事故水池台账资料等,确保固有消防设施设备完整好用,夯实消防设施基础建设工作。
创新装备
研发提升单兵远距离供水效能
针对辖区道路复杂、大型车辆无法进入等情况,大队立足实战需求,瞄准当前灭火救援实战任务的各项工作要求,全体消防救援人员共同努力钻研,经过反复改进与测试和多次地性能调校,研发了针对大型火场远距离供水的新式“战车”——新型首战遂行水带铺设小拖车,相对于以往的人工铺设水带,水带拖车铺设水带具有铺设时间短、铺设人员少等优点,可实现单人铺设水带长达180米,有效解决了狭窄道路、田园、土坡等消防车辆无法通行的远距离供水难点,提高了单兵铺设水带效率,全面提升队伍最小作战单元的综合作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