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闽声
标题图
乡村振兴100例|上海章堰文化馆改造新思考
2023-01-17 10:47 闽声

编者按>>>

在二十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计划的时候,建筑师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介入?

建筑大师帕拉斯玛曾强调:“建筑作为媒介的基本职责,是去连接世界和我们人类,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连接人群与个体,以及连接材料与精神。艺术和建筑的任务就是使我们与世界的关系重新神秘化,重新感知化,和重新兴奋化。”

章堰文化馆就是这样一种新陈代谢的模式,将生存、生长和新生并置,连接了历史、当下和未来,对文脉和传统是一种新的思考和启迪的原型。

以时间为前提,探讨历史、当下与未来

——章堰文化馆改造新思考

文|王飞 柳虫子 摄影|苏圣亮、是然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章堰文化馆

项目类型:展示空间项目

地址:中国上海市青浦区重固镇章堰村

建筑/室内/景观设计:水平线设计

首席创意设计总监:琚宾

主持建筑师:周志敏、何斌

建筑设计团队:张佳、邓树玉、宋文裕、胡曜、黄平、许炜炜

驻场建筑师:张佳

室内设计团队:韦金晶、盛凌翔、罗钒予、杨奕溪、岑玉华、聂红明、胡凯、吴鸿展,叶苏菲 

业主方: 中建(上海)新型城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施工方: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设计时间:08/2017-05/2018

建造时间:06/2018-05/2019

项目规模:1064㎡

改造背景:清代院落建筑群

章堰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身份,其南面2.5km即是重固镇闻名遐迩的福泉山古文化遗址,是上海古文化发源地,被考古学家誉为“古上海的历史年表”“中国的土建金字塔”。时至今日,章堰村是上海“美丽乡村”的重要起点,而这座文化馆在未来的规划中举足轻重。

项目原始基地非常不规则,有几座原有建筑:村史馆占地面积约181㎡,为一座清代院落,原有入口第一进院落早已被破坏,仅有第二进厅堂保留,是一座三开间硬山木构建筑,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建筑;章家宅占地面积约320㎡,为两进院落建筑,但受损严重,木构几乎全部坍塌,外围墙部分存留。

水平线设计事务所主持琚宾曾带领团队在现场进行多次勘察与测绘,进行设计比稿数十次,最终展示出他对建筑保护与改造的独特观点:对原有村史馆保护建筑进行完整保护,将外立面刷白,对废弃的第一进院落的柱础进行修复,形成南部沿河公共广场;对残破的章家宅外围墙及内部的原入口处庭院的残破墙体进行完整保留,新建的展示厅从内部生长而出,创造出对原有建筑轮廓的白色混凝土抽象处理;北部空地兴建了多处不同尺度的园林式新建筑及庭院,并以坡屋顶处理。

升级改造后的章堰文化馆形成了拥有多个展厅、茶室、书房、庭院等多功能的建筑群。游走其中,很难想象它仅仅只有一千多平方米,因之没有一个固定单一的形象,而是多个片段拼接而成,且浑然一体。

时空交汇,用设计唤醒传统

改造后的章堰文化馆有新与老的关系交融,空间开合收放相互制约,材料与材料之间都相得益彰。

《园冶》强调了“有法无式”的重要理念,并以窗来解释:“窗牖无拘,随宜合用,栏杆信画,因境而成。制式新晋,裁除旧套;大观不足,小筑允宜。”这座建筑有数不清的门与窗的类型,打破了传统空间的序列和轴线,突破了单一线型叙事的体验。他们相互引导,互为借景,甚为得体。

建筑让人有触摸的欲望,沧桑的废墟老墙、大片的光滑白色混凝土、磨砂的氧化铝板、粉刷的白墙、保留的木框架结构、不规则的巨石结构、木质的楼梯墙面、大面的竹钢表面、青砖的庭院等等。多重的材质激发了人与世界的诗意对话。

另外,光在这里的运用错综复杂,惟妙惟肖。在室外沿河的立面与广场似乎展示出了所有的形象,但逼仄的入口将人们引入了白色混凝土的大空间中,中庭的天光倾泻而下,而所有的混凝土墙面均脱开了废墟的外墙,从整面大玻璃窗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自然光由夹缝折射而入,形成了好似油画的老墙“画”。

值得一提的是插在废墟墙内白色混凝土的新建筑。从内到外都是一致的白色,但仅仅只是现在。随着时间的流逝,室外的墙面和屋面会慢慢风化,留下时间的印记,会慢慢变老,与废墟老墙的颜色和材质融为一体。到那个时候究竟该如何区分老与新呢?

其实,根本不重要了,正如卡洛•斯卡帕的古堡博物馆,中世纪、一战后、二战后多重的层次像被解剖又重构了一般,分不出谁是骨谁是肉,而是一个新的整体,形成了新的文脉。

历史、当下与未来之间的并置探讨

16世纪著名的法国理论建筑师菲利贝•德•洛梅提出了“坏”建筑师和“好”建筑师的对比,引人深思。“好”的建筑师从容地漫步在优美的环境中,他有三只眼、四只手、四只耳朵——意味着有成为一位好建筑师所具备的宽广多元的能力。赫然的语汇对他是不适用的。他更关心从过去中学习,观察着当下,预测着未来,以防止任何不好的可能性。

章堰文化馆所展示出来的正是一个“好”的建筑师所做的“好”的设计。诚然,“好”是一个多么简单的词汇。琚宾所拥有的是很多设计师所不具备的综合能力,他将规划、建筑、室内、家具、景观、灯具,乃至气味都一起整合进设计,超越了五感的界限。

芬兰建筑师和理论家尤哈尼•帕拉斯玛指出:“我们的文化定义了理想和日常的世界,但艺术作为这两者之间媒介的作用应当没有意义。艺术应当唤醒替换日常形而上尺度的意识。建筑的工作不是美化或者‘人性化’日常的世界,而是打开一个视野,进入到我们知觉的第二层尺度:梦境、意向和记忆的现实。”

章堰文化馆何尝不是这样?

这一切亦如设计师琚宾所言:“我很喜欢‘生长’这个词语,过去未来及现在都可以被囊括在其中,包含着除开‘生命’本身的等等引申义。”

石拱桥、城隍庙、灰瓦白墙——这是个传统到一定层面并且本身就拥有完整意境的外环境,似乎很应该按照常规的手法,从对象符合观念的方式去理解和构建新的存在。但同时也可以换个角度,回到先天结构,回到人与天地本身,借助外界所获得的感觉经验、直觉、印象等等,将人面对这片土地时的种种情感现象融合,从主体建立起客体,由客体承载起主体。

玻璃、残砖、白色混凝土坡屋顶——琚宾说,他一向喜欢“关系”一词。不单一固定,多种组合关系,拼接、比对、承前顾后,而浑然是一个整体。用两年半的时间,在有限的空间内造出好似无尽的园,游走的动线得丰富,心理预期得调足,水不止是水,墙也不止是墙,与树、与鸟、与香味,排列组合成数列的幂次方。他一直觉得空间不仅仅是空间,还是五感的集合点,需要有着耐品的对比和张力,身在其中才能产生完整且多重感。

章堰文化馆的意义是以“时间”为前提的。历史、当下与未来之间的并置探讨,并不只是对废墟与新生的考量,而是一种重叠与重构,是在时间轴线上讨论一种非单一线型叙事手法的可能性。当新的变旧,旧的消融进时光,更新的又再会出现后,此时的新旧又是怎样的一种姿态,进入怎样一种日常?

两棵古树依然在原地高耸着,随着天光变幻,年复一年。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