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闽声
标题图
侨人侨事 | 一个“侨二代”眼中的福清东阁华侨农场
2023-01-16 17:04 闽声

福清东阁华侨农场俯瞰

东阁农场前身为国营农场。

1958年由福建省轻工厅投资围垦建成盐场,1962年由福建省农垦厅接办改建为地方国营农场,1964年由国务院侨办接办更名为国营福建省福清东阁华侨农场,1996年划归为福州市领导,1997年经福建省政府批准增挂华侨经济开发区牌子,成立福州市东阁华侨经济开发区。

农场主要安置印尼、越南归难侨。现有人口3584人,其中归难侨及其子女占全场总人口的90%。在册干部职工730人,离退休、退职、养老人员712人。建场以来从农场移居海外和港澳台地区的人员近1000人,农场归侨在海外的亲人有一万多人,分布在港、澳、台、东南亚及欧美等30个国家和地区。

2006年农场社会总产值现行价1.5亿元,其中:工农业总产值1.45亿元。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783万元,出口总额4100万元。劳动力年均收入8280元,全场年人均收入6148元。经营方式:土地承包到户、企业、厂(场)以独资或租赁经营为主,农场做好管理及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现有工业企业9家、千头奶牛场1家、3000头以上猪场5家(其中万头以上2家)。农场设有小学、幼儿园、托儿所、图书室、医院、敬老院、招待所、饭店、商业街等社会服务设施一应俱全。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得知摄影师刘美虹是印尼华侨后代,幼时曾生活在东阁农场。近年也曾多次回农场看看,并拍摄了系列真实生动的组图,于是对她做了专门访问。

东阁华侨农场办事大楼


以下为刘美虹口述的“侨二代”故事:

我从小在福清东阁农场长大。我的外公外婆、爸爸妈妈都是印尼老华侨。小时候,我跟着妈妈、外公外婆在东阁农场生活过。

在我的童年记忆中,东阁农场建在海边,夏天风很大,有个小灯塔,还有长长的海堤。侨民都很勤劳,每家每户都种菜种花,还有很多家庭养猪养鸭。

附近有大片大片的稻田,风景很美。每当夏收时节,晒谷场满是欢声笑语。

东阁华侨农场的大片农田

农场就像是一个独立的社会。我们有自己的农场小学,我的外公回国以后就在东阁华侨农场小学教书,现在回去问问附近的村民,提起谢老师,还是有很多人知道的,谢老师就是我的外公。

那时候学校里还有放着露天电影,后来建了一个室内电影院,现在已经拆除。农场有自己的稻田、林场,小时候我母亲、舅舅、姨妈都在东阁林场赚工分,挺苦的,我父亲在福州工作,周末妈妈会带我去福州团聚。

东阁华侨农场小学

我记得农场还有一个塑料厂,主要生产塑料拖鞋,做出口的,后来市场经济开放以后厂子就不行了,全部工人解散了,工厂被侨办收走了。

农场还有自己的卫生所,村民有什么小毛病去卫生所看看就好了。农场边还有一条小河,小时候我常常跟着妈妈、外婆去河里洗衣服。

河里的水很干净,农场的很多小孩都是在那里学会游泳的。

农场边的小河和跃进桥

农场最早没有自来水,后来装了一个管道,接上井水。我不记得是哪一年了,农场通了自来水,但是每个生产队只通一个自来水管,相当于定点的,各家各户去定点挑水喝。

没有搬到福州之前,我记得东阁农场的家里有很多老箱子,木头的,很重,都是父辈们和外祖父从印尼回来的时候千辛万苦带回来的,农场里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一堆这样的老木箱。

农场中电影场景般的角落

放在角落,本身就是很有电影感的场景。可惜那时候不懂,搬家的时候大家基本上都丢掉了,重新买了新家具。

东阁农场经历了两次返侨大潮。

第一次是60年代末,印尼回来了一波华侨,我妈妈就是那一波回来的。第二次是70年代,马来西亚和越南回来了一波华侨,这两波返侨热潮构成了东阁农场的主要侨民群体。

同时,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农场有几年严重的出国潮,主要是年轻人,有偷渡去日本的,也有正儿八经申请签证去香港的。

农场里的年轻人和老人

到了现在,农场年轻人已经所剩无几了,有留在农场的,基本上也都是白天去福清市区上班,晚上才回来。平时的农场和大多数福建农村一样,看到的都是老人和儿童。

东南亚风格的老建筑

我拍的照片里有一片高楼,那是后来农场要改成经济开发区。还有一些很矮的一层、两层的房子,有东南亚风情的。

农场要把那些住在矮楼的侨民安置到新楼去,但是很多人不爱搬到上面去,因为他们喜欢种菜养鸡什么的,特别是年长的老人,他们更愿意住在老房子里。

老房功能划分很清晰,厨房在后面,背后还可以养鸡养鸭,生活起居在前面,以天井为中心,很方便。

有时光印迹的老躺椅

门口多有庭院,放把竹制躺椅,晒晒太阳,很舒服。老人喜欢的是能接到地气的地方,那里也有很多他们的回忆。

农场老一辈的华侨很多都走了。年轻人还有,但是年轻人已经不去种田了,农场那边的田都租给人家去种经济作物,年轻人就跑到城里上班,基本上就剩下六七十岁往上的老人在。

回想起来,我的童年都在东阁农场长大,后来随父母福州、农场两边跑,但是我一直很喜欢在农场撒了欢地玩,去河里抓鱼,在岸边玩沙子,现在真的是回不去了。

穿过时光的门

上学后,特别是上了高中,基本上就只有暑假回去了,一直到高中毕业。再后来我外公去世,我就多年不回去了。

然而最近这几年,可能有到一定的年纪了,就特别向往那种田园生活,反而常常回去农场看看。

没有什么目的性,就是随意看看,拍点照片。

门口的石墩

我记得小时候,特别喜欢家门口的两个石墩,每天爬在上面玩,今年回去还特意坐在石墩拍了一张照片。

现在的小孩子玩具很多,已经不稀罕了。但是对我这一辈的人来说,到了一定年纪,童年那些不经意的一些画面,突然变得很怀念,那时候的日子,很简单,但真的很快乐。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