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海峡导报
标题图
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战疫一线 :忙碌与坚守,护佑生命不停歇
2023-01-12 09:52 海峡导报

海峡导报·新福建客户端1月12日讯(记者 陈芹 通讯员 王一军)农历春节将至,可仍有一群白衣战士,他们无暇感受日渐临近的节日脚步,来不及养好身体,便奔波在救治患者的路上,用行动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的职业精神。连日来,海峡导报记者在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感受着医护人员的忙碌与坚守。

门诊量激增

医生连续看诊20多天

冬季本就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叠加新冠病毒影响,呼吸内科陷入了新冠感染致医护减员、患者激增的艰难处境。去年12月中旬以来,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呼吸内科主任童林荣作为科室唯一一个还没“阳”的医生已经连续上了20几天班。“病人太多了,不看排班表我都不知道自己是几号开始连续上班的。”童林荣哑着嗓子说,门诊激增的看诊量让他无暇休息,连喝口水的时间也没有。

▲多学科专家集中会诊、查房

为了应对这波疫情高峰,医院对呼吸内科进行调整扩容,病床数从原有的37张增至50张。床位扩容的同时也意味着医护人员的工作任务加重,医护人员每天24小时接诊,问诊、开处方、抽血、量体温、信息登记……每个人都像上了发条的陀螺一样,高速运转着,每日穿梭在病房近两万步。“感染患者大幅增加,还有不少危重症患者加速了病床的周转速度,这一个病人刚走,下一个马上来了,完全没有休息的间隙。”童林荣说,为了让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很多医护人员“阳”了之后没等“阳康”便立即返岗投入高强度的工作中,在病区里经常能听到他们的咳嗽声。长时间佩戴N95口罩,加之不断快速移动、救治患者,医护人员的身体很容易疲惫,但他们默默忍受继续坚持着。“这对他们身体损耗是很大的,前几天我们在抢救一位病人的时候,护士谢冬梅晕倒了,她醒过来后不是要求休息,而是为自己耽误了工作感到抱歉。”童林荣说。

奋战50小时

死神手中“抢回”高龄病患

把病人送回心血管内科病房,按惯例巡视完手术和危重患者后,内分泌心血管科陈晓茹医生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医生办公室,为了抢救病人,她已经50多个小时没有离开医院了,经过争分夺秒的奋战,她刚把因新冠并发心梗的高龄病人从生死线上拉了回来。

新冠病毒感染后,对于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无疑是雪上加霜。“我们科室收治了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这些高龄患者,他们感染新冠病毒后,症状也比一般人更严重。”内分泌心血管科主任栾丽丽介绍,危重症老年患者病情变化迅速,需要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必须24小时在线观察,医护人员需要时刻关注病人的状况,每个病人都需要上呼吸机、监测血氧、做雾化治疗等,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较平时增加至少2倍以上。

高强度的工作,加上与病毒高频率接触,医护人员陆续被感染。“很多同事早上发现自己‘阳’了,还是说自己没烧得很厉害,还可以坚持把今天的班上完。”栾丽丽说,“有两位护士还是夜班的时候发烧,因为夜班是没有人替的,她们硬扛着撑了一个晚上,等第二天实在撑不住了才回家。”

由于老年人本身免疫力较弱,可能合并的基础疾病比较多,病情起伏大,栾丽丽和同事们的心始终牵挂着患者的病情变化。“最怕听到电话响,说几床的血氧下来了,几床出现呼吸衰竭了,悬着一颗心,根本睡不着。”栾丽丽说。

相互扶持昼夜坚守

挽救病患生命是唯一目的

“新十条”发布以来,在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ICU,“争分夺秒”抢救患者的场景每一天循环出现。医护人员穿梭在患者中,上呼吸机、置管、输液、换药、核对患者信息;诊室内的医生不停地敲击键盘,为患者录入病情、开具处方。他们默契而又一刻不停地维系着ICU这个精密复杂的机器正常运转。

重症医学科主任方卫华介绍,该科室主要收治急危重症患者,而这些患者一般都伴有基础性疾病,因此对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

俯卧位通气是治疗新冠感染的重要手段,可是对于全身插满各种管路的重症患者来说,完成这个动作并不容易,常常需要五六个医护人员共同协助,这不仅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其实,ICU里绝大部分工作都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包括精细化管理病人,以及气管插管、呼吸机治疗、俯卧位通气、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等各种操作。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全体重症医学科人员相互扶持、轮番上阵、昼夜坚守。“近期病人增多,工作强度大,但大家都选择了坚守在岗位上,烧没退就回来上班是常态。”护士长陈柳华说,护士吴翠敏甚至强忍着身体的不适默默坚持,当她注意到吴翠敏的倦容时,才知道她已经发烧了,就劝她回家休息调整,“可她担心自己回家休息夜班没人顶,后面接班的同事要上更长时间的班,太累了”。陈柳华心疼地说:“我们科的仪器多、专业性强,工作强度也更大,都是定岗定人,倒了一个的话其他人就得减少休息时间补上。大家都怕给同事增加负担。”

在ICU病区内,时间流逝得飞快,一场抢救下来他们已经精疲力尽。大家各司其职,目的只有一个——将病患从危重症的死亡线上拉回来。“用我们的专业和能力救助病人,这是我们身为医者的天职,也是我们作为人民军医的担当。”方卫华说。

加班加点不停歇

只为帮助更多患者

“真的很感谢你们救了我的命啊……”在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心胸外科ICU病区里,已经恢复意识的杨奶奶不停地对正在替自己翻身的医护人员表示感谢。

▲心胸外科ICU病区患者感谢医护人员精心照护

70岁的杨奶奶4天前刚从其他医院转过来,当时血氧饱和度只有60%,情况一度十分危急。在心胸外科全体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护下,杨奶奶现在的血氧饱和度已经恢复到正常值,病情稳定。“几个入院的时候情况比较严重的病人,在我们医护团队的努力下,现在生命体征都逐渐稳定下来了。”心胸外科主任郭明介绍,现在病房里,以重症老年人居多,除新冠病毒感染外,本身都有较为严重的基础性疾病,大部分患者无法自理,需要医护团队24小时不间断地悉心照料,不仅要给予各种器官功能支持治疗、气管插管、俯卧位通气、血液净化治疗等,护士们还要不分昼夜地为患者翻身、喂水喂饭、清理大小便,工作强度可想而知。

“护士在病区里忙得团团转,就差没用跑的了,经常七八个小时连上个洗手间的时间都抽不出来,夜班的护士12点下班,加班到凌晨三四点才走是常态,只为帮助更多的患者。”郭明说,“即使是休息,她们也是在值班室里眯一下,就怕有什么突发情况。”

为了减缓医疗压力,高效完成救治任务,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因地制宜优化调整救治流程,做好了相关物资、空间、人力的调配。通过扩容综合ICU病区、扩充病床数量,紧急采购呼吸机、氧气筒、监护仪等急救仪器、医疗设备,同时,加强医联体内联动,并迅速集结后备力量,调配医生护士增援接诊压力大的科室,全力确保所有患者都能第一时间得到精准高效救治。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医护人员以责任和担当坚守岗位,以血肉之躯和病毒赛跑,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