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闽声
标题图
《闽声》11月新刊上市丨隐逸山居,自在生活
2022-11-30 09:31 闽声杂志


图片

图片

1/封面故事

图片

隐逸山居,自在生活

疫情三年,面对种种不确定性带来的焦灼和困惑,一些人们开始选择离开大城市,回归陶渊明式的隐居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跟随节气变化耕种,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获,这些都是很确信的、可预料的事。

图片

陈如山:雾中饮茶的山居日常

文|郑三观 图|程世达

山上的时间过得特别快,等我们聊完天,吃完摘的野果,已经到傍晚。山上天气变化不定,一会儿晴一会儿雨,还有时不时的太阳雨。我们决定趁着天亮下山。我依稀记得,去岁那次下山的路上,雨已经散尽,路面有点湿,远处层层叠叠的山峦还勾搭着几团绵雾。这次并没有雾,但我坐在车上依然感觉好像刚远行回来,又似乎才要出门。

我不知道要去往哪里,但知道要出行。

图片

林新:有一小 院,进退自如

文|程香 图|程世达

林新身上的特别之处在于,他游离于文气生活与接地气的商业之间。

他位于福州市区的工作室藏于高楼中,满足办公需求之外,他精心布置了茶室,并在小小的阳台铺上石子,拉上竹帘,巧植了菖蒲、苔藓和蕨类植物,日日亲自打理,细心养护。

图片

“秋冬乡下多雨天,院子里的光线总是影影绰绰,听雨从屋檐落下地声音,眺望远处的绿竹青山,尽是满眼的绿意。我寻思着过阵子便是菊花的时节,而我尤其喜欢酱红色的那几丛,也因此对它们格外关照。这回好好修修剪剪还略施农家肥,期待开花时,可以和家人朋友们一起在院子闲聊赏花茗茶。”

图片

小院独居杂记

文|林新  图|程世达

秋冬乡下多雨天,院子里的光线总是影影绰绰,听雨从屋檐落下地声音,眺望远处的绿竹青山,尽是满眼的绿意。我寻思着过阵子便是菊花的时节,而我尤其喜欢酱红色的那几丛,也因此对它们格外关照。这回好好修修剪剪还略施农家肥,期待开花时,可以和家人朋友们一起在院子闲聊赏花茗茶。 

图片

长居山野,自由生长

文|郑三观  图|程世达、程香

正对吧台的窗口是即将被时间染色的山景。红的、黄的、绿的,层层叠叠在一个山头。

一杯咖啡喝完,日头逐渐西斜,其弈的女儿午睡醒来,几声哭喊立刻引得其弈下楼抱走,生怕吵醒弟弟。不久后,我们转移到一楼,其弈带着女儿开扭扭车,3个月大的小儿子也睡醒了,由其弈太太知音抱着从楼梯走下来,母子俩很自然地坐在秋千上随性摇晃。那个片刻,时间过得很慢,仿佛静止下来,我们几个闯入者像看电影一样,看着他们一家子互相玩闹,内心舒畅无比,也非常感动。

图片

图片

画家石桥和他的瓜山小屋

文|郑三观  图|程世达

看山间的颜色,看花鸟虫蚁,看远处的福州城。他的作品色彩丰富,有时晕开犹如彩霞照见山间万物,有时候寂静犹如晨曦鸟鸣山间又不失生动。

山里的颜色成就了他的印象山水,也给了他的花鸟画无尽的素材。树木,每时每刻姿态不同,同一株草,今年的姿态和明年的姿态又是完全不一样。石桥指着青石阶旁一株,这是他每年固定都要画上一画的好友,一边画画一边对话。对话就是画画。

但是这山间,真是画不尽,山间的故事,也是讲不完。

图片

山有节奏,风有记忆

采访|柳虫子 摄影|程世达

谈起山的种种,梁峰平和的语调里总会透着愉悦,让人想起汪曾祺谈各地美食时应该也是如此津津有味,连探索的那股劲都如出一辙。山自然也不会辜负梁峰的用心,再熟悉些,他已然能感受到山的节奏,两者似乎成为了非常默契的知己,盘旋于山路上时,他觉得有种被山“带着”的感觉,让他放心地将自己交出去,惬意享受放松时刻。

图片

图片

一个茶人的山居日常

文|程香 摄影|程世达

这座院子,是他对东方生活的美学巡礼。方寸之庭,有四时之景;芥子之院,藏须弥之境。庭院之美,细致如春风,静穆如秋叶,它无处不在,它以草木之姿,以树石之态,镶嵌我们生活的缝隙,如此,纵有寒冬岁月,也能温暖如春。


2/清新福建

SPECIAL REPORT

图片

图片

跟着《那山那海》

打卡福建同款“那景”

文|温小榕 摄影|陈世强等

《那山那海》拍摄期间,恰逢2020年中国(福州)国际渔业博览会举办,剧组人员专程去了位于仓山的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拍摄了剧中渔业交易的戏。

剧中满满的福建元素,主要是在福建福州、宁德拍摄的,涉及连江、罗源、长乐、马尾、仓山等地的数十个场景;足迹遍布连江县晓澳镇、筱埕镇、安凯乡、黄岐镇等乡镇;还有江筱埕镇南山村和逻迴村、安凯乡奇达村、连江尚德中学游泳池等为主要取景地,让我们跟着央视“王牌”电视剧,一起打卡同款取景地。

图片

图片

宁德洋头村,山水秀美的浪漫之地

文|孙文 摄影|风光小白Sijin

走进洋头村,犹如走进与自然融合的诗画中,悠然自得。行走其中,你会发现,村中全部是青一色土木结构或砖木结构的老房子,大部分是明末清初建成,窗棂、门框雕花工艺或人或禽栩栩如生,还有那泛白的木门,凹陷的门槛让人犹如回到了从前。

图片

罗源:畲乡风情尽显

文|孙文

剧中渔排的部分戏份在鉴江镇井水村拍摄。井水村藏身半岛,三面环海,是福州最北渔村。村前是大海,村后是大山,石径缀着石房,连成一个石头的世界,海上牧场随海浪上下起伏,浓浓的渔村风情扑面而来。却曾因交通闭塞,盘山公路九拐十八弯,被人称为“山沟沟的海边边”,不为外人所知。

井水村利用山海资源,努力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在“天涯海角”唱响乡村振兴之歌。废弃房屋被建成了各具特色的民宿、村民也在旅游旺季做起了餐饮。据鉴江镇党委领导介绍,目前围绕井水村的石头山,已开发提升了一线天、风动石、摩崖石刻等特色旅游线路。同时,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井水村启动海上牧场渔旅融合项目,总投资3500万元,建设集住宿、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海上渔排旅游基地。

图片

你看你看,连江的海

文|秋风

赶海是晓澳一带渔民古老而传统的一种生产劳作方式,至今延续有近千年的历史。每天当海水退潮露出大片滩涂时,有数不胜数的海洋生物来不及随海水退走留在了滩涂上,这时便是渔民大显身手的时候。这里虽然没有霞浦滩涂的名气大,但其滩涂之美,赶海之壮观,海水之清澈湛蓝使每一个到过这里的摄影师都赞不绝口、流连忘返的。

图片

福安的葡萄和海鲜,奏出渔舟唱晚

文|大海 摄 |郭建平 

这是一个有着悠长平静海岸线的渔村,没有匆匆步履的喧嚣,人们在这里过着世外桃源一般的生活。重峦叠嶂的闽东沿海丘陵,像宽厚有力的臂膀一样,将溪邳村环绕其中,成为它的避风良港。

“上无片瓦,下无寸土”。或许你曾听闻过这里是一个小渔村,或许你了解过这里的“艰苦”,见识过这里的“荒凉”……但是现在,它“变”了。告别了“以船为家,终日漂泊”生活的溪邳村,以留住“乡愁”记忆为主题,营造出整洁、有序、温馨的村庄环境。这些年,溪邳村村庄面貌焕然新生,村居生活蒸蒸日上。


3/乡土

图片

图片

闽清古厝的细节之美

文|李熙慧 图|受访者提供 

闽清处在闽中大山带戴云山脉和闽北山带鹫峰山脉的交接地段,地势群山连绵,丘陵台地镶嵌其中。从地域上,这里的民居算是闽东民居的一部分。建筑师黄辉是福州人,在福州市建筑设计院就职,他这次在闽清古厝的调研时间为2022年7-10月,主要去了坂东镇,塔庄镇,三溪乡,下祝乡等4个乡镇,一共考察了80栋的古厝。

每一栋古厝都有自己的特点,共同之处是强烈的视觉特征是弯曲的风火墙,也就是马鞍墙。墙是曲线的,优美生动,随着屋顶的高低而起伏,犹如腾飞的龙,勾勒出建筑的左右边界,无数条粉白的风火墙波浪般起伏,又仿佛万马奔腾,千龙竞渡。


4/当代东方

EXTRATERRITORIAL

图片

图片

图片

秋收茶会:在山谷,为稻田礼赞

文|HUA 摄影:芮晗婷 

一如过境的风,无非是力和相对的力。在所有的仪轨中,我们自我约束的同时亦是自我庄重,仰观宇宙之大,沧海中的那一粟,千万次的坠落,才得以以饱满成熟的姿态在大地站立。

中国是稻作历史最悠久、水稻遗传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1.4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学会了如何依靠耕作稻子果腹。饥荒离我们并不遥远,珍视赋予我们能量的食物,是对大地母亲最好的恩谢。

图片

图片

品味京都茶寮的雅室与美器

茶寮,明代杨慎在《艺林伐山·茶寮》中描述:“僧寺茗所曰茶寮。”原是寺院内品茗的小斋。茶的原始属性是药物,具有清凉降火、消除疲劳、止渴等功效,作为植物,茶叶也富含营养,所以,在古代的早期,茶饮是药食同源的,一般采用“研末煎煮”的方法服用。

日本茶道,吸收了唐宋茶文化特点,内容相对繁琐,礼仪庄重。侧重于外在的环境造设和仪式感,以衬托心境,激发的是一种“由外而内”的修行。


5/专栏

图片

图片

锦绣堆/

莆阳进士传奇

文|黎晗 摄影|蔡昊

唐代莆阳进士中有陈峤、陈淑,陈淑系陈峤堂侄。陈峤、陈淑之祖是唐初莆田县令陈迈。陈姓是莆阳第一大姓,细察并非如现代族谱所言,皆为陈迈之后。如五代梁朝进士陈沅,有文史学者考证其先祖并非陈迈,而是陈迈的同胞兄弟陈遇。

陈遇在唐末奉朝廷“七姓渡江佐王”之命,由河南光州入闽。有意思的是,他的后代有幸与陈迈的后代一起,在莆阳大地上共同缔造了“光州陈氏”的传奇:其一枝陈沅之后,到了宋代,有多人中了进士;另一支皇祐元年(1049)进士陈公言和他的儿子、孙子,在北宋创造了“三世五进士”的传奇。

图片

南闽笔记/

鹭江道的百年繁华

文|萧春雷 摄影|蓝情

一座城市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空间形态和结构。明代,厦门城是永宁卫下面的中左所驻地,海防重地,所以坐落在扼守厦鼓水道边的高地上。封建时代,城市是围绕着权力——官署——展开的。厦门古城先后成为明中左所、清水师提督府、民国海军司令部所在地,是厦门最高权力机关。清兴泉永道迁来较迟,也只好依附在城外现中山公园内。所以厦门的早期历史,与鼓浪屿、鹭江道没有什么关系。

图片

福州风物记/

橄榄:福州人舌尖的偏爱

文|林叶

与福州更为显贵的水果特产——荔枝、龙眼等相比,橄榄更平民,也低调。或许是没有如荔枝那般有杨贵妃那样惊艳浪漫的故事加持,或许是它的样貌也不够惊艳,历代文人墨客为他废的笔墨也相应偏少。可毕竟它出现的历史这么长,翻一番史书,依然有着值得一说的诸多往事。

中国栽培橄榄的历史,至少有2000多年。到三国时期,东吴沈莹著的《临海异物志》中就明确记载到福州已有栽种橄榄:“……橄榄出晋安侯官界(今福州)”。到了唐,橄榄就已经成为福州送给皇帝的贡品之一,“福州长乐郡……土贡蕉布、海蛤、文扇、茶、橄榄”(欧阳修《新唐书》)。进贡让橄榄名声广播,天下人都知道了福建人钟爱此物,“闽中尤重此味。云:咀之香口,胜含鸡舌香。”(刘恂《岭表录异》) 

图片

图片

橙色/

动人心魄:辽宁山野的万千枫情

文、图|黄橙

如果说岁月给了秋天颜色,那么枫叶无疑是秋日里最绚烂的一种。然而,在辽东,漫山遍野的九角枫、五角枫、红叶李、拧筋槭……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构成了令人眼花缭乱的斑斓世界。走在深秋的红叶之路上,每个生命都成了中国山水画卷中最美的点缀。


— 更多高清内容

请订阅《闽声》2022年11月刊 —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