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厦门
标题图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特约评论员杨禹作客嘉庚大讲坛
2022-11-27 21:39 厦大新传说

11月25日下午,中国发展改革报社副社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特约评论员杨禹作客嘉庚大讲坛(第27讲),在厦门大学南光二4楼报告厅以《向着伟大复兴 知重负重再出发——党的二十大精神解读》为主题,为师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课,分享了自己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角度和方法,以及近30年从事新闻工作的经验与体会。

图片
图片

如何读懂二十大报告?

杨禹用评论员的方式提炼概括要点!

从“十个立足”出发,以“十个一”入手,并牢牢把握好贯穿于其中、统领性的“两个一”,是杨禹总结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要点,也是二十大精神的体系与框架。杨禹带领着在座师生,结合党史,对比重要论述的发展,从“三个务必”、“三件大事”、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等多个方面,对党的二十大的精神展开全面系统又突出重点的梳理与解读。

图片

我们应该如何生动地读懂党的二十大报告?杨禹指出,可以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足迹来理解和把握。

去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走访了丹江口水库的邹庄村,动情地感谢当地村民以及南水北调工程沿线40多万搬迁移民的群众,关心村民们搬迁以后的生活。杨禹指出,这就是“坚持人民至上”背后的故事。同时,他梳理了十个视角来帮助大家理解把握“坚持人民至上”的深刻内涵。

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北京国家速滑馆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如果该技术可以在市场上大范围推广应用,氟利昂的使用将会大量减少,为实现全人类的碳中和做出贡献。

党的二十大后,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强调的延安精神、红旗渠精神等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新征程上向着伟大复兴,知重负重再出发的精神力量之源。

杨禹总结了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地方考察深意的三个学习方法:“连点成线”“由点及面”“点会结合”。此外,他还凭借经年积累的专业素养和高度敏锐的政治素养,总结了从“两个角色”看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从“六个维度”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危与机等独到的解读角度。“大家再去读二十大报告、看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可以用评论员的方式把要点提炼概括出来,相信你更能够把握住其中相互贯通的深层关联。”

图片
图片

感悟新闻事业的美丽!

杨禹与新传同学们亲切对话!

自1993年起,杨禹已经从事新闻工作近三十年。杨禹回忆了自己从经济专业出身到踏上新闻事业的经历,从深入一线采写报道,到出镜新闻直播间发表评论,再到立于社交媒体上铿锵发声,杨禹深感新闻事业的美丽。他将这种美丽概括为十二组词:现场与思辨之美,锐度与均衡之美,正义与平视之美,冲刺与长跑之美,传承与创造之美,冷静与深情之美,协作与独行之美,广博与专注之美,洒脱与严谨之美,艰辛与享受之美,收获与遗憾之美,积淀与青春之美。

图片

而后,杨禹与同学们展开了亲切交流。

2022级硕士尹江滕同学:老师您好!在当下媒介环境巨变的情况下,您认为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呢?

杨禹:我觉得最核心的一个能力就是学习。无论是报社的记者,电视的主持人、评论员,还是自媒体创作者,新闻人如果放弃了学习或者疏于学习,将会迅速在工作岗位上掉队,对新闻人来说,比别人更快、更全、更敏锐地抓住关键点,是做这份职业的基本能力,而这是需要不断锤炼的。

2021级博士吴昭千梦同学:杨老师您好!您刚才也提到了乡村振兴,您觉得除了直播助农外,我们还有哪些路径可以助力乡村振兴呢?

杨禹:推进乡村振兴,除了直播助农这个直接的方式,我认为还可以通过媒体报道,将某个地方、某个局部乡村的优秀示范做法传播推广出去,让其他地方在借鉴学习中惠及更多的百姓。媒体最大的责任,应思考如何对乡村振兴长期、持续关注。

厦门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青年宣讲员雷炜:杨老师,对我们青年宣讲员来说,关于如何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宣讲,您有什么建议或寄语吗?

杨禹:第一,一线的宣讲员一定要精准深入地读懂和把握会议精神;第二,在宣讲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把报告、文献中的语言表达转换为身边公众更易听懂的表述。

图片

本场精彩的思政课让在座师生们受益匪浅,印象深刻。大家纷纷发表感言:

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曾铮:杨禹老师的讲座是三堂课的有机结合。一是深入浅出的理论课,杨老师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深度,运用思辨的逻辑思维,生动地解读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二是生动活泼的思政课,杨老师的讲座深刻体现出新闻人对新闻事业的热爱以及浓烈的家国情怀,为同学们未来走上新闻岗位树立了榜样;三是极具美感的示范课,杨老师扎实的理论功底、严格的专业训练在讲座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新闻传播学院2021级硕士生王梦思:杨禹老师用清晰简洁、对仗工整的语句,提纲挈领地为同学们阐释了党的二十大精神,最有感触的是杨禹老师介绍的学习方法,比如对比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不同时期的报告之间的差异,联系习近平总书记的走访考察活动,让人更好地理解二十大报告和二十大精神,备受启发。另外杨禹老师的专业素养令人佩服,讲座全程谈吐清晰简练,娓娓道来,非日积月累的专业训练不能成,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新闻传播学院2021级本科生李可彤:听完杨禹老师的课,最大的启发应该是从更多角度和方式认识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将理论运用于自身实践。比如对“斗争精神”的认识。斗争不只是与困境斗争,能够敢于及时抓住机遇是斗争精神,与自我的惰性与短板斗争也是斗争精神。对“危”与“机”这一矛盾也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危机中可孕新机,变局中可开新局,居安思危亦可积极进取。前途光明,任重道远,知任重,愿负其重,砥砺前行。

新闻传播学院2022级本科生王亦龙:我觉得杨禹老师的课有两大特点:一是体会深,杨老师讲课深入浅出,不仅仅是对二十大报告原原本本地学,更重要的是他对二十大报告中的每一个句子中都有自己的深切体会,把个人所见所闻所思融入了讲解中,解读的内容更让我共情;二是逻辑强,杨老师非常擅长总结和归纳,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切入点,对二十代变化及展望做出有实践意义的阐释。杨禹老师的新闻情怀也给了我更多前进的动力!

图片

嘉庚大讲坛是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全力打造的高质量学术讲座,自2020年开设,至今已邀请资深教授、长江学者等一批重磅嘉宾开展了27场讲座活动,深受广大师生好评。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