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11月22日讯(记者 沈琳 通讯员 谢珊婷 龙佳欣 阮榕)11月20日,莆田学院“时光小分队”来到闽中革命的摇篮圣地、南方八省十五块红色游击区之一的涵江区大洋乡,挖掘院埔村老游击队员叶玉珍、崇兴村老交通员邱庭灶的红色故事,运用文字+声音+影像等全媒体方式,助力革命老区村的乡村振兴。
大洋乡地处涵江区北部山区,是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闽中支队司令部所在地,为配合南下大军解放闽中作出了突出贡献。这块红色大地上留有革命先辈们艰苦奋斗的旧址和精神遗产,拥有宝贵的闽中红色记忆。
大洋乡院埔村位于涵江区西北部北面,村里保留着明代古建筑隆兴院,历史悠久,不仅是第八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闽中革命遗址之一。崇兴村位于福清、莆田、永泰三县市交界处,旧时为兴化府通福州之交通要道。这里有闽中游击队的基点村灯炉寨,闽中司令部联络站兜率寺,闽中支队司令部驻地旧址,是革命老区村。

当天上午,在院埔村,莆田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莆田市民政局、莆田市老区建设促进会联合莆田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共同举办了2022年“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弘扬革命文化”党史宣讲活动进乡村活动。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四级调研员雷美莲、“莆田市新时代大学生宣讲团”成员沈建平,为院埔村村民们分别作了“莆田解放”和“革命五老事迹”的专题宣讲。
随后,一行人前往叶玉珍、邱庭灶家中,慰问并采集红色记忆。
如今已经99周岁的叶玉珍老人身着藏蓝色中山装,在家人的帮助下,断断续续回忆起参加解放战争的点点滴滴。

1948年8月,25岁的叶玉珍已有两个儿女,彼时他瞒着妻子参加革命,为闽中游击队送信、站岗、擦枪、剿匪。利用身材瘦小的优势,一次次假扮乞儿在大洋和新县之间成功来回跋涉送信。彼时家中条件艰苦,妻子希望他能够回家务农补贴家用,但他依旧坚持投身革命。
得知小分队一行的到来,邱庭灶从大洋村出发,带领大家一同到达崇兴村闽中支队司令部驻地旧址,为小分队讲述那段烽火岁月。87岁的邱庭灶身体硬朗,精神矍铄,记忆清晰。他说,自己的家乡革命老区基点村灯炉寨,是他革命之路的起点。


据邱庭灶讲述,他的外婆、母亲都曾参加革命。受她们的影响,邱庭灶与家中的三个哥哥一样从小就心向革命,1949年2月,他们一道参加了革命,成为交通员。冒着生命危险翻山越岭,他多次为游击队送情报,经历生死考验。

当天,“时光小分队”还采访了院埔村和崇兴村的乡村振兴推进情况。这是“时光小分队”开展的“携手革命‘五老’,追寻红色记忆”公益项目暨“全媒体传播助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第六站活动。
莆田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台籍教授林保成博士是第一次参加“时光小分队”的公益行动,他说,活动鼓励年轻人去寻找历史的根,探寻先人走过的革命之路,让年轻一代更了解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
对“时光小分队”的采集对象,雷美莲她如数家珍。“每一位五老,都是党史的活资料,是宝贵的资源。”雷美莲说,这群大学生,真正地深入田间地头,去挖掘、记录这些红色故事,对党史资料的收集整理,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