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
福建师范大学张淼和陈炳华等人
关于茫荡山丹霞兰的研究成果
在最新一期的国际植物分类学权威期刊
《PhytoKeys》上发表该研究表明
在南平发现的茫荡山丹霞兰
是中国丹霞兰属新物种
它填补了丹霞兰属植物
在福建分布的空白
▲期刊截图
丹霞兰
丹霞兰最早于2013年在广东丹霞山被发现并由此诞生了中国特有属——丹霞兰属。该属系菌类寄生型,与武夷山有分布的宽距兰属亲缘关系紧密,此前仅发现丹霞兰和井冈山丹霞兰两个物种,野生种群数量均十分稀少。
今年4月,福建茫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在延平区茫荡山野外巡护时,发现了丹霞兰属另一新物种,其种群数量也极少。
▲茫荡山丹霞兰(吴旺 摄)
参与该研究的福建师范大学副教授陈炳华:
茫荡山丹霞兰的发现丰富了世界兰科植物基因库,为兰科植物中菌类寄生类群的进化研究提供了新证据,对兰科植物多样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茫荡山丹霞兰特写(吴旺 摄)
陈炳华介绍,相较于丹霞兰和井冈山丹霞兰,茫荡山丹霞兰唇瓣上的“Y”字形胼胝体的“Y”字不明显,先端仅有3个齿突,正面有3个明显的紫红斑点,花粉块扁圆形、大小相等。分子数据表明,其叶绿体基因组特别小,进化快。
▲茫荡山丹霞兰墨线图(蔡沓栗依据模式标本和彩色图片绘)
“兰科植物对生态环境要求极高。”陈炳华说,“茫荡山丹霞兰的发现,是长期以来南平重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结果,进一步表明了南平优越的生态功能和显著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
▲茫荡山
▲茫荡山 (林海 唐善俤 摄)
▲科研人员在茫荡山科考
延伸阅读
茫荡山丹霞兰只是今年在南平发现并公布的10个新物种之一。这10个新物种分别为茫荡山丹霞兰、修大戟、璞云舟蛾、武夷山卷柏、武夷林蛙、多形油囊蘑、无凹带蜉金龟、武夷山毛泥甲、武夷山诺襀、三叉诺襀等。其中,后8个新物种发现于武夷山国家公园。
▲武夷山国家公园 (林辉 梁天雄/摄)
去年10月12日,武夷山国家公园成为我国首批设立的五个国家公园之一。此后,南平在已有1400多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地的基础上,又划出面积4000多平方公里的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先期谋划启动总投资近400亿元的93个项目,实施更全面、更完整、更系统的保护。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国家公园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专家、厦门大学教授李振基说,“除了新物种,我们在武夷山国家公园的原始森林中还发现了大面积铁杉林、鹅掌楸种群以及冰川遗迹,在茫荡山发现了数以千计的伯乐树种群。这些发现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内涵,令人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