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报
标题图
手动点赞!厦门一地铁站凹造型,竟是为树让路……
2022-10-27 15:19 厦门日报

在厦门

有这么一棵古榕树

今年两次得到市民的关注

第一次是今年6月

它倒伏在连日的降雨后

第二次是前日

它出现在网友“Amoy会飞的辉”的镜头中

引发网友的点赞和热议

图片

注:厦大医院,应为厦大医学中心。

一棵古榕树

何以如此牵动着厦门人的心?

因为,古树名木

是厦门人的“绿色生态福利”

这抹绿意蕴藏着这座文明城市的温度

图片

01

为避让古榕,地铁站“变形”

两次得到关注的古榕树

今年树龄已137年的它

矗立在一处呈凹状的围挡中

树身缠满防止水分流失的“绑带”

三条主杈用三根柱子牢牢顶住

树脚下红褐色土地

与周遭的水泥沥青路面

呈现出鲜明的对比

图片

地铁3号线南延段厦大南门站为古榕树让路。(厦门日报记者 许秋珩 摄)

厦门轨道集团设计管理部经理张竹清说,线路规划之初,这棵古榕树就备受关注。“它在这里100多年了,当时厦门市地铁办、轨道集团一致决定,地铁建设要为古榕树让路。”张竹清说。

之后,多部门围绕古榕树保护,对厦大南门站进行设计调整。今年8月底,项目部正式进行施工围挡搭设,对古榕树进行了保护性避让。

图片

厦门日报记者 许秋珩 摄

这对该段工程的建设成本和工期都带来一定影响,不过,轨道集团3号线南延段工程副指挥长钟定峰说,这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是在传承、守护城市的“绿色文脉”。

这是一个“为树让路”的故事

同时,围绕这棵榕树

还有一个“全力救治”的故事

今年6月,在绵延多日的阴雨天气后,地铁厦大南门站附近的这棵古榕突然倒伏,勘察发现患有“根腐病”。市绿化中心副主任洪跃龙介绍,市、区级绿化部门调集专家介入抢救,两个月前,它已萌发新芽,恢复情况较好。

图片

今年6月,地铁厦大南门站附近的古榕突然倒伏,图为当时现场情况。(资料图)

另外需要一提的是,同样是今年6月,在前埔社区倒伏的一棵307岁的“地标”榕树,目前也渡过了最难关。

图片

今年6月,前埔社区前村一棵307岁的老榕树突然倒伏,擦碰旁边三栋建筑,图为当时现场情况。(资料图)

02

曾厝垵附近,“路中树”成一景

在开发建设中尽力保护古树名木

是厦门的城市基因

20世纪90年代,厦门修建环岛路。曾厝垵附近的一棵大榕树得到妥善保护,成为“路中树”,之后成为一道独特景观。

图片

位于环岛南路上、曾厝垵渔桥附近的一棵大榕树,是厦门较早出现的“路中树”。(厦门日报记者 许秋珩 摄)

类似案例近些年并不少见,如吕岭路宝龙一城路段,一棵榕树让4车道“先散后聚”,令过往司机印象深刻。

图片

位于金山路与吕岭路交汇处、宝龙一城附近的“路中树”。(厦门日报记者 许秋珩 摄)

前不久,湖里区金山街道五通社区下边社文物建筑张文裕宅进行平移,因一棵古榕树,原本直线平移的搬家路线改为“U”形,建筑物多走了40多米,还增加了一次“转体”。

图片

“古树名木,展现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风貌、承载人民群众对城市的美好记忆和深厚感情,是厦门‘高颜值生态花园之城’的瑰宝,值得守护。”市市政园林局相关负责人说。

翻开《厦门古树名木》画册,树龄超过500年的一级古树66棵,树龄在300年-499年的二级古树312棵,100年-299年的三级古树1390棵,另有名木20棵。总计1788棵登记在册的古树名木,几乎每一棵都有一段饱含历史文化的故事。

图片

在同安大轮山南麓有一株800多年的古榕,耸立于梵天禅寺后山,传为朱熹所种,当地人称“宋榕”。(厦门市绿化中心供图)

世界文化遗产地鼓浪屿有151棵,是全市古树名木密度最高的区域;全市记载在册的最古老树木位于翔安——树龄已有1300多年的“公婆樟”, 被当地奉为“树神”。

图片

公婆樟位于翔安区新圩镇后埔村,两棵树龄超过1300年的樟树是厦门市记载在册的最高龄古树。(资料图/摄影:李毓琳)

自然灾害、病虫害、人为因素

是影响古树生长的三大问题

为了更好地保护古树名木

厦门进行了很多探索和创新

从2013年开始,厦门市建立古树名木管理信息系统;2018年8月1日起施行《厦门经济特区园林绿化条例》、2021年6月制定出台《厦门市古树名木养护技术标准》,明确相关标准;2021年,全市古树名木用上了GPS定位,信息纳入一体化平台和“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对古树名木的生态环境、生长发育状况和保护现状进行动态监测和管理。

图片

鼓浪屿上的绿植覆盖。(厦门日报记者 王火炎 摄)

一线人员更是倾注心血。在曾厝垵的大榕树下,市交通局公路中心文曾公路站站长吴瑶平说,日常养护常见一种名为“朱红毛斑蛾”的害虫,“榕树特别高,为能够及时发现虫害,巡查中,我们用望远镜观察榕树。”他说。

03

创新探索,挖掘古树名木价值

与保护同等重要的

是发挥古树名木的价值

如今

通过探索“一树一策”“一树一园”

“一树一景”“一树一故事”

厦门充分挖掘古树名木的文化、生态价值

共享保护利用成果

截至2021年,我市共建古树公园90多处,范围遍布6区,成为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抓手。

图片

在穆厝社入口,一株385岁的古榕郁郁葱葱,以它为主角建起了“口袋公园”。(资料图)

即便不是古树名木

也有很高的“树权”

厦门山海健康步道云海线(东西向健康步道)项目的建设者、厦门市政集团开发公司王摩西说,步道建设中,线形难免与树木重叠。他们在步道的钢格栅地板上预留出孔洞,既保护了林木、又提供遮阴功能,巧妙体现出“生态之道”的内涵。

图片

据山海健康步道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现场图,可见有几棵树“长”在了步道桥里。这样处理,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林木和山地的破坏,既保护生态,又使其成为特色。(资料图)

王摩西说,预留孔洞让施工更复杂、难度更大、成本更高,但有着长久的价值:“穿”步道生长的树木,也成为一景,让人们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厦门市绿化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我市现有登记在册的古树名木1788棵,树龄超过500年的一级古树66棵,树龄在300年-499年的二级古树312棵,100年-299年的三级古树1390棵。另有名木20棵。

论数量,榕树是“大哥”:我市古树名木树种共45种,主要有榕树、杧果、马尾松、樟树、秋枫、黄连木等。其中,榕树1394棵,占总量的77.9%。

图片

行走在鼓浪屿,古树名木各自成景,与旖旎的自然风光、形式多样的建筑景观相映成趣。(唐光峰 摄)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