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消
息
近日
第16届维尼亚夫斯基
国际小提琴比赛决赛
在波兰的波兹南落下帷幕
21岁厦门小伙
翁卿翥(zhù)
荣获第三名
创造了自该赛事成立以来
中国参赛者的最佳成绩
中国驻波兰使馆
向翁卿翥及入围正赛的中国选手
发文表示热烈祝贺
在该项赛事87年的比赛史上
翁卿翥
是首位进入决赛的中国籍选手
也是截至目前唯一一位
在该比赛中获奖的中国籍选手
在维尼亚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
的决赛现场
翁卿翥演奏的曲目是
维尼亚夫斯基《第二小提琴协奏曲》作品22
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作品77
他手中的这把小提琴
由德国Musikleben基金会提供
是意大利制琴师朱塞佩·加利亚诺
制作于1785年
你是不是也迫不及待
想一饱耳福了呢?
别着急,这就奉上
值得一提的是
就在今年7月底
在另一场神仙打架的大赛中
翁卿翥也大放异彩
赛场上,翁卿翥全身心投入其中。
他获得
巴赫国际比赛
小提琴/巴洛克小提琴科目第二名
这也创造了中国选手
在此项比赛该科目的最佳成绩
输赢之外,还有人生
一起来看看翁卿翥的成长故事~
“他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起来了”
翁卿翥出生于厦门
在鼓浪屿度过了童年
并开启小提琴学习生涯
曾就读于厦门市音乐学校
与生俱来的乐感+勤学苦练的品质
“他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起来了,
闪闪发光!”
厦门市音乐学校老师黄伟廉
这么评价自己的得意门生
小时候的翁卿翥琴艺就很出众
黄伟廉依然记得
在一次全国小提琴比赛中
当翁卿翥演奏完
连评委都站起来为他鼓掌
黄伟廉与翁卿翥合影。
与鼓浪屿有着不解之缘
11岁就举办独奏音乐会
翁卿翥的父母有个绰号,叫“Air夫妇”,他俩原本生活在浙江,有一回来鼓浪屿,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静谧安宁的岛屿。于是,1998年搬来鼓浪屿生活,还曾在番婆楼开了一间名为“花时间”的咖啡馆。翁卿翥就出生在这个浪漫的音乐之岛。
翁卿翥的妈妈任中亚是一位作家,出了好几本关于鼓浪屿的书籍。“在鼓浪屿出生并成长的孩子,音乐细胞可能会多一些。”她笑着说,虽然怀孕时常听莫扎特的音乐,但从没想过孩子和音乐这么有缘分,鼓浪屿滋养了他的音乐天赋。
她还记得翁卿翥11岁那年,在鼓浪屿音乐厅举办首场独奏音乐会,小吃店的老板、鱼丸店的伙计、楼下邻居等,这些似乎和古典音乐搭不上边的人也都向翁卿翥表示祝贺。言语中,透露着他们对音乐的尊重。
十多年前,在花时间咖啡馆,菜单上可以“点”——让翁卿翥用小提琴拉上一曲,付费一元、三元不等,这些营收则成为翁卿翥之后带去学校参加公益活动的小基金。“一眨眼咖啡馆里的小男生就拿了国际大奖了。”不少知道获奖喜讯的人感慨。
小学毕业后“无学校成长”两年
选择开始一件事就不轻易放弃
任中亚夫妇俩对儿子学琴就一个原则,“选择开始一件事就坚持下去,除非不喜欢了,否则不要因为其他原因,比如累,而放弃它。”这么多年来,翁卿翥也从没有丢下小提琴这个“伙伴”的意思。
但在学习音乐的道路上,翁卿翥其实也有那么一点“不本分”。2009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小,2012年凭借优异成绩直升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但他放弃了学校“制式教育”,小学毕业后尝试自主学习的“无学校成长”。也就是说,从11岁到13岁,他不上学,就在家——在花时间咖啡馆里和父母“混”。
说是“混”也不对,毕竟休学的两年间,翁卿翥先是在鼓浪屿音乐厅举办“无域”个人首场独奏音乐会,2013年9月又在厦门大学的音乐厅举办了“上弦”个人独奏音乐会。
那时,他已经打算去古典音乐氛围浓厚的德国留学,在家也没闲着,学小提琴、学德语......翁卿翥学语言也很有天赋,他语感很好,又觉得德语的韵律和音乐相通,学习进度非常快。两年间,他还把自家咖啡馆的书都看了一遍。
为什么宁愿让翁卿翥放弃直升上音附中的机会,回鼓浪屿休学两年?任中亚的回答是,国内一些音乐院校的孩子,报名参加一个比赛,很长时间可能只练习几首比赛曲目,练到最后,有些孩子的确在技术及音乐处理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有些也的确在比赛中拿到了好成绩,但曲目量因此受限。“对音乐的热爱,我怀疑也打了折扣。”她说。
在德国跳级“跨界”拿奖
从不为了比赛把生活变单一
2014年秋,翁卿翥踏上了去德国的音乐学习之旅,师从汉诺威音乐学院教授克里兹多夫·维格奇恩。
在学习文化课程的歌德中学,翁卿翥在两个英语比赛中相继获奖。不仅如此,他还跳级——从八年级跳到十年级,作为十年级学生就可以考大学本科了。跳入十年级后他参加德国数学比赛,成绩据说是歌德中学建校以来得分最高的,而德国全国获得同样及更好成绩的只有11名。
在学习音乐方面,最大的不同是没有考试,平时的任务就是学。要去比赛,曲目可以自己定。但不把比赛作为学习的唯一目的,只是视作学习过程的一个事件,不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备赛曲目上,不只演奏有把握的老曲子,不放弃对新曲子的学习。翁卿翥平时演出机会很多,从班级音乐会,到走出音乐厅的社会演出,他在一次次的实践中成长。
旅居德国8年,13岁少年长成了翩翩青年才俊,此次在第16届维尼亚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中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绩。他却从不为了某一个比赛,把生活变得单一。在赛场和舞台上经常拉着拉着,灵感来了就会来个即兴,而不会为了求稳,只展现练习时设定好的“套路”。这样的冒险,有时对了,有时错了,但他并不打算改变自己。
“我不会太依赖我的老师,因为我知道自己有这个能力,也必须依靠我自己。因为到头来我才是那个拉琴的人,是那个最后的发言者,我有最后的决定权。”在音乐学习上,翁卿翥是这么想的。
因为疫情,翁卿翥已经三年多没回到家乡厦门。今秋在欧洲还有忙碌的演出日程,他在远方也依旧挂念着,给予他最初养分的鼓浪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