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茶道
标题图
新刊 | 秋韵,以户外茶席的名义
2022-10-17 14:34 茶道CN

《茶道》2022年10月刊  (总第98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更多详细内容请订阅《茶道》杂志)

独家阅读

图片

秋韵,以户外茶席的名义

秋天又是硕果累累的季节,经过了春耕夏耘,还要为冬藏做足准备。秋收的意义不仅是收,还要总结梳理。一杯芳醇的茶,让人沉静,更是对自己最好的犒劳。秋日胜春朝,以户外茶席的名义,享受这个季节。

图片

山水为席坐饮茶 

——古代户外茶事与茶生活

明代朱权说:“凡鸾俦鹤侣,骚人羽客,皆能志绝尘境,栖神物外,不伍于世流,不污于世俗。” 除雅室精舍外,山水、林泉、庭园、乡野皆是天然的茶空间。 

不论春夏秋冬,不论阴晴雨雪,一碗茶,带来的不只是身体感官的愉悦,亦是心灵与自然的和鸣。山水为席坐饮茶,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图片

秋分·七里稻香

“天地顺而四时当,民有德而五谷昌。”山谷里的风,捎来竹林的清泠,一层层掀起田里的稻谷。金色的浪花,在光里闪亮。熠熠生辉的谷穗,是沉甸甸的收获。

图片

寒烟浮水月,溟濛千里白

——堪比《梦华录》的绝美户外茶席

五顿是一位年轻的“90后”摄影师,坐标杭州,以拍摄美食、茶食等,自称是“贩卖美好的摄影博主”。他拍摄的宋式点茶、青梅,以及其它茶席照片曾多次登上《时尚》杂志。

随着《梦华录》的热播,五顿的绝美国风照片和视频,也在B站和小红书收割了10万+粉丝,引来大批网友惊叹:“太治愈了!我宣布你是下一个百万up主!”

图片

一杯茶里,不负秋光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来庭院暑气消。所有与秋有关的字眼,仿佛都带有一股飒爽的清凉。是时候出去走走了,寻一处清净小院,讨一段素锦光年。风起花落,旧叶纷飞,在大树下辟出一个小角落喝茶,在日光倾泻的下午,就着茶香,共话桑麻。

图片

琴茶同韵动秋声 

——大雅和堂福清黄檗山万福寺古琴雅集小记

黄檗山万福寺,是一座始建于唐代贞元年间的千年古刹。我们择此抚琴品茗,亦是了解到万福寺与茶道的渊源由来已久。虽说它历尽时代沧桑,但始终香客常聚,茶香四起。

特别报道

陈兴华:福鼎白茶那些事儿

2007年,是陈兴华扛起福鼎白茶发展旗帜的第一年。“一直在想怎么去展示自己,而且要通过一个不同的手段跟手法去展示自己。”

在福鼎白茶品牌的推广过程中,陈兴华说他总结了8个自己:明确定位,找准自己;与众不同,突出自己;营造事件,营销自己;寻求舞台,展示自己;持之以恒,坚持自己;文化引领,丰富自己;不断创新,超越自己;科技赋能,发展自己。

图片

习茶

高山青,“珠露”香

“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 许多大陆人对台湾的认知与想象,是从这首《高山青》开始的。 

我没去过阿里山,那里的风景,那里的姑娘美不美,自然就没有发言权。但,阿里山的茶,其香其韵,足以拼贴出一幅生动的感官“地图”。

图片

幽赏

一壶老茶煨秋色

我从阳光与秋风在竹林的追逐中,感到了一丝莫名的心动。便提议到户外的院子里喝茶。此时,暑气渐消,秋凉微至,在户外喝茶,应更具一番秋日况味。

图片

春华秋实 大雅至真

时值秋分日,沿着传统节气的时光长河,中国著名茶道表演艺术家吴雅真在福州,率众弟子以茶会雅集的的方式,和众多爱茶人一道,品茶、观茶、论茶。在追溯“大雅至真茶学社”历史与传承的同时,深入体悟了“闽式功夫茶

图片

物语

有一种美如“漆”而至

这几年茶道漆物越来越多,从茶盘到茶杯,茶洗到茶则,以前大漆实用性的挣扎在茶道里获得了释放,它厚重温润古意的审美品质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  

漆物与茶道相辅相成,漆语言不是排他性的,它作为一个茶道载体,漆语言不是排他性的,它作为一个茶道载体,可以承载不同的器物文化和空间氛围,漆遁入茶的日常性,茶在漆物中被赋予了更多的精神文化,获得提升。

图片

问茶

倚邦古茶山与它的中小叶种

倚邦古茶山座落于古六大茶山象明山的最高处,正如它的历史地位与丰富内涵一样,其高度古今都难以超越。这是勐腊最北端的古茶山,代表着最古老的普洱茶,是明清两朝普洱茶古六大茶山政治、经济中心和普洱茶集散地。

倚邦之意,即“有茶树、井水之地”。倚邦茶区海拔差异大,最高点山神庙1950米,最低点磨者河与小黑江交汇处只有565米,全境三百多平方公里,高山绵延。普洱茶能够使“京师尤重之”,与倚邦茶迷人的香气与醇和的滋味、绵长的气韵有关。

图片

将进茶

月满秋江,茶“道”梦华

中秋夜,“宋风茶韵”闽江夜游中秋点茶专场体验活动在福州“闽江之心”唯美启航。沐江风,赏夜景,点茶听曲。月满秋江,茶香氤氲,茶“道”梦华。

图片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如今碗泡法在茶生活中流行起来,或为呈现视觉上的美感,或为追求泡茶方式的多变。用茶碗泡茶,色、香、味一目了追求然,茶叶在碗中的肆意舒展,饶有趣味。

图片

七碗流风

图片

图片

专栏

蔡荣章/ 茶汤味觉与视觉间的转换

陈荣冰/ 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

许玉莲/ 从“专注”精神来谈茶道审美

周重林/ 发汗茶:云南百年工艺简史

图片

图片

图片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