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闽声
标题图
福州女婿伍连德,第1位提名诺贝尔奖的华人
2022-10-08 15:23 闽声文化


据悉,2022年诺贝尔奖将于10月3日至10日陆续颁布。其中,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最早将于10月3日公布;诺贝尔物理学奖10月4日公布;诺贝尔化学奖10月5日公布;诺贝尔文学奖10月6日公布;诺贝尔经济学奖10月10日公布。

大家可能并不知道,早在1935年,有一位华人曾被提名为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候选人。

他,曾是中华医学会的会长,积极从事中国检疫、防疫事业,为国家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193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提名为候选人,他是华人世界的第一个诺贝尔奖候选人。

他就是伍连德,他是走近诺贝尔奖的第一位华人,他与福州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鼠疫斗士”

伍连德(1879—1960),祖籍广东台山,生于马来亚槟榔屿,英国剑桥大学医学博士。他是著名的预防医学家、医学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国际著名的卫生防疫专家,是中国卫生防疫、检疫、医学教育、医院管理和医学交流的先驱。

1907年,伍连德从马来亚回到中国。1910年中国东北爆发了20世纪最大一场鼠疫。

1911年1月,伍连德在哈尔滨建立了鼠疫研究所

当俄、日和中国政府都束手无策时,清廷任命年仅31岁的伍连德为全权总医官,奔赴疫区,用科学的手段,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领导扑灭了这场死亡六万人之众的大瘟疫。伍连德因此获得了“鼠疫斗士”桂冠而名扬四海,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的提名。

梁启超曾回顾晚清到民国50年历史,发出这样的感慨:“科学输入垂50年,国中能以学者资格与世界相见者,伍星联(伍连德,字星联)博士一人而已!”

他们在福建

在八闽大地上也留下了伍连德奋斗的足迹。

“卫生检疫不合格”对那些想出国谋生的人来说意味着无法出境,在中国未收回海港检疫权时,外国人把持下随意判罚。正是伍连德担任中国海港检疫处处长时,从外国人手中收回了上海检疫所,后亲赴厦门,收回厦门海港检疫所,使中国人有了话语权,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公民。当时的厦门检疫所,是中国除上海检疫所外的第二大检疫所。

1911年伍连德在哈尔滨鼠疫实验室里做实验

据伍连德回忆:厦门检疫所“由于它作为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海峡地移民的聚集点的重要性,值得我们特别关注。我们正式接管了厦门所(1931年1月1日),林国庚上将(地区长官)用从给移民接种疫苗和检查得来的收入(之前都进入私人的口袋),很快将邻近厦门大学的海滩上一块6.2英亩的土地征来建立防疫医院。一个很好的传染病医院很快在这个古老的要塞建成了。厦门所有自己独立的登船汽艇,宽敞的办公室和接待室,还有一个基金会支持的完整实验室。1931年天花大流行期,这家医院为海运界和当地政府提供了切实的援助……”

其实,伍连德并不是他们家族中第一个与福建发生关联的人。伍连德的外公是爱国华侨,伍连德的舅舅们,都先后被送到福建船政学堂学习,并参加了清朝海军。其中林国裕在甲午海战中牺牲,林国祥在甲午海战中接替方伯谦任管带指挥“济远号”战舰。

“北京妈”——黄淑琼

2007年4月,福建教育出版社编辑林冠珍策划编辑的《国士无双伍连德》出版,伍连德的事迹才广为传播。自由撰稿人礼露曾在2003年感染“非典”,九死一生,病愈后查阅资料,发现了伍连德的事迹,立志要宣传伍连德,自称“伍迷”,发起了“保护伍连德故居”行动。

2007年9月,礼露和林冠珍应新加坡国立大学之邀,参加了“影响中国近代史的南洋华人——伍连德博士座谈会”。也借此机会,她们多次拜访了伍连德的女儿伍玉玲女士。

与妻子黄淑琼合影

伍玉玲是伍连德的第二任夫人李淑贞所生的长女。伍女士说,因为伍连德当年长期在东北防疫,而第一任太太黄淑琼身体一直不好,深居北京,不能随行。民国允许另娶“平妻”,1925年伍连德在哈尔滨娶了出生在东北的李淑贞,李淑贞跟随伍连德转战防疫、抗疫一线战场。

黄淑琼欣然对待,并与伍连德相约,如果二夫人第一胎生女,那也是她的女儿。黄淑琼生了三个儿子,没有生女儿一直是她的遗憾。1926年伍玉玲出生,有个“上海妈”(1930年,伍连德举家从东北迁往上海,任海港检疫处处长)——生母李淑贞,还有个“北京妈”——黄淑琼。

对福州深有感情

伍连德曾说:“我和黄淑琼一样喜爱福州,而且同她的父亲黄乃裳、博纳菲尔德小姐以及诸位至亲一起,访问过乡村地区和散布在群山中别具一格的寺庙。福州的美食,尤其是清蒸鱼总令我垂涎。而那里的妇女,不论是受过教育者还是农妇,都显得那样妩媚与温柔。”

黄乃裳一生重视教育,他把女儿们都送到了西式学堂。大女儿黄端琼、二女儿黄淑琼都毕业于福州“毓英女子寄宿学校”(后改名为“福州毓英女子中学”),她们的中英文都很好,后来成为各自丈夫事业的得力助手。

伍连德与黄淑琼

1905年,黄淑琼与伍连德结婚时已23岁,她在父亲身边的时间长,深受父亲宽仁厚德的影响。她的为人处世,也影响了伍连德,伍连德在自传中对她称赞有加:“(她)终其一生都是我最忠诚的伴侣,尽管一直体弱多病,但她竭力照管家庭,是一位可敬的贤妻良母,又是我在北京官场生涯的贤内助。”黄淑琼可以用流利的英语谈论中国艺术和文化、评论时政,在外国公使团,特别是在欧美外交圈中,她特别受欢迎,帮助伍连德建立了许多必要的关系,帮助消除公务活动中偶尔遇到的麻烦。

此外,福州人大多都知道的“青年会”,当年伍连德和黄淑琼多次返榕省亲,一定牵手走过家乡的山山水水,也一定住过黄乃裳建起来的这座大楼,倚窗而望,皓月当空,“流照在碎银子似的闽江细浪的高头”(郁达夫《闽游滴沥》)……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