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前,那场黄花岗起义中有众多福州籍人士,以林觉民为代表的“福州十杰”和大批福州籍爱国青年,奋勇当先,慷慨赴义。同时,还产生一批有影响的辛亥革命元勋与骨干:林森、林述庆、黄乃裳、郑祖荫、林斯琛、刘通等。9月30日为烈士纪念日,这一天上午黄花岗起义闽籍义士烈士的后裔在福州南公园相聚,其中不少后裔已经是耄耋老人。在这个特殊的纪念日里,后裔们集中在忠烈亭前,献上一朵朵鲜花,表达对先辈们的怀念。
忠烈亭内立着的这块石碑高约1.2米,上面刻着“忠烈祠界”四个字。据了解,这块碑原本并不在这里,而是机缘巧合被文史爱好者发现并放置在南公园内的。当天上午,这块石碑的发现者潘小清也来到活动现场,他介绍了发现这块碑的过程。
潘小清介绍,“忠烈祠界”碑此前在南公园围墙外面的小花园巷,2018年这里属于被征迁的旧屋区,石碑就在巷尾一户人家门前的地上。巷尾距离南公园围墙不过10多米,推测可能是1955年南公园围墙被打掉后,原先立在围墙前面的界碑被移开了。
86岁的福州大学退休教授徐书确也来到了现场,他带着印有忠烈祠老照片的书籍给现场的来宾讲解。他说自己小时候就住在附近,他家的后门就是南后园,离忠烈祠二三十米远,自己常到忠烈祠内玩耍。他还记得,“忠烈祠”是红砖盖的,包括天台在内,共有三层半高,半层为观景台。
据了解,1912年03月13日福建都督府决议将福州城南原耿王庄左祠改建为纪念辛亥革命烈士的先烈祠(在今福州南公园)。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福州的追悼会也是在该烈士祠举行,它是福州人辛亥革命记忆的一个标志性载体。1925年4月12日,黄展云在福州南公园“福建各界追悼孙中山”大会上致悼词,勉励国人继承中山遗志。后先烈祠又名忠烈祠后改名为辛亥革命历史文物陈列馆。辛亥革命历史文物陈列馆设有专职机构。抗战期间,忠烈祠被严重破坏,目前仅存“忠烈祠界”碑,后有关部门修建“忠烈亭”纪念。
“他们当中有许多都是上了年纪的后人,都想找机会去广州黄花岗墓地拜祭先人,但因种种原因无法实现。而在福州,忠烈祠的复建成立许多义士烈士后裔的共同心愿。”黄展云外孙陈熙说。‘
省文史研究馆原馆长、文史专家卢美松也参加了今天的活动,大家很希望在忠烈祠的遗址上修建一座福建辛亥革命纪念馆,传承革命先烈的遗志,不忘今天的幸福生活,发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