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语文、数学、物理等三场省级公开教学活动在福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举行。活动包含观摩课、讲座等形式,既有最前沿的实践探索 ,又富含理论深度。课后,来自全省各地的参训教师们高度赞许,纷纷表示此行收获颇丰,深受启发。
数学学科
9月27日上午,福建省教育学院组织的福建省教育厅省级培训项目——“2022年福建省义务教育乡村教育乡村教师培训(初中数学1班)”公开教学和评议课活动在福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进行。
福州市初中数学研训中心组成员、市学科带头人、福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初中数学教研组长李鸿老师指导该校吴桂芬老师和马尾二十四中陈永清老师分别开设《相似三角形章前言课》、初三圆实践探究课《跑道设计》。这两堂课围绕2022版新课标理念的难点课题进行课堂实践教学,学生动手动脑,经历数学发生发展探究的全过程。课堂学习研究的氛围浓厚,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极大激发,有效提升了数学素养。
下午,李鸿老师开设题为“基于新课标理念的课堂教学反思与重构”的讲座,从理论到具体实践案例,为老师们解读新课标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与理论支持,获得专家和参训教师的好评。
物理学科
9月27下午,福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原校长曾淑煌、福州教育研究院教研员肖永琴带领莆田市仙游县30多名物理专家组成员莅临福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指导教学。魏健校长、张炳坤副校长带领物理组老师陪同专家组听课、评课。
阮新宇老师开设《科学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一课。阮老师从科学家安培的故事开始,引导学生专心致志学习研究,大胆探索,反复实验,加强认同感。本节课运用“问题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呈现更有目的性、方向性的教学。课堂师生互动积极,并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在实验过程中抓拍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及时展示,让学生自己说出实验过程和探索结果,充分体现“科创学校”的特色和理念。
专家组对课堂效果和水平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授课教师能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运用科学思维理念提出质疑,引导思考,验证、探究,将新课标的核心素养率先融入教学中,使学生体会到“做中学、用中学、玩中学”的快乐。
语文学科
福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马山风老师开设初三语文《议论文写作观点要鲜明》一课。马老师选择议论文写作的核心部分——论点切入,集中精力解决“如何确立鲜明的中心论点”这一问题。课堂上,马老师不是通过简单理论的方式,而是发掘教材最大的功能和价值,通过言语实践,扎实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本节课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得到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课后,参加活动的教师们还就初三议论文教学和名著教学展开讨论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