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闽声
标题图
“福乡福镇看福建”屏南篇|长桥镇:“绽放”的富民花,迷人的稻谷香
2022-09-28 16:13 闽声文化

屏南·长桥镇短片(出品:市场瞭望融媒体中心)


「福乡福镇看福建」系列报道

奋进新时代,市场瞭望融媒体中心推出“福乡福镇看福建”系列报道,充分展现我省各地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的基层实践,探索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2022年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做足四篇文章……全力发展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着眼于写好“四篇文章”,屏南县立足县情,全力打造“三个一流”:闽东北一流的绿色工业基地、全省一流的高山农业基地、全国一流的乡村文旅康养基地。

8月,当我们踏上屏南这片热土,深刻感受在“三个一流”统领下,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给这座古老县城带来的深刻变化。县属各乡镇高点定位、乘势而上,将各自产业基础与资源禀赋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经济繁荣、生态壮美,一座崭新的山区新城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资金、人才和游客,“三个一流”为乡村振兴的“屏南模式”做了最好的注解。

《闽声》金秋推出的“福乡福镇看福建”系列专题,此次我们将走进屏南的各个乡镇,一窥“屏南模式”的内核。今天我们走进长桥镇。

长桥镇柏源村千亩梯田

近年来,长桥镇食用菌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打造,将传统种植转换为工厂化,标准化种植。同时,使用新技术、新模式,加快推进食用菌产业示范带动,促进长桥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自半圳村的合作社成立4年多以来,该村年均种植茶树菇1100万袋,年产值近6000万元,并有效带动周边村庄茶树菇的产业发展。此外,合作社还对接科研院校,培育黑皮鸡枞等新的品种,仅2021年产值就达1300万元。

香菇

在半圳村食用菌产业园,一个个菌棒齐整地排放着,一朵朵饱满圆弧、硕大紧实的香菇肆意地生长着,生机盎然……一片丰收的喜悦浮上心头。

半圳村党支部书记何学龙介绍,今年的茶树菇栽培,告别了简单的草棚,“住”进了设施先进的钢结构大棚,在品质、产量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食用菌产业园内的茶树菇生长

半圳村茶树菇合作社

据悉,在镇党委、政府的扶持下,半圳村食用菌产业园项目总投资800万,用地30亩,将新建爱尔兰温控大棚35座,与普通菇房相比,生产周期从2年变为1年,生产所需人工费用大大降低,茶树菇产出率提升10%至25%。目前,项目一期已建成爱尔兰大棚12座,已经投入使用。

2022年11月份将有15座爱尔兰大棚建成投入使用。年种植约900万袋,产值约4500万元。长桥镇党委书记林黎明强调:“基地建成后将采取“经济合作社+公司+农户”的运营模式,增加农民的就业岗位,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产业是“核心”。长桥镇的食用菌转型升级,增加了村民就业岗位,增产增收,助力乡村振兴,为产业发展添砖加瓦,这真是一朵菌菇“绽放”富民花。

近年来,长桥镇在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上永不停歇,交出了一份喜人的成绩单。

梯田

柏源村位于屏南县长桥镇西南部,辖2个自然村,境内一条宽阔的柏源溪,把千亩梯田与传统村落分割两边,形成了“一水切分金瓯地,半壁梯田半壁村”的天然景象。

站在柏源村村口,你会发现层层梯田倒映着天空,山、水、田浑然一体,犹如一张美丽动人的田园画卷,超赞!

千亩梯田


据了解,千亩梯田始建于元朝,距今已有700多年,其中主体梯田1200多亩,主要种植禾两优676(白米)、闽红两优727(红米)、紫两优737(紫糯米)等优质水稻品种。2022年,在2021年的基础上,柏源村通过与屏南八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统筹协调全县资源,搭建含良田挑选、认领付款、订单查询、售后服务、证书领取等一站式“田主”端平台,“认领者可通过平台进行全程追溯,随时了解自己认领的‘一亩田’生产情况。

同时,田主可选取修田埂、犁地、播种、插秧、除草、驱虫、割稻、打谷、晒谷等农耕环节体验,还可预约参与亲子体验、农耕研学、劳动实践、团建等活动。”长桥镇党委书记林黎明介绍。

柏源村航拍图

此外,为解决水稻种植环节技术困难,邀请农技专家组成农技服务队,根据种植户需求不定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技服务;与省市农业部门及农业科研院所建立联系制度,邀请农技专家、科技特派员、农业教授为种植户集中授课、现场教学,解决水稻种植环节技术困难。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