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客户端·新福建9月28日讯(记者 杨凌怡 通讯员 林李鑫 陈宇)“最近巡查发现有一群人老在这网鱼,屡劝不改,这个情况我们要怎么处理?”来自长泰区马洋溪后坊段的河道专管员陈武斌,针对近期巡河发现的问题向河长办发出了“求助信号”,他拍下照片,把问题上传到智慧河长的平台上。“智慧河长有慧眼”,在区河长办办公室里,工作人员通过后台就可以同步收到陈武斌反馈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今年以来,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共落实河长、河道专管员对所属河道和沟渠开展巡查共470多人次。
自河长制工作全面推行以来,长泰区的河长、河道专管员们化身“河道管家”,扛起全区水环境治理与保护的“大旗”,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应”,集合众人之力“护”起了一方碧水,惠及了万户人家。
河长制有“河长治”。
河长、河道专管员们将身影锁定“一线”,当起“河湖管家”,按照规定路线拍照打卡、实时反馈,是他们工作的日常,对一些未履职到位的河长、河道专管员,河长办会及时进行沟通处理。
智慧平台催生“科技翅膀”。
无人机巡河取代了以往的徒步巡河,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无人机高视野、全方位、无死角地将河道情况记录下来,通过观看高清晰度的视频对河道乱采乱挖、河道垃圾、污水排放等情况进行排查,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巡河成效。
“化异常为日常”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同时,河长办邀请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每月对全区主要河流和沟渠进行水质检测,并形成水质分析报告。“对存在问题的主要沟渠和河流,及时进行溯源排查,开出交办单或督办单。”长泰河长办副主任林源聪介绍道,让“水质问题”无处遁形是他们的“使命”。
说起河长制的推行成果,龙津溪江畔是长泰区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一个缩影。每天,区域负责人都会组织人员和船只,当起河道“清洁工”,采取“船只大网+人工小网”联合打捞的方式,不放过任何一个水面垃圾。
“以前河面是堆积大量的水葫芦、水浮莲,现在经过我们常态化保洁以后,我们整个河面非常干净,而且是长时间保持干净的状态。”说起常态化保洁带来的成效,龙津溪防洪中心主任黄志清深有感慨。
治理水环境的同时,河长办还做起岸上“文章”,建立“河长制主题公园”的设想在江滨公园得到初步实现,形成“人人护河、人人爱河”的良好氛围。
水环境的治理与保护,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持续性、常态化实行“河长制”,有效促进“河长治”,做好“一方碧水”的“守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