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9月26日讯(通讯员 张柏光 赖瑞芳 林慧灵)乘着初秋和煦的阳光,走进连城县北团镇石丰村。远眺,山奇石秀,风光无限;近看,座座民居错落有致,阡陌田野稻谷金黄,鲜花如锦环抱绿树,色彩斑斓的文化墙格外醒目,村民们在农民公园悠然自得,漫步闲聊。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江盛宏说:“石丰村去年村财收入54万多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00元,还拥有全国文明村、全国美丽乡村2个‘国字号’的荣誉,石丰真的丰实了。”
10年前的石丰,可没这么富,村财收入为零,农民的收入也只有4000元,因基础设施等,欠下了近90万元的债务,没村部、无设施,是个典型的“负”村。短短10年,石丰是如何由“负”变“富”的?北团镇党委书记温水兴道出了真谛,选能人、强基石、美乡村、壮产业是石丰蝶变的奥秘。
奥秘一:选能人。老党员李安龙说:“石丰能丰实,是选对了带头人。”石丰村山清水秀,又是白鹜鸭的发源地之一,缘何村穷民不富?关键是缺乏能人。镇党委在村级换届中想到了在外创业多年且家产几千万的党员江盛宏。几经动员,多番劝说,江盛宏弃业回村并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初任伊始,有人说他傻,放弃外面挣钱的机会,回来当个吃力不讨好的“村官”。可他却说,自己是党员,富裕了就要带着乡亲们共同富裕。上任后,他铆着一股劲,大刀阔斧建机制,因地制宜抓事业,使石丰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
奥秘二:强基石。江盛宏说:党建是石丰“负”“富”蝶变的基石。前些年,村里由于多种因素导致党支部成了“硬件跟不上、软件不齐全,制度不规范,规章不健全、党员不积极”的“五不支部”。江盛宏上任后,把筑基石抓在手上,到处“求方”、“取经”,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让退伍军人、返乡创业大学生、产业能人“挑大梁”,重新规范了党支部建设的各项制度,与龙岩市水利局等单位共建共创,到古田会议等红色旧址汲取红色力量,到发达地区学习农业科技,到美丽乡村借鉴创建经验……该村党支部副书记黄佑斌说:“党支部强了,党员的作用彰显了,村里的各项事业也阻碍少了,工作干起来也欢实多了。”据悉,2012年以来,村党支部先后获省市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江盛宏也多次被评为市县“优秀共产党员”。
奥秘三:美乡村。江盛宏说:“人居环境,是衡量美丽乡村的底色。”为此,他从村庄环境整治入手,筹资百余万元改水改厕,整修村道,种花植草,建立荷塘,开辟休闲步道,建设微型公园。目前,石丰村已建成荷花池、观鱼塘、四季花海、河边休闲步道一期、怀旧儿童乐园、水上亲子乐园、白鸭体验馆、白鸭展示馆、家风广场、果蔬长廊、生态公园、农民公园、自行车休闲骑行道、紫薇园等项目,2019年被评为全国“千村万寨展新颜”村庄,2020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奥秘四:壮产业。江盛宏说:“乡村振兴,必须产业振兴。”走进坐落在村道旁的连城白鸭文化馆,滚动的大屏上轮番播放着白鹜鸭产业的兴衰。老党员黄斌说:“北团是连城白鸭的原产地,素有‘白鸭之乡’美称,石丰村从原来养鸭人寥寥无几到白鸭第一村,72%的村民均养殖白鸭,是村党支部引领得好”。
据了解,近年来,石丰村依托连城白鸭这一优势特色产业,搭建起“创业联盟、技术联盟、销售联盟”三个互助平台,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强带弱、富带贫”结对共建方式,做大做实了白鸭产业的文章。2021年,该村白鸭出栏2万多羽,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4万余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00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石丰村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村”“全国千村万寨展新颜村庄”“福建省乡村振兴试点村”“福建省乡村治理示范村”“福建省生态村”“龙岩市十佳产业兴旺村”“龙岩市十佳乡风文明村”等荣誉称号。美丽的石丰,将以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大为契机,在乡村振兴路上续写“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