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报讯(记者 李雪梅)共享单位、电动自行车给市民出行带来便利,但车辆随意停放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一定的难题。为进一步提升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提升整治效果,作为公共设施专项整治行动牵头单位,厦门市市政园林局印发《厦门市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公共区域停放区设置指引(试行)》,对停放区施划、管理作出明确指导,并召开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施划示范点现场观摩会,对湖里区施划经验进行推广。
在观摩会上,厦门市市政园林局就目前该项工作推进情况,对各单位提出要求: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和整治标准。要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根据各自的辖区情况,按照《指引》中明确提出的停放区施划、管理等要求,对停放区材质不规范、颜色不统一等问题进行整改,进一步规范停放区域设置施划。
二是加强精细施划和严格管理。停放区施划过程中,既要考虑群众需求,也要思考如何进行常态有效的管理,确保停放区域的停车秩序管理到位。
三是强化协同配合与督促整改。非机动车停放问题涉及多部门职责交叉,需要多部门通力协作,并由部门牵头督促整改,共同解决施划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够保证问题整改到位。
四是加强宣传劝导与舆情引导。非机动车停放事关民生,与老百姓的需求息息相关。要广泛做好宣传发动,对不文明的停放现象进行劝导,让群众能够支持理解,更好地推动这项工作落实到位。
在湖里区惠灵顿路,人行道上施划了两种颜色的停车位,白色地贴停车框内专门停放共享单车,蓝色地贴停车框停放非机动车。湖里区城管委办公室副主任罗长华介绍,“以前非机动车停车框有黄色、绿色、白色,颜色五花八门。提升改造中,统一使用蓝色,辨识度更高。新施划的停车线和停车标志采用‘车位贴’的形式,代替了原先使用的热熔胶和地面喷漆,便于后续清理维护。”
湖里区城管委办工作人员在现场介绍,以前非机动车停车框有黄色、绿色、白色,颜色五花八门。提升改造中,统一使用蓝色,辨识度更高。新施划的停车线和停车标志采用车位贴的形式,代替了原先使用的热熔胶和地面喷漆,便于后续清理维护。
👇湖里区共享单车、非机动车停车位
规划前与规划后对比图
规划前 ▲白色共享单车(喷漆)
规划后▲白色共享单车logo车位贴
规划前 ▲黄色非机动车位贴
规划后 ▲蓝色非机动车位贴
不仅如此,湖里区还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特点,“一点一策”、疏堵结合,规范辖区秩序。在BRT站人流量大、空间有限的区域,通过保留乔木、去除灌木,平整场地、铺设透水砖,把站点周边部分绿地改造为非机动车停车场,如蔡塘广场RBT站新建的绿荫停车场,便可提供400余个停车位;
👇蔡塘绿荫停车场
针对地铁口、医院、大型商圈等周边非机动车停车量大、无序停放问题,采用硬隔离形式,在站点周边规划非机动车停车位,将共享单车车位划设于非机动车位外围,规范停放秩序。这一模式在创新园地铁站、市政服务中心BRT站、安兜地铁站、中医院站等区域取得较好成效。
👇地铁3号线创新园站2号出口改造前后对比图
▲改造前
▲改造后
👇市政服务中心站改造前后对比图
▲改造前
▲改造后
👇安兜地铁站非机动车停车改造前后对比图
▲改造前
▲改造后
👇中医院门口非机动车停车改造前后对比图
▲改造前
▲改造后
👇复旦中山医院非机动车停车改造前后对比图
▲改造前
▲改造后
针对道路空间资源不足的区域,湖里区采用斜向划设停车位的方式,充分利用资源,在不妨碍正常交通通行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划设停车位。
👇火炬二路车位空间不够,改用斜向停放,最大化空间利用
▲改造前
▲改造后
据介绍,湖里区现有非机动车停车位(含共享单车停车位)10000余个。4月至今,湖里区新增非机动车停车位1407个,取消或覆盖不合理非机动车停车位444个。
湖里区城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施划停车位外,还积极在停车位上安装充电桩、换电池柜,方便群众给电动自行车充电,推动飞线充电问题解决。同时城管部门会定期巡查,帮忙规整停放不规范的非机动车,张贴文明告示提醒车主注意文明停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