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导报·新福建客户端9月5日讯 (记者 沈华铃 何洁 张芯雅 /文 陆军航/图)“海风海浪依旧,厦门却已旧貌换新颜”。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盛赞厦门的“高素质、高颜值”,向世人夸赞厦门人民的“勇敢坚毅、吃苦耐劳”,对厦门的发展寄予厚望。
5年过去,厦门提速增效谋发展,走得更稳更远,特别是持续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全省居首。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厦门经济社会发展的鲜明标识。一个更高颜值、更高素质、更加文明、更加开放的厦门,展现在世人面前。
更高颜值
生态花园之城幸福满满
9月初秋,厦门繁花似锦,岛内岛外高架桥、人行天桥,市花三角梅绵延绽放、相拥相簇,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分外迷人。夜幕降临,海上明珠塔、双子塔流光溢彩,中山路、鹭江道璀璨夺目。
5年来,厦门勇于攻坚破解城市发展新难题,生态花园之城的颜值一次次刷新。
从城市规划设计入手,厦门对标新加坡等国际花园城市,构建全市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全力推动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全面完善市政基础设施,为建设高颜值厦门打好“地基”。5年来,厦门坚持绿色发展,持续提升慢行系统、户外环境设施、市政道路、绿化环境,健康步道、自行车道穿山入林,景色优美的公园星罗棋布。数据显示,五年间,厦门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13.07平方米增长为14.84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从14955公顷增长为18513.81公顷,绿化覆盖率从42.95%增长为45.65%,位居全国前列。目前,已实现污水集中处理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位居全国前列,垃圾分类工作在全国考评中保持第一,生态文明指数全国第一。“清新的蓝”“怡人的绿”成为厦门恒久的骄傲。
高颜值,既要外在美,又要内涵美。5年来,岛内旧城旧村改造步伐加快,中山路片区提升改造、湖滨一里到四里片区改造、东坪山整治提升、何厝岭兜旧村改造、湖里东部片区旧村整村改造……一个个项目的实施,推动城市颜值品质更大提升。集美新城、环东海域新城、马銮湾新城……一座座岛外新城高标准建设,成为高颜值厦门新的城市会客厅,环境优美、产业聚集的生态宜居之城。
持续打造高颜值,离不开城市管理者的精心呵护。5年来,厦门全面构建“大城管”治理格局,通过制定一套标准、建立一个平台、整合一张网、完善一个体系,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服务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用绣花功夫,精雕细琢城市容颜。
生态花园之城更加清新怡人,百姓幸福感满满。一到周末,在健康步道、环岛路、各大公园,人们或漫步,或骑行,看海、看蓝天白云,畅快呼吸着新鲜空气,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无边美景。
更高素质
创新创业之城生机勃发
高品质的配套和高颜值的环境,吸引高素质的产业与人才集聚。5年来,厦门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生机勃发,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
围绕实施“三高”企业倍增行动,大力发展和引进“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企业;天马6代线、中航锂电等投资超百亿的重大项目先后落地,天马微电子、电气硝子等一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落户岛外,形成支撑厦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创新创业的新高地。
加快聚集创新要素,汇聚创新人才,打造创新平台,创新发展加快推进。5年来,厦门先后获批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等,跻身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国人工智能大赛永久落户厦门,火炬高新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五年四次获国务院督查激励,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工作连续三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这5年,厦门持续打造千亿产业链群,千亿规模产业链群达到10条。生物医药、新型功能材料入选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信息技术服务获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眼下,厦门正在全力构建动能持续、梯次发展的“4+4+6”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打造引领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一串数字见证5年的发展,厦门全年地区生产总值从2017年的4607.83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7033.89亿元;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从2017年的1187.50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530.21亿元;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从2017年的1425家增长到2021年的2801家……
5年来,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厦门每年将70%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改善人民生活、推进共同富裕。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7年的46630元增长到2021年的64362元,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等各项社会事业高标准推进。
更加文明
团结友爱之城人人守护
5年前的“金砖时间”,无论是在厦门的大街小巷,还是在机场、酒店、新闻中心、大会会场等地方,都能看到志愿者的身影。无处不在的志愿者,用微笑感染八方来宾,让人们感受到厦门的热情和活力。“外宾来到中华路时,被我们志愿者的热情所感动,还脱下外套给志愿者挡风呢。”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会长王忠武至今难忘这动人的一幕。金砖厦门会晤后,这份感动仍在持续,越来越多的市民积极投入到志愿服务当中,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帮助着每一个人。
5年来,看到越来越多志愿服务的身影,王忠武内心感到骄傲与幸福。超95万名实名注册志愿者,6698个常态长效志愿服务项目,4408支特色志愿服务队伍……一串串数字勾勒出厦门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的图景。
如今在厦门,人人都是志愿者,“志愿红”已成为这座文明城市最鲜艳的颜色、最靓丽的风景。特别是当疫情来袭,更见证团结、文明和友爱的城市底色。8月,面对新型变异株、6个感染源、3条传播链的复杂局面,厦门仅用10天实现社会面清零。高效疫情防控的“厦门速度”背后,离不开成千上万的医护人员,也离不开成千上万的志愿者,他们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是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下沉干部,是各行各业的工作者……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全力守护这座有爱有温度的城市。
更加包容
魅力之城让外籍人才“留厦”
“你们好,我来了,老外来了!”自称“老外”的意大利人阿德里亚诺走进官任国际社区外国人才服务站,高兴地和每一位社区工作人员击掌,和大家聊着家常,就像回到自己的家一样自然、放松。60岁的他是这里的常客,工作人员为他提供专业周到温馨的社区服务,他也十分积极参与社区活动。
阿德里亚诺居住生活的官任社区,是厦门市外籍人才居住数量最多、最聚集的社区之一,因其优美的社区环境和不断优化创新的社区服务,成为外国人眼中厦门最具吸引力的“国际社区”。近年来,官任社区推进睦邻国际化社区建设,推进“One world 境外人士社工服务项目”项目,促进中外居民生活共通、人文相融、资源共享。去年,厦门市外国人才服务站首个社区分站落户官任社区,将服务窗口延伸到外国人才家门口,日常提供语言培训、文化交流、人文关怀等温馨周到的服务,让外籍人才在厦生活更具归属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官任国际社区,是厦门这座国际都市的一个缩影。金砖厦门会晤给厦门建设国际化城市带来新的动力和契机,5年来,厦门不断优化引才与创新创业环境,成为外国人眼中的魅力之城。优美的自然环境、兼容并蓄的文化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为外国人才留厦提供了广阔的事业舞台和优质的生活保障。厦门还在全国首创外籍人才专业水平评价机制,已有20多位“金砖+”人才通过认定,入职厦门火炬高新区重点企业,其中19位外籍人才办理来华工作许可及居留许可。
目前,厦门市持有效工作许可的外籍中高端人才有近2000人,包括365名高端人才,先后6次被评为“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和潜力的中国城市”。越来越多的外籍人才在厦门实现自己的“中国梦”。
更加开放
“金砖之城”对外合作走深走实
8月29日晚,第七届金砖国家青年科学家论坛暨第五届金砖国家青年创新奖在厦门开幕。来自金砖各国的嘉宾、青年科学家共计200多人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参与论坛,碰撞“智造”火花,助推金砖国家科技创新与合作。9月,2022年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系列活动将和投洽会同期举行,“金砖”再次遇上“金钥匙”。
5年来,像这样的金砖国家交流互动论坛在厦门举行已成为常态,“金砖之城”对外交流合作互动日益走深走实。特别是金砖创新基地建设以来,厦门聚焦三大重点领域,已经开展30期金砖人才培训交流活动,覆盖44个国家超84万人次,成功举办了金砖国家政党、智库和民间社会组织论坛、工业互联网与数字制造发展论坛等一系列金砖国家国际交流活动,吸引包括金砖国家代表在内的全球300万人次线上线下参与和关注。
越来越多的厦门企业乘着金砖的东风,走出国门,在金砖国家市场开疆扩土。数据显示,2017年厦门市对金砖国家进出口额为433.4亿元,而到2021年,这一数字已增长到737.76亿元。今年1-7月,厦门对金砖国家进出口额达478.9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0.7%。
构建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厦门持续迈向国际化。厦门已和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经济外向度居全国前列。面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厦门市外贸进出口依然展现较强的韧性,从2017年的5816.04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8876.5亿元,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老外的厦门情缘
足球教练阿德里亚诺:
“厦门你好,我爱你”
9月初,意大利人阿德里亚诺足球新生班又在海湾公园“开张”了。与其说阿德里亚诺是个“老外”,不如说他是个“老厦门人”,因为他在厦门已经生活了25年。
年轻时他曾效力于意大利乙级联赛,之后他去美国踢足球,遇到一位中国室友,这位室友恰好是厦门人,热情推荐他到厦门看看。25年前,阿德里亚诺真的来到了厦门,他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里,不但迷上中国传统文化,还爱上了一位正在厦大读书的福州姑娘,婚后,两人把家安在了厦门。
在海湾公园和白鹭洲公园,他时常带着一群厦门孩子,欢乐地踢足球、玩飞盘,欢声笑语响彻公园。他给自己取的中文名是“快乐”,致力于传播快乐的足球文化、发展足球运动,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厦门“里皮”。“金砖厦门会晤以来,厦门变得越来越好,厦门人非常快乐、友善,我爱厦门!”生活在厦门,阿德里亚诺感到归属和幸福,他喜欢骑行在厦门的大街小巷,还能用中文跟人们交流。他长期义务指导厦门特殊教育学校的聋人足球队,并带领一些平均年龄10岁的孩子进行足球训练……“厦门你好,我爱你”“绿色厦门”……不管走到哪里,他都会随身携带一些宣传厦门的横幅。他的愿望是,让更多人通过足球认识厦门,通过厦门认识足球。
厦大外籍教师安娜:
“我在这里看到未来”
安娜是厦门大学创意与创新学院的一名外籍教师,来自金砖国家巴西。两年前,得益于厦门大学与英国创意艺术大学的合作办学,她来到厦门大学,不但有了一份喜爱的工作,还安了家、添了一位家庭成员——前不久她刚刚生下一个可爱的女儿。
安娜硕士毕业于英国伦敦艺术大学,曾在英国创意艺术大学和英国伦敦设计与时尚学院担任讲师,在她看来,厦门在创意和设计方面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全球第三家红点设计博物馆就在厦门。和巴西一样,中国的传统材料丰富多样且视觉文化各具特色,目前已涌现了很多结合当代风格的设计作品。”这些都让她看到了未来的发展前景。
“除了工作以外,这里美丽的风景、宜人的气候和清新的空气也都深深吸引着我。谢谢厦门,敞开温暖的怀抱拥抱我和我的家人。”安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