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闽声
标题图
鸡首壶,大吉大利
2022-08-26 12:07 闽声文化

古代人民的理想生活是什么样的呢?院里喂鸡,圈里养猪,水中有鸭,池塘有鱼,耕田有牛,山坡有羊。反映到艺术上,就是我国劳动人民擅长用各种动物作为陶瓷的装饰。鸡首壶,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鸡首形装饰

鸡首壶,‍又称鸡头壶、天鸡壶,晋时称“罂”,得名于壶嘴流部的鸡首形装饰。

鸡首壶是指带有鸡首状流的盘口壶,从东汉末年到隋朝的几百年间,鸡首壶盛极一时,使用范围也最广,从长江中下游地区到福建都有出土。

例如:1975年,福州洪塘金鸡山六朝墓群出土1件鸡首壶。

1978年,福州市省二轻机厂一座南朝墓葬中出土的青釉鸡首壶。

还有,1997年,福泉高速公路福州南台岛秀宅段,铁头山上出土了这件晋青瓷鸡首壶,此壶鸡首为实心。通高22厘米,壶高20厘米、口径7.7厘米、底径8.3厘米、腹径15.5厘米。盘口、束颈、溜肩、鼓腹、平底,细细品赏,这件青瓷鸡首壶在造型、工艺上都堪称一绝。

image.png


首先,铁头山上的这件晋青瓷鸡首壶颈部较长,腹部浑圆,平底,肩的一侧为凸起的鸡首形壶嘴,另一侧为曲形把手,连接口部与肩部并稍高于壶口。

其次,壶身曲线极其优美,壶嘴、壶身、壶底比例恰到好处;线条流畅,尤其是壶腹上半部的椭圆弧度适中,给人一种饱满感和圆润感。

再次,该壶的精彩之处还在于它的釉色。壶身通体施青釉,釉层丰厚,釉面滋润,其发亮的釉面有较强的玻璃质感,可见其形成于较高的温度下,器型十分规整。

鸡是吉祥物

鸡在古代是吉祥之禽,“鸡”的发音与“吉”谐音,公鸡的“公”与“功”、鸡冠的“冠”与“官”、鸡鸣的“鸣”与“名”又是谐音,因此古人常以鸡的形象兆示吉祥、生命、阳刚,也以鸡寓意“功名”或“封官晋爵”。因此,在民间受到欢迎,流传到今天,还留下了著名的俗语:今晚吃鸡,大吉大利。

又如西汉初期韩婴《韩诗外传》中记载了鸡的“五德”:“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即“文、武、勇、仁、信”五德。


image.png


鸡首壶与动物元素结合,足见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内涵。


古人为何喜欢鸡首壶

鸡首壶的出现,与我国自古崇鸡的文化现象有关。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鸡的国家之一,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如河北武安磁山、江西万年仙人洞中,就曾出土过驯化后的家禽鸡骨。

image.png



在距今50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中期,就有外形像鸡的陶器出现。

古代陶瓷,是华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物质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image.png

从出现到逐渐消亡的过程中,鸡首壶因时代的发展而有所变化,又因其有随葬的功能,所以这些细微的变化成为考古工作人员对墓葬进行断代的重要依据。

具有鲜明时代特点

除在江浙大量出土外,福建、两广、两湖、川贵、山东等地也都有发现,范围分布广泛。

从出现到逐渐消亡的过程中,鸡首壶因时代的发展而有所变化。

最早古代瓷器的鸡首壶的鸡头和鸡尾纯为装饰之用,多为闭口尖嘴和短尾,盘口无柄,故称罂;后来鸡首壶成了盛酒器,又称盛水器,所以前有鸡头作流,嘴成圆筒状,与腹相通,后有圆形把作尾,同时整个器型也由写实演变为夸张的变形。

图片

西晋青釉鸡首壶

从时代衍变来看,西晋鸡首壶,以小件为主,肩部贴塑鸡首,鸡首无颈,与之相对应的一面贴有鸡尾,肩部其他两面有弧形双系。鸡首状的流不通壶腹,不能用于倾注。

图片

东晋青釉鸡首壶

图片

东晋黑釉鸡首壶

东晋鸡首壶,器形比西晋时高大,壶颈部比西晋时要高。鸡首也有很大变化,鸡冠加高竖挺,鸡首下有颈,双目圆睁,鸡口圆张。鸡尾演变成弧形柄,上端与盘口粘接,下端装在肩部,且柄上端略高于盘口,更宜实用。肩部有桥形系。 

图片

南朝青釉鸡首壶

图片

南朝青釉双系双柄鸡首壶

南朝时期的鸡首壶,壶颈加长,器腹加深,变得瘦长。乌冠高耸,引颈作呜叫状。壶柄的弧度减少而长度增高,更高于壶口。从东晋晚期开始,部分壶柄与盘口的连接处设计为龙首。肩部仍有桥形系。有的壶身还以莲瓣纹、龙纹作装饰,造型更加挺拔秀丽。

从东晋开始,还出现了一部分双首、双柄的鸡首壶。至此,作为日常生活用器,鸡首壶的制作趋于规范,器形修长瘦削,线条流畅,曲线优美。

隋朝青釉鸡首壶

隋朝白釉龙柄鸡首壶

隋朝鸡首壶,壶颈细长,中间饰以弦纹。器身上腹较圆鼓,下腹瘦长,显得更为纤细修长。鸡头雄健,鸡颈粗壮,造型趋向写实。壶柄弧度减小,衔龙造型也更为生动。肩部的系多为复式系。 

image.png

从器物的使用功能来看,最初鸡首实心不通,是一种殉葬的冥器,而不是实用之物,鸡首应有祭祀意义;后来演变成鸡头可通水、鸡尾变成龙形柄的使用之器,这时的鸡首则有装饰美化意义;再到后来,因实用性强,大批量生产,快捷、简便,壶上捏塑的鸡首、龙柄等动物的形象逐渐消失。鸡首壶从随葬冥器演变为酒器、茶具等生活实用器。唐以后,随着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鸡首壶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鸡首壶“流”倾倒液体的功能并未随之消失,而是被执壶延续。

image.png

总之,小小的一把鸡首壶,不仅寄托了战乱时期人们对美好、安定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中国陶瓷历史悠久、工艺精湛、科技内容丰富、艺术表现多彩的特点。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