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中共龙岩市委宣传部、龙岩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非凡这十年 奋进新征程·聚焦老区苏区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8月4日,第二场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永定专场举办,聚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凝心聚力建设闽粤赣边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生态型现代化旅游宜居城市”。
“永定区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及来闽来岩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把造福人民作为最大政绩,以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为主题,践行‘项目工作法’和‘脚底板工作法’,建立‘项目化落实、兵团式推进’工作机制,着力‘工业再造’‘二次创业’,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发布会上,永定区委书记李强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永定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
“抓产业转型,让群众更富有;抓统筹发展,让城乡更宜居;抓民生改善,让家园更和谐。”区委书记李强的“三抓三更”是对永定发展成就的精辟总结。
抓产业转型
让群众更富有
党的十八大以来,永定区坚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凝心聚力抓发展、真情实意谋民生,通过着力打好革命老区牌,大抓招商、大抓产业、大抓项目,以“富区”推动“富民”。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312.1亿元,比2012年增长96.3%,年均增长7.8%;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6099元和23745元,比2012年实现翻番,年均增长分别为8.5%和9.9%,均高于经济增速。
——转型发展方兴未艾。永定区积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新路子,紧抓新旧动能转换着力点,推进产业绿色转型,推进传统产业绿色升级,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传统产业,巩固支柱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大力实施“1334”发展战略,培育打造“341”主导产业体系,深入推进工业振兴行动计划“1234”工程,努力把永定建设成为龙岩高品质新城拓展区、高素质产业崛起区、高颜值全域旅游区,打造闽粤赣边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生态型现代化旅游宜居城市。
——“工业再造”初显成效。永定区坚持产业强区目标不动摇,创新抓三产、优二产、促一产,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创新实施“项目化落实、兵团式推进”工作机制,构建“1339”兵团式作战体系,聚力攻坚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把园区作为推进“工业再造”“二次创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升格园区管委会,抽调精兵强将,全力推进园区标准化建设,永定工业园区、文秀数字产业园、永定红石材循环经济产业园等“一区三园”基础不断夯实。
目前,园区建成标准厂房76.12万平方米,入驻企业101家,投产企业85家,入选省级成长型数字经济园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提供就业岗位近3000个。今年上半年,实现产值36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8亿元。29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8.33亿元、占计划62.15%,开工、竣工项目数均排名全市第一。数字和建材经济,成为永定两大首位工业产业。
——文旅康养焕发生机。永定充分发挥世遗土楼“金字招牌”与文化和旅游部对口支援优势,以数字赋能文旅,深入实施“旅游+”“+旅游”战略,加快构建“东楼西湖北线”全域旅游格局。
如今,永定是中国旅游百强县(市、区)、美丽中国十佳旅游县(市、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创建示范区、省级旅游度假区。东边的世界文化遗产、国家级5A景区福建土楼,吸引海内外无数宾客前往寻奇探幽;西边的闽粤赣三省结合部周边面积最大的人工湖泊——龙湖,是国家水利风景区、省级旅游经济开发区;北面的“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之一的中央红色交通线旧址群,已列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主体区建设。
永定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个。以温泉康养、运动康养、生态康养相互支撑的3大康养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特色民宿、红色研学、电竞产业等新兴业态竞相发展。特别是永定区主动对接文旅发展重点方向,与腾讯公司启动“腾讯互娱数字生态共建计划”,“天涯明月刀”沉浸式文旅项目投入试运营。今年上半年,实现旅游收入63.85亿元,其中“过夜游”139.42万人次、比增32.5%。
——数字经济异军突起。永定区积极响应省委提出“做大做强做优数字经济”的号召,以文秀数字产业园、光电信息产业园为依托,以字节跳动、国动通信、立孚光电等项目为龙头,集聚37家光电信息、光纤光缆企业。
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园建设,与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合作共建永定区数字文化产业园基地、中传新文创(IP)平台华东知识产权维权中心、中传新文创(IP)平台华东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等“一基地、两中心”,入驻企业15家,着力推动数字经济集群发展、跨越发展。
——建材产业改造提升。永定区坚持红色石材、绿色开采,永定红石材循环经济产业园投产运营企业20家,春驰国产、闽福、华润三大水泥企业稳健发展,华润水泥二期、樟坑石灰石综合利用项目加快推进。维骑动力智能制造产业项目全面投产,青橄榄可降解植物纤维项目一期达产、二期加快建设,年产3万吨新型环保制品项目开工建设,5G高端全智能环保包装产品生产项目、国动龙岩新能源制造基地实现签约落地,环保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加速成长。
——农业基础更加稳固。永定区以“永定土楼农业”“初溪妈妈”等品牌为引领,以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休闲农业观光园为抓手,实施“万亩果蔬”工程,发展农家乐、特色农庄等休闲观光农业110家,龙潭镇枫林村蝴蝶兰种植基地被评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并规划建设永定区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基地,推动现代农业“接二连三”发展。
抓统筹发展
让城乡更宜居
永定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推动城乡融合绿色发展,先后被评为“中国最美县域”“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区”。乡村振兴深入实施,湖坑南江村被评为2021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10年来,永定区下大力气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累计投入114.82亿元,新增通车里程199.2公里,靖永高速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建成通车,提速融入厦门“1小时经济圈”、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3小时经济圈”发展。聚焦建设高颜值全域旅游区目标,着力提升城乡交通通达性、便利性,城区新建停车场24个、新增车位2605个,区域内建制村全部通客车,农村客运公交首批7个乡镇投入运营,开通3条龙岩至永定城际公交线路,群众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抓民生改善
让家园更和谐
老百姓的感受,是衡量民生的重要标尺。10年来,永定区每年将80%以上财力投向民生领域,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打造更有温度的幸福永定。经过10年的努力,人民群众期盼解决的上学、就医、住房、出行等问题得到有效破解,让学有优教、病有良医、住有宜居、老有颐养的梦想之光,照进了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
社会保障更加有力。新增、改(扩)建14个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60个农村幸福院。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社会服务更加优质。大力实施学校扩容提质工程,新增学位21090个;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新中医院即将试运营,完成公建村卫生所235所。
社会治理更加有效。牢牢守住了疫情防控底线,全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荣获“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第四轮第三批“福建省平安县”“福建省双拥模范城”等称号。全力做强“土楼故里·客家永定”“红旗不倒·江山永定”品牌。坚持党建引领社区治理,近邻党建和“跨村联建、村企共建”的经验做法得到中央、省、市各级媒体刊载推介。
下一步——
永定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坚持人民至上,大力发扬“冲冲冲”的工作作风,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努力争取新突破,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