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闽声
标题图
“福乡福镇看福建”柘荣篇 | 富溪镇:商贸+红色,文化交织的文旅盛宴
2022-08-04 20:09 闽声文化

【编者按】

图片

清新柳城 摄影/魏发松

献礼“二十大”,奋进新时代。市场瞭望融媒体中心推出“福乡福镇看福建”系列报道,充分展现我省各地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的基层实践,探索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第一期我们走进“长寿之乡”柘荣县。

柘荣县是宁德下辖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自古以来就是闽浙交界商品集散地,素有“闽浙咽喉”之称。当前,柘荣县委县政府正在全力推动“中国慢城”的建设。东狮山下放慢脚步、放空心灵,一座崭新的诗意栖息地正茁壮成长。县下属的9个乡镇因地制宜地开展乡村振兴,在跨越式发展中寻找“福乡福镇”的柘荣之路。

炎炎夏日,走进富溪镇,古朴与优雅之风扑面而来,犹如置身于宋代街井,韵味悠远、乡情绵长,令人回味无穷。

富溪镇作为古代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闽浙交通枢纽,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富溪子民,其最为有名的便是那归驷桥。归驷桥原名“归泗桥”,是福温古道唯一现存的木拱廊桥,也是柘荣县现存最为久远的古桥。

图片

归驷桥

据悉,归驷桥是福温古道上仅存的木拱廊桥,是老街对外的重要通道,2005年5月荣评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富溪镇宣传委员介绍,“归”饱含着富溪人民对古道上来往的商旅早日平安归来祈盼,“驷”则道出了富溪人在悠久的商贸历史中始终诚信经营的高尚品格。因此得名“归驷桥”。

图片

图片

归驷桥,两侧还设栏杆和长条凳

穿过归驷桥,沿着古街拐角处的石梯走下,富溪镇最有名的山茶油作坊便坐落于此。老板游信玉告诉记者,他16岁就跟着父亲学山茶油加工技艺,至今已过去50多年,他已是第六代传承人了。

图片

游信玉在制作山茶油

“每一滴山茶油,都十分考究。”游信玉介绍,目前还采用纯手工土法萃取的山茶油,而且没有任何的添加,有6道工艺,即烘烤、碾粉、蒸粉、做饼、压榨、沉淀6道工序。

图片

图片

上图:制作山茶油的设备 下图:油茶树的种籽

富溪镇的油茶栽培和山茶油压榨技术已有200多年历史。2009年,富溪山茶油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宁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图片

图片

中国农业银行旧址

富溪镇幽深长长的古街,屋檐下的红色灯笼,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古街上,中国农业银行旧址令人眼睛一亮。

据悉,中国农业银行旧址成立于1964年,是全县最早的营业网点。一进大门,关于福建金融史的介绍,以及钱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的故事便可一目了然。

图片

图片

古街街景

此外,古街上还设有诚信超市、剪纸馆、筷笼馆、诚信公园、秤砣馆等,在这里可以深刻体会传统商贸文化的魅力。

图片

图片

古街一角

“这里曾经商贾云集,在富水南岸形成里街、外街两段街市,有棉布、国药、水产、屠宰、烟酒、客栈、饮食商铺40多间。”宅中乡副乡长兰治中介绍,特别是在茶叶上市季节,茶商活跃,民国时“广顺福”“魏协春”“袁日升”“陈寿春”四大茶商曾发行小额私票,颇受社会信用,最远流通至天津口岸。

图片

图片

古街建筑

老街不仅拥有悠久的古商贸文化,还有着浓厚的红色元素。在富溪古街的里街4号,还曾建立秘密“里街秘密交通站”,为地下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传递情报,被誉为“红色一家人”。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近年来,富溪镇坚持科学重建、科学发展的理念,以修缮古迹、传承文化为着力点,挖掘文化内涵,提升古商贸文化和红色文化,走出了一条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的文化旅游发展路线。

图片

图片

里街秘密交通站内景

离开古街时,临溪的一座“博士楼”吸引我们驻足观看。关于“博士楼”还有着一段美丽的“博士”传说,富溪是长溪古县灵霍文化的发祥地,民淳俗厚,文风炽盛,人才辈出,曾出现“一人三博士”“一家双博士”佳传,该楼因此得名。

现在,该楼还是富溪人才驿站,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据悉,富溪人才驿站建站以来,坚持引培并举,持续激发“造血”功能,不断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新机遇。

“我们先后与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福建省林业勘察院等单位展开人才合作,促成了富溪村村庄规划、乡村风貌品质提升等20余项项目落地。”该镇党委组织委员魏帆介绍到。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