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八一建军节,让我们一起向中国军人致敬!
走过峥嵘岁月,他们在高原、在荒山、在长空、在远洋,用青春书写着祖国万里疆域的壮美华章。
说起军人,在我们福建这片热土上,就有很多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史值得我们铭记。
电影《长津湖》里还原“冰雕连”的场景,天空中飘飘荡荡落下一片片白色的雪花,周边全是坚实的寒冰,敌人正十分警戒地向前走去,而趴在地上的志愿军战士始终保持着全神贯注的准备作战动作,一动不动。这群最可爱的人来自第20军,从闽东走出。
2021年,央视热播的电视剧《绝密使命》重点围绕龙岩伯公凹交通站,讲述中央红色交通线的故事,这段尘封80年的历史搬上屏幕后,吸引了全国观众的视野。
福建是革命老区,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
2022年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传承弘扬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建设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
那么,你知道福建的第一支红军部队在哪里诞生吗?
如果你知道
那给你点个大大的赞
如果你并不了解这些
那也没关系
今天带你一起
了解福建红色文化历史
还有一些珍贵的革命文物,诉说着和福建军人有关的历史事件。
01收藏于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内的子弹头
这是一颗带铜锈的子弹头,长1厘米,宽1厘米,重量19克,国家一级文物。
这颗子弹头“埋藏”在开国上将叶飞同志的身体里长达66年之久,直到1999年他逝世后才取出,他的子女将这颗意义非凡的子弹头捐赠给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
故事发生在1933年,叶飞以中共福州中心市委特派员的身份在福安城外狮子头渡口客店与中共地下党接头,遭到国民党特务突袭。
叶飞头部中弹倒下,特务搜去他身上的手枪和笔记本,发现叶飞仍活着,又冲上来连开三枪才离去。奄奄一息的叶飞后来被附近群众发现并送到根据地,受当时的医疗条件所限,医生只取出叶飞头部和臂部的子弹,留在胸部的子弹没能取出。
就这样,这颗子弹伴随着叶飞的一生,见证了他在革命战争年代,出生入死、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02福建革命武装暴动第一枪
这把锈迹斑斑的左轮手枪,承载着一段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打响了福建革命武装暴动第一枪。
1926年,共产党员朱积垒在毛主席主办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归来,在家乡平和县上坪村成立福建省第一个农民协会,领导农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蒋介石大量捕杀共产党员。为反击国民党的疯狂屠杀,挽救革命危机,中共平和县委于1928年召开全县农会会员大会,决定组织武装暴动并成立了以朱积垒为首的暴动指挥部和农民自卫军。
1928年3月8日,以朱积垒为总指挥,在平和县长乐乡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八闽第一枪”,史称平和暴动。
03志愿军的棉大衣
这件军棉大衣,是志愿军战士黄庭春赴朝参战时所穿的军棉大衣,里外均为草绿色棉布,夹棉,翻领,装袖,长下摆,前摆下方斜插袋。
黄庭春,顺昌人,1949年5月参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战车独立六团战士,抗美援朝时期赴朝参战,立过战功,1952年退伍。
1983年黄庭春逝世后,他的妻子因为一份刻骨的念想,始终没舍得把这件破旧的大衣丢弃,而是一直当作“被褥”加在被子上方使用着。正因为有着这份深入骨子里的爱,才使这件军棉大衣得以保存。
这件不平凡的志愿军棉大衣,曾被福建省纪念建军90周年革命文物联展选中,在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隆重展出,还被编入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八闽军旗红——福建省纪念建军90周年革命文物联展图集》一书。
1937年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闽东军政委员会布告
1937年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闽东军政委员会布告(福建博物院收藏,国家一级文物)
1937年l0月2号,中共中央与国民党政府经过反复斗争、谈判,终于达成协议,决定将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陆军新编第四军。新四军成立之初不设师、旅等编制,而是辖第一到第四共四个支队和1个特务营,每个支队辖两个团。
1938年春,闽北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五团,饶守坤为团长,全团兵力1200人。闽东游击队改编为第三支队六团,叶飞任团长,共有1300名指战员。闽中游击队大部编入新四军军部特务营第二连,其余的同志分别充实到第一、二、三支队和军部教导大队。
红军游击队改编成新四军
原闽西、闽赣边、闽粤边、浙南红军游击队合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邓子恢调任军政治部副主任,张鼎丞任二支队司令员,谭震林、粟裕先后任副司令员,罗忠毅任参谋长,王集成任政治部主任。
1938年陆军新编第四军龙岩办事处关防
1938年陆军新编第四军龙岩办事处关防(国家一级文物)
1938年1月,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率领各部开抵龙岩白土集中。闽粤边区的红三团和闽赣边区的长汀、瑞金游击队也相继到达白土会合。
各部队会师以后,正式颁布了改编命令,调整了干部,成立了第二支队司令部,并在龙岩城内设立新四军办事处。福建博物院收藏有“陆军新编第四军龙岩办事处关防”,为国家一级文物。
新四军第二支队下辖第三、四两个团。第三团团长黄火星,全团1400多人;第四团团长卢胜,全团1300多人。1955年,黄火星和卢胜都被授予中将军衔。
新四军成立之初,全军共1万人左右,其中福建红军游击队有5000多人,是新四军初建时有生力量的主要来源地,占总人数的一半以上。
2月17号,新四军第二支队以及各界代表和当地群众6000多人,在白土镇广场上举行北上抗日誓师大会。3月1号,第二支队从白土出发,踏上抗日之路,向皖南开进。
新四军第2支队在福建龙岩举行抗日誓师
1937年谢汝和新四军二支队司令部颁发的护照
1937年谢汝和新四军二支队司令部颁发的护照(国家一级文物)
在汀州期间,新四军二支队恢复了长汀城区地下党支部,并派出地下党员谢汝和,带着“新四军二支队司令部护照”,前往瑞金、于都一带,为二支队侦查敌情,以防止国民党顽固派对二支队北上的阻挠和破坏。
七天后,二支队离开汀州城到达古城,瑞金当局不让部队进城,为顾全大局,避免摩擦,二支队绕道经于都到赣州,再乘船至樟树,经过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到达安徽岩寺拔塘,与新四军一、三支队胜利汇合。
1978年,谢汝和将“新四军二支队司令部颁发的护照”捐赠给长汀县博物馆保存。这份护照长30厘米,宽21厘米,宣纸质地,用红色油墨印制而成,为国家一级文物。
这些红色印记,记录着忠诚和信仰,烙刻着初心与使命。
如今,军人依旧是祖国最忠诚的儿女,是时代最可敬的英雄,是真正无私无畏的勇士!八一建军节,一起致敬“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