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闽声
标题图
“福乡福镇看福建”柘荣篇|楮坪乡:红色+茶果,特色文旅“激”动乡村振兴
2022-08-01 16:47 闽声文化

【编者按】

图片

清新柳城 摄影/魏发松

献礼“二十大”,奋进新时代。市场瞭望融媒体中心推出“福乡福镇看福建”系列报道,充分展现我省各地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的基层实践,探索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第一期我们走进“长寿之乡”柘荣县。

柘荣县是宁德下辖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自古以来就是闽浙交界商品集散地,素有“闽浙咽喉”之称。当前,柘荣县委县政府正在全力推动“中国慢城”的建设。东狮山下放慢脚步、放空心灵,一座崭新的诗意栖息地正茁壮成长。县下属的9个乡镇因地制宜地开展乡村振兴,在跨越式发展中寻找“福乡福镇”的柘荣之路。

酷似窑洞,以土黄为主色的建筑群,有着很强的代入感,让人恍然间仿佛到了陕北。

这便是坐落于楮坪乡洪坑村的土楼,因 “西竹岔战斗”而生。

1934年,战斗在楮坪乡社坪村、洪坑村和苏家洋村相邻地界山头上打响,是闽东革命史上最大的一场战斗。2018年9月,西竹岔战斗遗址被列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

楮坪乡洪坑村里建的仿陕北土楼建筑

近年来,楮坪乡依托西竹岔战斗遗址红色资源,启动实施红色农旅项目,回引企业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打造融红色教育、研学体验、农旅休闲为一体的综合红色农旅基地。

据基地负责人林端兴介绍,基地由西竹岔战斗展示馆、红色廉政课堂、红色文创展厅等构成,再现了当年闽东军民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革命精神。

图片

图片

图片

西竹岔战斗展示馆

2021年,为不断丰富游客体验,基地还修建了土楼风格民宿,并以史上著名的战役和革命圣地命名每一间客房。

站在露台上,山风徐来,近有土楼,远有山色,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交织,尽收眼底。另有人民公社餐厅、KTV、露天篝火晚会等特色鲜明的休闲娱乐设施,使人沉浸式体验红色文化的熏陶。

图片

楮坪乡洪坑村土楼风格建筑群里的餐厅

为保护、开发和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楮坪乡修复了闽东特委楮坪会议遗址、社坪红色众厅、西竹岔战斗遗址,并以 “两战一会”(彭家山战斗、西竹岔战斗及闽东特委楮坪会议)为主线,由点连线串联起来,形成闽东独立师在楮坪红色记忆的完整链条。

可以说,红色旅游已成为楮坪乡推动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图片

湖头村彩虹滑道,孩子们都喜欢的打卡胜地

湖头村亲子游则是楮坪乡打造的另一张亮丽文旅名片。

彩虹滑道、越野卡丁车、雷霆战机、滑梯……这些五颜六色的儿童游乐设施,点缀在稻田茶园青山间,成为村里一道奇特而亮眼的风景。

尽管天气炎热,也丝毫挡不住游兴,仍有不少家长带孩子来“打卡”。

“今年正月初五(2月5日)开业后,吸引了许多人前来游玩。特别是周末,人特别多,一玩就是一整天,而且孩子们都舍不得回去。”乡村振兴员章伯专说。

从2019年起,章伯专就着手对湖头村的文旅资源进行了梳理与优化。湖头村是国家级生态村、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及县新农村建设试点村。

图片

湖头村里的亲子游乐园

经调研分析,章伯专发现,亲子游是近年来的旅游热点。湖头村位于104国道旁,距离城关仅10公里,交通便利,发展旅游具先天优势。

2021年,村党支部联合村专业合作社规划建设亲子乐园,打造彩虹滑道、卡丁车、丛林穿越等“网红”游乐项目,成功“圈粉”。“人气最高时,周末收入有3万多元。如果不是碰到前段时间阴雨连绵,人气会更火爆。”章伯专说。

亲子游带火了湖头村,村财收入增加了,村民们的“腰包”也更鼓了。“村民们农忙时务农,农闲时就来帮帮忙,家门口就可以赚钱,用不着外出务工,一些在外地打工的年轻人也都回来了。”

图片

图片

楮坪乡欲打造成“红色楮坪,茶果淳乡”,果园里的油㮈与水蜜桃,令人垂涎

目前,湖头村在规划建设农耕文化研学基地,计划将村里部分土地流转种植水稻、马铃薯等作物供研学使用。

基地建成后,结合乡村休闲民宿、农家乐及原有的“乡愁记忆馆”(古建筑),逐步对接中小学、幼儿园来村里研学。章伯专说,“研学就是要让孩子们走出校园,走出课堂,回归自然,通过体验农耕文化,寓教于乐,体验劳动的快乐。”

图片

以旅促农,以农兴旅

“红色楮坪,茶果淳乡”。楮坪乡将进一步深挖以红色文化为代表的特色文旅资源,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加强旅游产业与茶叶、水蜜桃、西瓜、油㮏等周边特色农特产品形成互联互动,以旅促农,以农兴旅,促进农旅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