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住云河洗天青,闽山闽水物华新。”一派清丽山川、一方红色热土,刻印着新时代福建“红绿”交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篇章,也记录下三明学院师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创新探索。
福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先行地。新时代,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得益彰,“闽山闽水”绘就了新画卷。2022年暑期,三明学院以《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为教材,引领全校万余名青年学子奔赴一线,在推进福建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通过争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学习者、研究者、倡导者、宣传者和践行者等五个方面,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进而引领师生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和不懈奋斗者,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以清新福建为素材,打造思政教育大课堂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三明学院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实践团走进泰宁县老游击队员黄炳茂之家。“喝少一点,喝好一点”,一杯米酒的故事口口相传。“三个不要忘记”“四个嘱托”,岭下村等一批革命老区村通过推进红色资源价值转化,迎来发展好机遇。团队成员们学习调研地方红色引领、绿色赋能乡村振兴经验,进一步坚定了服务老区人民、服务老区发展的信心与决心。
三明学院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实践团在岭下村重温入党誓词
为生动串联起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思政小课堂和生态文明实践的社会大课堂,学校夯实校院班三级实践管理体系,重点遴选五个二级学院承办专项子活动,同时吸纳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参与,以红色文化作为实践底色,绿色发展作为亮色,确保实践活动兼顾思想性和实效性。同时,通过授牌成立社会实践基地、乡村振兴工作站,建立联合党支部、合作承办全省高校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等形式,从体制机制上为学生的生态文明实践保驾护航。
三明学院学生会实践团走访调研泰宁国有林场
从上清溪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示范工程、沙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创新到福建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从“河小禹”专项行动、美丽乡村规划到森林康养融合发展,三明学院一万余名学子以“团队集中+个人分散”“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方式积极投身福建生态文明实践,通过理论学习、专题调研、宣讲宣传、服务实践等多样形式,为清新福建添彩赋能。
以学科专业为依托,守护生态文明主战场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一直是三明学院师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方向。
2014年成立的“河小禹”专项团队连续9年践行“治水之约”。作为2021年福建省“河小禹”专项行动“校园河长”,资源与化工学院张丽华副教授再度率队出征,充分发挥环境工程、资源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优势,带领实践队员们以做好护河“调研员”“宣传员”“治理员”为方向,开展巡河护河、水样采集、水质测定、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保护宣传等活动,巡河100多公里,开展社区宣传教育近10场,为营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环境贡献力量。
三明学院“河小禹”实践队员采集水样并检测基础指标
为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专项实践内涵,学校大力支持、鼓励各二级学院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和学科定位,将教师实践和学生实践有机结合,在绿色资源中挖掘育人元素,把论文课题搬到绿色舞台,把专业成果写在八闽大地,切实用专业知识和创新活力,为生态文明建设探索更多的实践经验。
建筑工程学院30余名师生分头奔赴将乐县白莲镇小王村、明溪县沙溪乡梓口坊村以及三明市三个中央苏区老区县,以地方红色文化和绿色生态资源作为研学第二课堂,开展红色革命遗址建筑保护、乡村微景观设计和人居环境整治服务。艺术与设计学院“乡村动漫实践团”以地域特色文化为素材,赴泰宁县开善乡池潭村开展乡村墙体彩绘,助力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建筑工程学院实践团队乡村微景观设计作品
以奋进时代为画板,勾勒碧水丹山新画卷
“绿色是福建一张亮丽名片。要接续努力,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福建的骄傲。”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为福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也成为三明学院师生开展生态文明实践的根本遵循。
文化传播学院“三基色照‘福’行”实践团奔赴泰宁,通过长曝光摄影、VR球机全景拍摄等手法进行记录,制作发布《VR看三明之“遇见*泰宁——九龙潭全景漫游”》等6部VR全景系列作品及200余张摄影成片,以专业化、艺术化的表达形式,为地方生态文明建设保存珍贵影像资料。
文化传播学院“三基色照‘福’行”实践团调研泰宁生态建设
此外,学生会、青马读书社、大学生骨干培训班、经济与管理学院等多个实践团队与个人循着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的绿色足迹,充分活跃在福建生态保护一线和绿色产业发展前沿,通过召开“线上+线下”访谈座谈会,开展面对面深入答疑等走访调研活动,致力形成有分量有价值的调研报告,贡献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为福建赓续绿色发展献策献力。
青年是引领社会思潮的重要力量。创新实践的同时,师生们注重加强对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教育,通过搭载学校教育关爱帮扶专项活动,将绿色生态故事、三明实践故事、生态文明意识等理念,精准送入中小学课堂和教育实践基地。“小海豚”“一路阳光”“春晖行动”等爱心支教团队,均将绿色生态教育纳入课程创新体系,以普及垃圾分类、识别生物多样性、宣讲绿色故事等方式,让生态文明宣教既“有意义”又“有意思”。
教育与音乐学院“一路阳光”实践队向小学生开展生态文明宣讲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守护绿色中国梦,我们青年人责无旁贷。”教育与音乐学院黄至松同学说。学校将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和服务大局相统一,发挥组织动员和实践育人优势,进一步扩大参与面、覆盖面和影响力,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青年中深入普及,引导全校青年学子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在知与行中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投身生态环境治理,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