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导报.新福建客户端7月11日讯(记者 郑玮玮 洪婷婷)由福建省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组织开展的“福建省优秀企业家”评选揭晓,漳州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惠山荣获“福建省优秀企业家”称号,也是今年银行系统唯一的获奖者。近年来,在王惠山的带领下,漳州农商银行以“服务本土发展、践行普惠金融”为职责,坚持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先后荣获中国服务乡村振兴十佳农商行、全国农村金融十佳绩效管理机构、全国农村金融十佳品牌创新机构等荣誉称号,成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行业标杆。近日,王惠山接受导报记者专访,讲述他与漳州农商银行根植漳州,服务漳州实体经济发展的故事。
▲漳州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惠山
1996年,王惠山加入漳州市长泰联社,开始了他在农村金融领域的征程。在此后的25年里,他先后任职于长泰县农村信用联社、莆田农商银行、漳州农商银行。一路走来,他见证了漳州农信社的变迁和发展,不变的是他和漳州农商银行的初心,“漳州农商银行诞生在农村,发展壮大在农村,服务本土发展、践行普惠金融是漳州农商银行的职责所在。”王惠山说。
四大利器 助力漳州乡村振兴
▲全省农信系统乡村振兴贷记卡首发
乡村振兴,讲究的是实干。漳州山海资源丰富,如何绘制乡村振兴的金融蓝图?作为漳州农商银行的掌舵人,王惠山亮出了四件利器。
利器一:推进福农综合战略,大幅提高客户与贷款覆盖面。漳州农商银行依托“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服务模式,打造了一支专业轻骑兵——金融指导员,改变传统的银行工作模式,从坐在银行窗口等待客户上门,改为主动送服务上门,他们走进群众,普及各类金融知识、介绍金融产品,办卡放贷,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银行的服务,特别是信贷服务。如今,这支队伍已从镇村开始逐渐覆盖到各个街道社区。 并与政府部门、学校、行业组织开展共建,建立金融校外辅导员服务体系。还建设了11个“福农驿站”,设置了基础便民金融服务角、农产品购销服务角、农家读书宣传角等功能分区,延伸服务网络“触角”,着力打造集金融、民生、服务为一体的金融服务站。同时,以“五福”产品为抓手,推动福农综合平台推广运用,推广“政策+产品+客户”模式,与供销社、农业农村局等涉农涉企部门开展战略合作,构建“信息共享、资源互补、风险共担”的新型合作关系。“我们一直在探索农村集体产权股权融资试点工作,发放了全市首批福股贷,有效解决村民担保难的问题。”王惠山表示,这一创举已被省联社纳入“福建农信2021年度普惠金融创新观察点”,为有效盘活农村集体资产提供了经验模式。
利器二:全力写好山海发展文章。漳州农商银行在传统绿色信贷和新型融资产品方面加大创新力度,主动对接特色现代化农业工程,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着力支持节能环保产业、生态环境产业、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绿色低碳和循环产业。同时大力支持海洋经济,助力构建“一村一品,一镇(乡)一业”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在芗城区投放信贷资金1.2亿元,专项用于支持淡水养殖业,支持蓝色经济,通过一系列信贷优惠政策,进一步降低养殖户生产经营成本。
利器三: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围绕农村裸房改造、危房翻建、集中自建小区、村容村貌提升等领域,推广“安居贷”“乐业贷”等信贷产品,以金融助推乡村环境整治,提升人居环境。助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积极推广“福村贷”产品,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现代农业、林业、品牌农业和生态循环农业,打造“一村一品”产业格局,着力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
利器四: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施“金融促进乡风文明工程”,在辖区内125个行政村开展整村授信工作,预授信户数达1.3万户,金额超10亿元。持续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创建活动,探索统一信用评价标准与信息共享机制,着力提升涉农贷款信用类占比。推动信用体系建设成果与文明家庭创建、道德模范评选评价活动等有机衔接,助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全面提升。
多措并举 护航漳州中小企业
如何将金融服务延展到小微企业,一直是困扰金融行业的一个难题。“小微企业通常无法提供有效抵押与担保,且对资金存在‘期限短、金额低、频率高、贷款急’的需求。”提及小微企业的难点以及痛点,王惠山表示,小微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往往是最弱的。
▲王惠山董事长深入企业
面对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漳州农商银行创新担保方式,形成增信合力。推广“政、银、保、担”合作业务。如与政策性融信担保公司签订普惠金融业务合作协议,推广“信易快贷”信贷产品。计划发放贷款3亿元,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展无需提供额外抵押担保的“银保通”,共同为有信贷需求的小微民营企业提供增信手段,解决小微民营企业担保难题。“截止6月末,我们累计发放纾困贷款12.22亿元,惠及市场主体406户;当年累计发放纾困贷款6.88亿元,全力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平稳健康发展。”王惠山告诉记者。
手续方面,简化小微企业贷款流程和手续要求。“我们线下做“减法”,坚持“实质重于形式”,精简财务报表要求,推行以资产负债、水电费缴交、管理人员品行能力等为导向的“三查”。线上做“加法”,叠加“金服云”、福农综合服务平台等数据,运用数据模型核定预授信额度,打造“线上+线下”小微企业快贷服务模式。“王惠山表示。
针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融资特点,漳州农商银行结合财政、货币等优惠政策,新推出纾困贷、商贸贷、政采贷、技改贷、乡村振兴贷等小微企业专属信贷产品,探索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质押等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进一步拓宽抵质押物范围,缓解科创企业融资担保难题。推广“无还本续贷”,减轻小微企业还款压力。对贷款到期客户,采取无缝对接的形式,减少不必要的资金“通道”和“过桥”环节,切实减轻民营、小微企业还款压力。
同时,漳州农商银行还主动进行多项减费让利。王惠山表示,漳州农商银行主动减免账户管理、转账汇款等 13 项服务收费项目;主动让利今年新增贷款平均利率为5.94%,比2021年新增贷款利率下降45BP,存量贷款平均利率6.26%,比年初下降29BP;主动减免评估费。银行自主开发、推行房产价值线上自主评估系统,用于商品房、商住房的价值评估,每年免费评估费多达30万元;率先在漳州金融系统落实有关文件精神,对承租漳州农商银行自有房屋的对象减免一季度租金,合计减免租金7.49万元。
此外,漳州农商银行还集中优势资源,强化政策倾斜。出台了“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制定《漳州农商银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2018-2022年)》和《漳州农商银行普惠金融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年)》;设立“三个服务中心”,即普惠金融服务中心、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和民营企业金融服务中心,采用“行商”直销模式,提升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
锚定方向 推动普惠金融再上新台阶
王惠山坦言,普惠金融对于中小企业意义重大,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普惠金融的发展。在政策引导下,越来越多银行加大力度开展普惠金融业务,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对于银行业而言,如何开辟出一条特色之路,是其可持续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具体的“打法”方面,据王惠山介绍,该行主要锚定四个方向,即多样化、数字化、本地化、特色化,全力推动普惠金融业务再上新台阶。
多样化方面,支持“稳企保就”力度加大。王惠山表示,接下来,漳州农商银行将通过开辟支持普惠小微企业信贷服务绿色通道,积极推广行内支持普惠信用贷、普惠抵押贷等系列信贷产品,用足财政贴息、纾困专项资金、再贷款再贴现和人行普惠小微贷款支持等政策工具,持续加大涉农、小微等普惠贷款投放力度,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确保实现涉农贷款持续增长。
本地化方面,发挥深耕当地的优势,合理配置信贷资源。王惠山提出,要聚焦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合理配置信贷资源,不断提高“三农”金融供给能力。对接农村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立足服务辖区要素资源禀赋和特色产业,围绕各类农村要素搭平台、抢市场、做客户,对接农村“三变”改革,推进农村承包土地使用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集体产权、林权、自然资源产权、农村集体股权等抵押融资,协助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进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第一阶段试点工作进行总结、提升。
数字化方面,聚焦数字生态,以金融科技激发市场活力。王惠山表示,漳州农商银行将坚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方向,打造适合漳州农商银行特点的普惠金融模式,构建数字化、生态化、场景化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云普惠”线上普惠金融平台,推广线上直达产品“真好贷”“金e贷”,强化“线上+线下”服务模式,扩容“农商铺子”积分平台,不断提升“虚拟营业厅”远程客户服务平台的服务便捷度。
特色化方面,以差异化的客群定位,构筑竞争优势。未来,漳州农商银行将进一步加强城乡普惠金融协调发展,探索差别化普惠金融路径。巩固市场优势,扩大客户覆盖面,合理减费让利,增强金融服务普惠性和可持续性。
风华共进廿五载,奋楫笃行启新篇。王惠山与漳州农商银行齐头并进,坚守金融立业初心,书写了一幅扎根漳州、服务民生的华丽答卷。如今的他们站在新的起点上,催生着下一个光辉时刻的到来,他们的未来可盼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