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电子报
雨中即景
2022-07-10 08:12

窗外,雨淅淅沥沥,下了一周。

站在窗前看雨,海岛的回南天,雨夹杂着雾气,潮湿而闷热。我来自蜀地,深知“四川人一年到头没几天看到太阳”的烦恼。

平潭地处台湾海峡与海坛海峡之间的突出部,因“狭管效应”影响,一年四季风大,很难形成积雨云,所以降雨量一直偏少,像今年这般无休无止地落雨很鲜见。

关于海岛的雨,印象最深的就是娘宫港。那时在港口工作,窗外就是无垠的大海。每到雨天,临窗看海,水天一色,烟雨苍茫,缥缥缈缈,仿佛一幅云阔天高的水墨画卷徐徐展开。

初夏时节,总能见到附近的渔民冒雨下海收海蛎。轮胎制作的小浮轮上堆着带壳的海蛎,一袋袋往岸边推动,再用三轮车运回家。与男人同样下海干活的也有海岛“诸娘子”,她们穿着连裤雨衣,双手推着沉重的海蛎,顾不得擦拭脸上的雨水。她们单薄的身子,陷在没至腰间的海水中。一人在前面拉,后面的人向前推,在海水中艰难地一步步移动,被雨淋湿的各色头巾贴在脸上。到岸了,只见她们动作麻利,先把海蛎袋子挪在路边,再装上三轮车。男人启动车子,女人们坐上车,消失在蒙蒙细雨中。他们没有语言交流,平凡人家,无惧风雨地劳作,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落到实处就是无言的人间灶火。

雨天,走进海岛石头厝村落,又是另一番韵味。

前年我带领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画家走进山门前村写生,细雨沥沥,层层叠叠的石头厝顺着山势而建,错落有致、鳞次栉比。那石厝经过雨水的冲刷,透出深黛色的蓝。平潭早年的石头厝后墙一般为“乱石砌”,那是屋主人资金有些短缺,随物赋形,捡到什么石头就砌成什么形状,故得名“乱石砌”。

那日在山门前村,几座百年老厝,圆形、方形、三角形、圆锥形等乱石砌成的“补丁墙”,经过岁月的打磨、雨水的洗涤,色彩斑驳如画,让画家们惊叹不已。

几乎所有石头厝院落里,都会种些果树。那日,正巧见两个小孩儿冒雨在采摘桑果。姐弟俩不过八九岁的样子,姐姐在树上采摘,弟弟在树下兜接,接住一串就急着往嘴里送。“依弟,要回家洗了才能呷啊……”小姐姐稚嫩的声音,在雨中飘荡,仿佛雨丝都是甜蜜的味道。

见此情形,我想起初到平潭时,每年初夏时节,先生的阿嬷总会将院子里的番石榴摘下来,让我尝鲜。怕果子坏了,她将果实存放在土罐里,其实鲜味早就淡了,那是阿嬷收贮亲情的一种方式。

周末去友人家赏花,天台上有一棵长成了树一样高的栀子。在故乡,初夏里姑娘们将栀子花佩戴于衣襟,无论在菜市场,还是在茶馆,总能见到襟上别着栀子花的女子。那淡香隐隐,令长相平凡的女子也有了几分温婉。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