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溪是一个每寸土地都浸染了红色记忆的地方,作为红色圣地,她之声名远播久矣!
《将军与故土》写才溪、赞才溪,是一部初版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报告文学。本书作者钟兆云如今已是作品等身的著名作家和党史专家。二十多年前,钟兆云刚参加工作不久,毅然来到人地生疏的才溪,真情融入当地的人和事,进行了为期数月的深入扎实的采写活动。该书文学性和史料性兼备,一经初版,就成为抒写才溪精神、研究才溪革命历史不可多得的重量级作品。二十年后重版这部作品,不仅可以看出作者因从事党史研究工作而与才溪结缘的不忘初心的真挚情感,而且反映了作者在经过更多的社会阅历和人生体悟之后,坚持对近百年中华民族历史经纬脉络和前进方向的定见。
△“才溪乡调查”旧址(图源:闽西日报)
才溪地处闽西崇山峻岭间,原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偏僻山乡,历史上既缺乏达官大吏、硕彦鸿儒的身影,也没有巨贾豪门、才子佳人的附会。只是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群众运动和土地革命风起云涌之际,才溪创建了中央苏区“第一模范乡、模范区”,成为 “争取全中国胜利的坚强的前进阵地”,才开始作为基层红色建政的典范走在了历史潮流前列。新中国成立后,才溪确立了“红色圣地”的历史定格,才溪人民革命觉悟与建设社会主义豪情齐飞,在创造了了不起业绩的同时,屡经挫折困顿,但依然绽放了一朵朵时代精神之花。改革开放以来,才溪人民血脉中流淌的生命激情得以真正迸发,从依靠“三千榔头八百斧”擎起“建筑之乡”大旗,到与时俱进地缔造一个个企业王国,再到企业家们纷纷用财富回馈社会、反哺家乡,才溪人在与市场经济大潮搏击中,尽情书写创业传奇和人生意义,构成蔚为壮观的独特人文风景线。《将军与故土》正是在准确把握大时代、大背景和大主题的基础上,用饱醮浓情的笔触讲述才溪、解读才溪,使才溪这个红色典范更具普通意义,折射出近百年中国社会历史变迁的广泛性、深刻性,昭示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真理。
△才溪乡调查纪念馆前盛开的油菜花(图源:闽西日报)
历史的宏阔叙事最是容易掩没历史的细节真实,抽离了对事件过程和个人真实情感、命运遭际等的关注和关怀,历史往往就显得枯燥乏味,难以引人入胜。《将军与故土》作为报告文学,它的魅力在于采写了大量当事人,掌握了丰富素材,在此基础上重现历史现场,以事件聚拢人物、以人物牵出事件,或娓娓道来、或直抒胸臆,从而既为宏阔历史注入了真实感人的情节细节,又为生命传奇谱写了有血有泪的真情真爱。应当说,人们对于红色才溪并不陌生,每个对才溪感兴趣和有所了解的人,几乎都可以道出一些有关毛泽东《才溪乡调查》、“三千儿男当红军”、“红色三兄弟”、“九军十八师”、才溪妇女等的红色经典元素。如果对才溪有更多的关注与观察,则或许听闻了改革开放之初,一个个赤手空拳的才溪人勇闯特区创业创富的新版传奇,以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才溪人在各行各业崭露身姿的新鲜故事。但受限于随机性、口口相传式的传播传颂,至今人们对才溪的了解,多数仍停留在概念式、符号式的直观印象上。《将军与故土》饱含真情,挥洒笔墨,把近百年历史风潮中有关才溪的人和事铺陈开来,剔爬梳理,细说端详,读后令人不禁掩卷怀想、遐思悠悠。特别是,当年毛泽东主席深入田间地头和走家串户搞才溪乡调查,革命战争年代才溪英杰们出生入死、赤胆忠心、智勇担当,解放后才溪将军们眷恋故土、与父老乡亲休戚与共,改革开放以来才溪精英荜路蓝缕、守拙精进、艰辛创业等一幕幕动人场景,仿佛犹在眼前,让读者在走进历史故事和才溪英雄群体情感世界中,读懂伟大中的质朴、血泪中的光荣、低回中的壮志,细品才溪底蕴、才溪魂魄和才溪风流。
人类社会总是在历史的烛照中前行,层层叠叠的历史记忆构成文明薪火相传的轨迹。《将军与故土》描述了从百年历史深处走来的才溪,也展现了今日才溪朝气蓬勃、熠熠生辉的风采,承载历史文化积淀与传承的意义不言而喻。血泪绽放英雄花,壮丽史诗启新程。才溪因红色历史而光芒闪耀,更由于精神遗产与物质遗产的相因转化,红色文化愈来愈成为近百年来才溪蕴聚地气、继往开来的活水源头。如今,才溪作为声名远播的红色圣地,正在推动红色文化资源转化利用,投入大笔资金用于革命遗址保护修缮和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红色旅游名镇建设启程远航。《将军与故土》重版可谓适逢其时,相对于物质设施建设,它是精神文化工程,虽非应时应景之作、却与时势同声相呼,不仅裨益当下旅游发展,而且随着历史推移,其价值将愈显突出,成为红色文化传承创新的宝贵之资。特别是该书融汇了才溪这个地方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精神力量,堪称是一部励志和感恩的乡土佳作,不仅对当下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积极影响,而且对于推动才溪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历史终将渐行渐远,惟有文化力量深厚绵长。我们期待有更多才溪人和关心才溪的人读到这本书,更期待在人文正能量汇聚和传递中,红土地上的人们创造出更加优异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