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平台近日发布的《抖音古诗词数据报告》显示,在过去一年中,抖音古诗词相关视频累计播放量为178亿,同比增长168%。
古诗词在短视频平台上播放如此火爆,相信超乎很多人的想象。在通常的印象中,短视频总是和搞笑、潮流、生活等有关。但实际情况是,古诗词在短视频平台不仅十分流行,演绎方式也非常多元化。古诗词手势舞、通俗讲解古诗词、跟着古诗词打开景点,播放量和点赞数都很可观。一个“历史上水平极高的十首诗歌”的视频,就有将近30万的点赞,引发网友近两万的评论;以“魔性”讲解古诗词为人们熟知的华中师范大学戴建业教授,抖音平台粉丝有700多万,浓浓的湖北乡音普通话,讲起古诗词总能引来众多网友的热情围观。
古诗词在短视频平台流行,和当下的传统文化热潮有关。近年来,各类国风国潮兴起,传统文化频频“出圈”。《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国宝档案》《中国汉字》等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广受好评,河南卫视《唐宫夜宴》、今年央视春晚《只此青绿》艳惊四座;故宫、三星堆文化、敦煌莫高窟等文博IP走红,让人们在领略到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不禁惊叹其迸发出的生机与活力。
古诗词最早来源于民间的歌谣与音乐,内涵丰富而深厚,历经几千年时光凝练,早已融入国人的精神血脉,刻进我们的文化基因。此前,央视大型文化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广受欢迎,就充分说明了古诗词在大众心中的地位和分量。
古诗词能够在短视频走红,还因为短视频这一“新时代文本”凝练、简洁且便于传播,与古诗词短小精悍、表达精练的特性天然契合。相比传统的书面文字释义或者课堂口头解说,现代互联网传播技术的加持,融入了画面、音乐、特效等,让古诗词演绎变得更加丰富立体;接地气的表达方式,也重新解构着人们对古诗词的理解,别有新意。如古诗词手势舞,很受孩子们喜欢;戴建业老师一句吐槽“种得个鬼田”,也让人牢牢记住了陶渊明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更重要的是,古诗词中高度的思想性和丰厚的内涵,在当下仍有旺盛的生命力,一旦有了合适的形态,便能成为时代的流行符号,迸发出崭新的活力。
古典诗词名家叶嘉莹曾说:“在中国文化传统中,诗歌最宝贵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是个可以从作者到读者之间,不断传达一种生生不已的感发的生命。”古诗词中,有古人的细致写实、超凡想象,有乡愁别绪、凌云壮志,有儿女情长,更有家国情怀,他们将对时代、个人、自然、生命的体察与情感都写进诗中,语言绝美,情感真挚,这种感发时至今日仍能借以反映和体察社会的样貌、时代的情绪,能最精准地打动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
一位博主在视频中讲道,古诗中有最深情的浪漫——“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有最潇洒的豁达——“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有最深邃的哲学观——“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有最醉人的夜空——“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这样美丽的诗句,这样真挚的情感,直击内心,引发一众网友的共鸣,让人久久回味。
古诗词在短视频中走红,也让我们对传承好非遗、传统技艺等其他传统文化内容,将其进行现代化传播和演绎,积累了经验、树立了信心。但需注意的是,古诗词等传统内容的现代化传播和演绎,应以“深入挖掘价值内涵”为前提,不能流量至上,不能用恶搞、低俗来吸睛,应力求雅俗共赏,接地气而聚人气。
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张静点评中国古典诗词之美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音声之美,对应感性的能力;二是意境之美,对应审美的观念;三是品格之美,对应道德的境界。短视频等现代传播手段,让人们很容易就体味到其音声之美和意境之美,但如何带大家体味古诗词的品格之美,却对传播者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借助短视频等互联网平台,有更多的参与者加入进来,有更多喜闻乐见的形态方式,带大家深入古诗词的悠远意境,体味深层次的品格之美,让诗词中“浩然长存的民族正气、爱国爱民的家国情怀、天下为公的道德胸襟、悲天悯人的深沉情感”,能够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成为现代人的精神滋养,也让传统文化在当下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