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海峡导报
标题图
《漳州锦歌集锦》出版!与台湾歌仔戏的关系是这样的!
2022-06-26 20:33 海峡导报

海峡导报.新福建客户端6月26日讯(导报记者 赖雅红 通讯员 刘钦赐 文/图)“一方民社,百里弦歌”,说的正是明清时期龙溪歌谣发展的盛况。漳州锦歌源于唐朝,是我省五大曲种之一,根植于民间,唱词通俗易懂,曲调优美流畅,内容包含闽南民俗风情、饮食文化、人文地理,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亟待保护和传承。

6月25日,一曲锦歌《灯前会》片段的奏唱从芗城区文化馆旧馆传出,原来这里正在举办一场简单而隆重的“闽南文化点亮千年漳州古城”《漳州锦歌集锦》首发出版座谈会。

据介绍,《漳州锦歌集锦》分为上中下三册,共收录上集《林廷锦歌唱本选》,收录了上世纪锦歌最著名的艺术家林廷先生传承创编的《商辂歌全本》《妙常怨》《海底反》等27部唱本;中集《锦歌传统曲调选》,收录了《锦歌传统基本曲调》《锦歌传统流行唱段》《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流行时尚小曲》共110首锦歌传统曲调;下集《锦歌优秀唱段选》,收录了新编锦歌弹唱、表演唱27首。

该书是由芗城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漳州市芗城区文化馆、漳州市芗城区锦歌传习中心共同编纂,包含古代的文学创本、音乐创本以及现代优秀唱段,是目前第一部正式出版、较全面收纳非物质文化遗产锦歌作品的精华之作,为锦歌的传承、保护和弘扬发展提供了基础。

据了解,锦歌是闽南最古老的民间曲艺之一,也是漳州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早期流传到台湾,在台湾落地生根,是后来歌仔戏产生的一个源头。锦歌与歌仔戏血脉相连,推动两岸的交流与合作。

当天座谈会上,针对如何保护传承和创新锦歌,让它在出生的土壤中走出一条新时代的发展之路,与会嘉宾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陈彬:国家一级作曲、省级非遗传承人

有漳州就有锦歌。这套锦歌文集出版,希望能在九龙江下游起到代表作用,推动整个下游锦歌事业都得到发展。台湾的歌仔戏是漳州锦歌一个组成部分,台湾与漳州叫做“同音同源,同语言同血脉”,在锦歌里头表现的最显著,在这点上对于现在来弘扬锦歌,来宣传锦歌,来宣传漳州的文化定位,很有现实的这种意义。这70年来锦歌出现很多优秀的作品,在国家重大时事宣传方面起到很大作用。

郑玉玲: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教授、博导、副院长

这套锦歌文集分上、中、下集:上集把民国时期出生的著名锦歌老艺人林廷先生留下的唱本手稿进行整理复现;中集把古代至近代的锦歌传统曲调、经典唱腔翻成简谱便于传唱;下集对新编的锦歌,反映现当代题材且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表演唱曲进行整理。注意了时间轴的纵向梳理,是以锦歌为专题比较全面、系统的锦歌著书,可喜可贺!很赞赏芗城区委宣传部及芗城区文艺工作者,站位高,自上而下,一条心做出了一个点亮漳州的大好事。

我们传扬国家级锦歌音乐遗产,尤其要关注锦歌在两岸交流中的独特纽带作用。众所周知,明清以来漳州籍移民把锦歌传到台湾,进而汲取车鼓小戏等歌舞元素来搬演故事,演化为歌仔戏,成为漳州籍移民怀乡念土的重要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讲,锦歌是歌仔戏的"老祖宗"。为此,我们要讲好漳州传统文化故事,从锦歌入手,就是连接两岸民众心灵契合的一个关键结合点。点亮漳州不是在口头上或仪式上,锦歌自古以来就是漳州人口口相传、家喻户晓的民歌念唱,非常接地气,独特的唱词、曲调与演唱形式,其背后蕴含着一个个鲜活的漳州历史故事,这种真切的乡音乡情凝结的音乐符号所带来的共鸣和载体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漳州的锦歌,尤其能引起台湾同胞的共鸣,打造锦歌成为漳州的城市曲音名片,大有可为,通过锦歌可以发挥两岸交流的纽带作用。习总书记高度重视闽南文化在两岸交流中的作用,指出:血缘相亲、文缘相承,闽南文化作为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部分,大有文章可做。作为漳州的我们,如何做好诸如锦歌在两岸交流中的文章,就是我们要肩负的使命。比如发挥两岸高校学者、研究生通力合作研究锦歌艺术,通过两岸学者的整理、挖掘与研究,尤其是台湾歌仔文献的搜集,对两岸锦歌、歌仔的抢救、挖掘整理尤为重要,它直接以鲜活的实例再现了百年来台湾如何源于漳州的一脉相承的史实,我们以锦歌为切入点,以小见大,以有力的证据证明两岸一家亲,更为建构共享艺术形态、共享史料的大陆学术话语权,做出应有的贡献。除了两岸交流,同时要面向全世界讲好漳州传统文化故事,传播好漳州声音,锦歌就是一个鲜明的亮点。

如何传承方面?郑玉玲教授认为第一是人,人是最直接的传承载体。做好可持续性地保护传承,首先要加大力度扶持保护锦歌艺术的老中青传承人队伍,做好传帮带。在人才培养上,目前闽南师范大学已从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进行设置,融入了锦歌技艺课程与表演实践,长期以来引进了漳州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素华、石耀辉、陈彬老师等一批艺术家走进校园,传授技艺,闽南师大锦歌表演艺术团也多次亮相国家级、省级的专业赛事,获得了优秀的成绩。我们培养的一批批毕业生走出去直接从事文教工作,尤其到中小学,普及传承锦歌表演艺术,传授给下一代,发挥了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这是不可估量的。第二就是创新,推动两岸传统艺术实现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继续深入田野调研,挖掘收集散落在民间的锦歌曲唱,进行地毯式的整理,做成更完整的文本集,进而从表演形式到内容、意涵等进行多元化的创新创作,我觉得非常有必要,且需要年轻一代在老艺人的带领下继续前行。第三,地方政府与高校建立互动传承机制和艺术基地联盟。地方文化部门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作用,比如建立锦歌艺术研究与教学实践基地,加强校地互动,构建锦歌学术研究与同台交流展演的有效机制,一起推进锦歌在两岸交流的作用。

施沛琳:台湾学者

台湾宜兰县是歌仔戏发源地,漳州芗剧团也曾到宜兰演出。歌仔戏是两岸共生共谱的戏曲,歌仔戏虽然是在台湾诞生的,但是歌仔戏的元素是来源于锦歌。所以歌仔戏是两岸很重要的连结因素。

非遗的传承很重要,除了在高校邀请老艺人到校教学,中小学最好能让政府部门统一组织,聘请老艺人到学校进行教学,而能更好地延续下去。另外就是多媒体平台,这次除了出书籍,建议录些视频,不仅保留音像,还可以发布到新媒体平台,让更多年轻人可以看到锦歌的表演形式,这也是传播传承的一种方式。

王文胜:漳州市戏剧研究所所长

锦歌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漳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特有的民间瑰宝,曲调优美,散发着浓郁的闽南乡土韵味。是海峡两岸割舍不断的乡音,是海外游子魂牵梦绕的乡情。传承保护好这一优秀传统民间艺术,是每一个文艺工作者责无旁贷的历史重任。令人欣喜的是,在芗城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一群视锦歌为生命为挚爱的有识有志之士的共同努力下,历经三年,将锦歌名家唱本、传统曲调、新编弹唱付诸刊印,委实难能可贵。为锦歌的薪火相传,留下了沉甸甸的宝贵财富。“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重要论述。此番锦歌的结集出版,不仅是我省曲艺界的一大盛事,更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的具体举措。这是锦歌在新时代的华丽绽放,这是锦歌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可喜可贺!

王素华:国家级非遗(锦歌)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锦歌是闽南最古老的民间曲艺之一,她植根于民间大众之中,曲调优美流畅,唱词通俗易懂,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明末清初,锦歌传至台湾,并与当地民歌、调相结合,形成了“唱歌仔”的新形式,因此,锦歌是歌仔戏(芗剧)的“老祖宗”,这也使锦歌艺术成为了连接海峡两岸人民心灵的“彩色纽带”。《漳州锦歌集锦》一书,在漳州市芗城区党委、政府和文化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自2019年开始筹备出版,历时三年终成。该书凝集了各级锦歌传承人、各路专家学者及众多工作人员的辛勤与智慧,既体现了锦歌艺术独有的文化价值,也集中展示了漳州优秀传统曲艺的独特魅力。近年来,漳州市芗城区对锦歌的保护传承工作硕果累累,成绩斐然。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锦歌第四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我感到十分欣慰。同时,也深感自己任重而道远,唯希望今后能够继续为锦歌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增光添彩,不辜负新时代所赋予之光荣使命!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