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6月24日讯(记者 杨珊珊)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教师代表与双十学子同台,在对话访谈中,以优秀学子的成长经历为主线,探讨思政教育在青年学生拔节孕穗期的关键作用,共话如何更好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日前,在厦门双十中学枋湖校区的会议室中,一场特别的访谈会博得台下听众的热烈掌声。
这个活动正是由厦门市委教育工委指导、双十中学主办的“双十先锋派•与青年面对面”特别期活动——“强国复兴有我,双十先锋‘政’青春”访谈会。
以优秀学子成长为主线
探讨思政教育一体化
来自厦门双十中学2022届高三(10)班的学生姜羿臣是此次双十先锋“政”青春访谈会的主角。凭借全国化学奥赛金牌敲开北大校门的他吸引了许多关注。
品学兼优的双十先锋是怎么炼成的?在与集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肖仕平,厦门双十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欧阳玲,厦门大同小学书记、校长庄莉,厦门第一幼儿园书记、园长林鹭的对话中,姜羿臣分享了自己在幼儿园、小学、中学时期的成长故事、体验。在互动分享中,姜羿臣反复提及思政教育给自己带来的指引。
而跟随姜羿臣的成长经历,四位嘉宾也结合各自工作,分享了对加强校园思政教育的思考,交流探讨如何让思政课真正入脑、入心,从而更好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原来思政课还可以这样上!”在访谈会后,双十中学学生丁晨晞感叹地说,“我们从学长分享的成长经历中更真切感受到思政教育对一个人来说,真的有指明灯一样的作用,真的可以指引一个人坚定理想信念,带领我们更好地走向成功和未来。”
不断创新思政育人模式
多方协同助力立德树人
据了解,2020年11月,厦门双十中学成立了福建省中学领域首家思政研究室,“双十先锋派•与青年面对面”活动是双十中学思政研究室的品牌活动。思政研究室成立以来,共举办了20场座谈活动,受众已达5000余人次。每期座谈均选取不同的时政主题,从“建党100周年”“新疆棉事件”“乌克兰危机”到“孟晚舟回国”……既有生活的“烟火气”,又有理论的“高精尖”,学校组织青年学子一起听原声、悟原理、谈感想、树理想,鼓励他们做头顶有星辰、心中有山河、足下有大地的“先锋派”,为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不仅形式活,主题新,“双十先锋派•与青年面对面”活动的影响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厦门双十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欧阳玲介绍,学校积极发挥座谈会“思政教育中央厨房”的作用,通过师生代表把座谈会上的思想和观点“配送”到课堂、班会课、国旗下讲话等主阵地。通过点线面结合,扩大活动覆盖面,使更多的师生收益,持续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值得关注的还有,访谈会后,双十中学与厦门大学签订了共建“思政发展共同体”协议,双十中学正式成为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训基地。
“近年来,厦门在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上做了很多探索,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就和多所中小学建立合作。虽然从学段上来讲,我们处于不同时期,但在责任上我们是同一条渠。”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原宗丽表示,“今后我们将更加着力如何把不同阶段的老师通过集体备课、集体交流、合作教学、同课异构等方式,加强交流、增进了解,打破不同学段之间的教学壁垒,期待能够多方协同,真正使我们的思政教育能够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新福建》厦门频道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