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三明
标题图
规划先行、共建共享…建设美丽乡村沙县这样做
2022-06-22 17:46 新福建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6月22日讯(许琰 周小龙)走进乡间田野,一户户农家干净整洁,一条条道路四通八达,一项项产业厚积薄发……近年来,沙县区全面推行三明市“156”乡村建设工作机制,一任接着一任干,把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作为重要抓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规划先行,因地制宜蹚出新路

位于沙县高桥镇明洋山社区,一幢幢蓝瓦白墙的小洋楼整齐排列,房前屋后的精巧庭院种植各类花草,令人赏心悦目,漫步其中,洋房、田野、绿树构成了一幅美丽画卷。

明洋山社区建于2011年,目前已有12个行政村的300余户村民入住。优美的环境、完善的设施,离不开科学的规划引领。

新村建什么?怎么建?从建设伊始,明洋山社区就以“科学配置、节约资源、方便群众”为原则,聘请专业设计院进行高起点规划,村民全程参与,成了乡村建设的主人翁。规划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空间用途管制、国土空间要求,建设用地由原211亩扩增至495亩,采用闽派风格“双拼+套房”户型,确保整体风貌整齐统一。

此外,规划还着力提升服务功能,明洋山社区支部书记范永根介绍,社区不仅做到道路、供排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到位,休闲广场、山体公园、公共厕所、垃圾中转站等便民设施也一应俱全。

“建设初期,我们就从村庄的发展方向、村民的生活习惯出发进行统筹,让空间布局更加合理优化,很受乡亲们欢迎,在村里生活一样可以很舒心。”范永根自豪地说。

生产生活融合发展,村庄宜居又宜业。依托全镇果蔬种植、水稻制种等产业基础,明洋山社区围绕设施农业这一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同时深化一站式管理服务模式,提升农村社区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通过乡村要素资源重组,探索“党建+养老”改革,发挥群众主体作用,逐步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image.png

规划先行让乡村建设落实落细

为确保规划落实落细,沙县完善网格化巡察,推行“房长制”,及时分析研判农房建设存在问题,定期开展巡察处置,全面提升农村风貌管控水平,解决重建轻管问题。

截至目前,全区61个应编尽编规划行政村,已完成规划32个,占比52.5%。其余29个村将于年底全面完成规划编制。

多方联动,幸福生活共建共享

孟夏时节,万物丰茂。

走进夏茂镇俞邦村,一朵朵荷花娇艳欲滴,三三两两的儿童走上龙鳞坝,在清澈的龙峰溪中亲水嬉戏,“寻根追味”小吃街上,甜烧麦、豆腐丸、将军米粿等特色小吃的烟火气迎面扑来。

image.png

黄三定美丽的俞邦村

“这里原本是俞邦的自然村,因为村民都出去开小吃就闲置了。今年村里引进区小吃文旅集团投资,流转闲置房屋打造民宿群,目前已对外开放。5月以来,接待游客近百人。”俞邦村党支部书记张昌松介绍道。

乡村建设,村民是主体。沙县区积极引导村民以投工投劳、以工代赈方式参与其中。特产一条街建好后,村民俞和文将家中客厅租出去作特产店,每年能增收5000元的租金。平时,夫妻俩还在文旅餐厅找到了一份工作。“餐厅就在家门口,走路不到5分钟,不仅能顾家,每月还有几千块收入。”俞和文满意地说道。

近年来,沙县区聚焦巩固拓展、衔接振兴重点任务,全面推行“156”乡村建设工作机制,一方面,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组织保障等方面作用,将乡村建设项目作为政府指出的重点领域,探索依法依规实行小型建设项目简易审批程序,按规定统筹使用相关资金,推进乡村建设。

另一方面,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建设,委托社会化服务组织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同时在实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建设品质提升建设项目中,将政府占项目总投资50%以上、投资额在400万元以下的非经营性投资项目,委托国有企业代建,有效保证项目的控制投资、质量、安全和工期。

此外,结合获批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盘活闲置宅基地,主要用于乡村建设项目,既改善村庄环境,又为乡村建设提供发展空间。

富口镇白溪口村宝丰社区

富口镇白溪口村围绕花卉苗木这一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同时发挥示范沿线红色文化、生态康养优势,着力打造一条独具特色的文旅康养品牌;南霞乡引进小吃预制菜企业,以订单+合作社的模式,把当地发展成为小吃配料芥菜的产地,带动农民就业;高桥镇黄溪坑村以“宅改”盘活闲置土地,引进乡贤开发沙滩越野车项目,不足一个月就吸引游客500多人次……如今在沙县,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正变为现实图景。

党建引领,乡村建设提质增速

“几天前夜谈会上刚反映了村里一条小巷没路灯,影响了大家夜间出行,第二天镇里马上就过来解决了,现在晚上出门散步方便多了。”青州镇管前村村民张隆润幸福的说到。

乡村建设,村民参与是关键。“白天大家都有事情要忙,夜谈会让大家利用晚上闲暇时间坐在一起促膝夜谈共谋村内发展,让我觉得特别有意义。”夏茂长阜村的老党员林英松在每次接到村干部通知后,都会准点到村部“赴约”。

夜谈齐参与,为民谋幸福。居民夜谈会让广大群众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发展中,为乡村振兴凝聚起团结向上的正能量。

image.png

居民夜谈会提高村民参与乡村建设意愿

参加完夜谈会,得知村里要拓宽宅间道,姜后村村民冯乾沾主动将自家杂物间拆除;算清了推倒违章院墙的“发展账”的俞邦村民张昌泉主动将自家违规搭建的围墙拆除,为村里的旅游提升项目“让道”。

这是沙县区夯实党建基础,引领乡村振兴的一个生动写照。当前,沙县区围绕跨村联建、人才回引、居民夜谈会三大党建品牌,以党建引领激活乡村振兴“神经末梢”,真正点燃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

跨村联建,抱团发展。因地制宜整合村居、两新等组织组建区域党建联盟12个,通过乡村建设项目联片管理、环境整治联片提升,带动联建片区的共同管理、协同发展。

image.png

人才回引助力乡村振兴

人才回引,引才聚智。完善人才对接、培育、保障等机制,出台《人才回引推动乡村振兴的九条措施》,持续回引129名优秀人才回村任职,一批“新乡贤”“新知青”“乡村手艺人”等返乡创业,为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方面,提供人才支撑。

居民夜谈,搭建载体。常态化开展“居民夜谈会”,广泛收集民情民意,累计开展夜谈活动2456场,下沉干部6739人次,解决裸房整治、垃圾分类等乡村管理和社会治理问题3986件,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